APP下载

走教,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1-08-26陈桂虹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助力课堂教学

陈桂虹

【摘 要】 走教,可以最大化地促进教育在守成与跨越中,发挥长足的流动性辐射作用。本文从走教人员、内容及节点的选取方面,谈实验校的一己之得。

【关键词】 走教  助力  课堂教学

“走教”不同于坐馆授徒,它是指教者前往学生处授课。此种授课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盘活教师资源,实现学科互补、教育均衡的发展愿景,是教育“扶貧”的一个有力举措。为此,本文将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专职教师不足、综合知识匮乏的教学窘局中,从走教人员的选择、走教内容的补充、走教节点的截取等角度,谈谈“走教”教学是如何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

一、走教于学科盲区中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广,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这就要求学科教师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然而由于当下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专业化”,导致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专兼任教师,学科知识储备都不足以应对该学科知识“综合性”的要求。为此,走教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集众人之智,成众人之事”,让历史、地理等区域文化储备多的教师有序巡教,弥补本学科区域知识的不足。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一课《辽阔的国土》时,对于陆上、水上邻国以及地形地貌特点等基础知识,执教教师尚能把握,但如何联系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一般的专兼任教师无法把握,可见,此部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一个教学盲区。为此,及时邀请中学的历史和地理老师给予“走教”,从由古至今的国土数据变化,从日本、文莱小国的诞生,从不丹服饰和尼泊尔习俗等等背景,从更深广的知识背景给予初中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融合,学生瞬间感叹中国曾经的强大实力与灿烂文化,爱国之情瞬间萌发而起,民族自豪感爆棚,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所能抵及的,这样的走教教学能弥补单一学科教学的不足。

二、走教在生活广角中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生活实际,再现生活、历史经验,激发学生的道德思考力。为此,教师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充实、丰盈自己的课堂,让实践者来传递正能量,增强事例的可信度与说服力,提高育人的实效性。为此,可以从以下角度给予走教补充:

1. 典范事例: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我与他人”与“我与集体”这两个范畴的人际关系引导,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上网搜索或启用身边的真人真事为事例,但这样的效果还是“隔山望水”,所以课堂上可以直接启动本校、本年段的真实案例,以真人真事现场轮流诉说,走教于各班级间,以同龄人、当事者的角度来交流,“榜样”示范的功效是事半功倍的。

2. 社会热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德于法治课堂要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关注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生活感知力与道德实践力。例如: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拒绝危害有方法》,执教者不仅仅要按照教材要求引导明晰“远离危险情境的具体要求与措施”,更是要根据新时代新危险的特点,结合2020年度的“新冠病毒”的预防要求,请投身于疫情战斗的医生、护士甚至警察、志愿者们,从病毒的产生、预防到治疗给予新一轮的“走教”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病毒、危险情境、治疗与自救等基础性知识,更是在真人真事的“走教”诉说中,感动于疫情下的“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真实、具体,民族自豪感充盈在每一个学习者的心中。

3. 时政信息: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等。当然,时政教育不是简单的时政新闻阅读,它既要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重要讲话、呈现热点新闻事件,更要分析讲话、事件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尝试着从理论的角度看待和认识时事政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小学阶段的时政教育要克服“时政阅读”的教学禁锢,要请相关的法律援助(例如律师事务所)、司法局、国安机构等政法部门,选好议题,以“专员走教”讲授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参与者都“人人有见解”,用跟进式与专题式相结合的方式将“时政”走教活动进行到底,为师生挖掘一条认识现实生活(世界)的绿色通道。

三、走教于学科圆融中

根据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要求,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型,为此,各学科教师要找准各个学科的连接点,为学生提供整体感知世界的机会。例如,引导学生在纵横交错的“数独”运算逻辑中,感知美术板块分化、色彩搭配的美学原理;在“故事联播”中,完善、丰富思维导图,感知美术、音乐学科中色彩与线条的冲击;在农耕乐园的根植中,探索科学的无限奥妙……共读,共情,共育在每一个学科活动的掠影中。

走教,让每一位教育者与学习者相遇、相知,相融于每一场活动的碰撞与共鸣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敏芳.运用情境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0-71.

[2] 何自军.信息技术助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J].天津教育,2019(22):93-94.

[3] 孙亚琴,孙爱青.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教学初探[J].教书育人,2018(20):70.

*本文为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阈下九年一贯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0053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助力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HTML5助力微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