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深层考查探微
2021-08-26万强
万强
【摘 要】 2019年考生在全国Ⅰ卷高考作文写作中呈现出抒情过重的倾向。本文在分析出现“抒情”倾向原因的基础上,引入“概念界定”和“思辨思维”两个角度,试图揭示出当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隐含的理性思维考查。
【关键词】 激情 理性 概念界定 思辨思维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演讲稿”文体的写作规定掀起了社会极大的讨论,然热度渐渐消散之后,更适合在此时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当年全国Ⅰ卷的高考作文写作。
“演讲稿”这一文体先天带有宣传鼓动性,因此学生在写作中就使用了较多的抒情性语句。文体的特殊性是造成当年学生写作富有“激情”的原因之一。
其次应该是“主题限定”。材料要求中“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表述,实则限定了此次演讲的主题就是对劳动的讴歌。而在材料正文中更出现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存在“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等表述,这些文字无疑带有出题者明显的情感倾向——讴歌劳动。这些都会促成“激情”的产生。
最后,材料的写作要求中还有一句这样的表述:“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将一所中学的校名定为“复兴中学”,这实际上是暗示在写作中应该将“热爱劳动”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联系起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离不开我们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通过这一关联,就使得“劳动”这个陈旧的话题被赋予了时代的含义,同时,因为这种关联,也会使写作者在结尾时饱含“激情”。
2019年Ⅰ卷作文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表现在材料写作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这句话就是要求学生能够阐述对“劳动”的认识,但是因为“劳动”是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所讴歌的美好品质,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只停留于对“劳动”的讴歌中。但材料却在主体部分的表述中设置了三类“有的人”对劳动的认识,这就为学生的思维解开了抒情的桎梏,打开了通往理性的大门。
如何“认识与思考”这三类人对劳动的理解,展现出理性思维的严密逻辑,首先要引入“概念界定”这一思维方法。现实中对同一问题各方产生分歧,原因除了立场、角度等不同外,还可能是由于对涉及到的“概念”理解产生错误造成的。另外,当下的说理崇尚开放的说理,要直面矛盾方的观点,不容避开,甚至在分析矛盾方观点的时候,即使是不可取之处居多,也要挖掘出对方观点的可取之处。
那么,从概念界定的角度加上思辨的思维分析,这三类“有的人”对“劳动”的看法,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类人认为:“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一观点实际上是狭隘地把“劳动”这个概念定义为“体力劳动”,却不知“劳动”这个概念从外延上还有“脑力劳动”。“学习”是属于“脑力劳动”,所以“学习”也是“劳动”。在明确了“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后,这种观点其实前后产生矛盾,肯定“学习”就是肯定“劳动”,这就与后文“劳动太占时间了”观点相矛盾;肯定了后文“劳动太占时间”,又会和前文“學习这么忙”相矛盾。要消除这种矛盾,这类人的观点应该表述为“我们用在脑力劳动——学习上的时间已经很多了,再从事体力劳动,就会挤占用在脑力劳动——学习上的时间。”明确了这类人的观点后再分析这种认识,应该说,积极地从事脑力劳动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不应该提倡。当下,我们更应该崇尚“劳逸结合”,避免当下社会频出的“过劳死”现象。紧张繁重的“脑力劳动”,更应该用适当的“体力劳动”来舒缓人类自身的心理疲劳。
第二类人认为:“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科技的进步使我们人类发明了很多的智能机器,让我们从繁重单调甚至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这些智能产品替代的是人类“劳动”中的“体力劳动”,因此,如果认为“飞快的科学进步可以让我们把体力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这是可取的,但如果认为“科技的进步可以让我们连脑力劳动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这就有很大的商榷余地了,毕竟,是人类“脑力劳动”的“创新”特性创立了人工智能,“创新”这一特性应该是人工智能不能模仿的。基于这一点,这类观点的表述中用了“劳动”这个概念实际上就没有辨析清楚“劳动”包含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今天,我们对于“劳动”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应持持这样的观点:体力劳动的事,我们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我们应当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脑力劳动上。
第三类人认为:“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嘛非得自己干?”这种认识应该看是针对哪一种“劳动”。如果是“脑力劳动”,那么“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就是知识,而知识在当今是有知识产权的,一些知识产权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变为己用,以缩短研制的时间、减少研制的成本,甚至如果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自我创新的话,那这是非常可取的,但我们不能够因为有钱,因为怕苦怕累,就认为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能力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购买,那这种想法就非常危险了,在这一点上,认为金钱万能而导致自身发展受限的例子也是不绝于耳的。如果是“体力劳动”,因为自己忙,而且有足够的金钱保障的话,请人来做,应该说也是可取的,毕竟,每个人擅长的方面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擅长“体力劳动”,有的人擅长“脑力劳动”。
概念界定与思辨思维的运用,使得这三类人的观点实际包含的情况复杂化,并因具体的“劳动”类型产生不同的态度,有可取之处,也有不可取之处,从而展现了理性思维之美。可见,单纯认为2019年的Ⅰ卷作文是感性激情的,是有失偏颇的,只看到了材料的表象。我们应该告诫学生,激情之余,不忘理性。只有“激情”与“理性”齐飞,才能出现“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参考文献
[1] 陈梅芳.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