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1-08-26郭寿进

考试与评价 2021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郭寿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让现阶段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中,我国制定现阶段核心素养教学。核心素养的制定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也为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教育与时代的发展接轨。本文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着力,开展初中语文的授课。

【关键词】 初中生  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文字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语文是艺术化的文字,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承载着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承载着人们审美意志的转变,承载着人们语言表达的转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标尺,在此基础之上,创设具有实效性、启发性以及生活性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此种情境下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语文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可行性

语文主要是讲授人性,注重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人类优秀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掌握更好地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吸收营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与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具有一脉相承性。

(一)作者思想与学生思想具有融合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构建作者与学生思想和感情的连接,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解读文本,品味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拓展学生的思维形式,真正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文化传承与语文内容具有融合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主要特征。文字是记载文化的重要载体,而语文是艺术化的文字。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中国历史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的变化等等。以上种种既是中国的文化,也是语文知识。

(三)语言构建与语文表达具有融合性

语文构建的本质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说明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属性。语文本身是一门表达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构建学生的语言体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表达自己,这与语言构建本身具有较强的融合性。

(四)审美赏析与语言阅读的融合性

语文本身是对文字的艺术化处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引导学生欣赏文字塑造的意境之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而这与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二、培养学生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浅析

(一)从阅读中,培养学生完善性思维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在建立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作者论述的内容,进行拓展性的认知,增强学生思维的完善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够成功爬下山?是否只是作者自身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思考时间。为了提升学生思考的科学性,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思考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地引导。在大部分学生探究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作者之所以可以成功的爬下山,是因为主客观原因综合作用。主观原因在于作者自己的内心恢复平静,并能正确地执行相关的动作;客观原因是因为作者父亲的正确指导;此外,手电筒也是必备的原因之一。”教师运用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为全面地看待阅读问题,增强学生思维的完善性。

(二)从情感中,培养学生文化品味力

初中生处在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形象化的情境,连接学生的情感与传统文化,并在此过程中,打通抽象的传统文化与学生形象的情感世界之间的连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能力。

亲情是人所共有的感情。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亲情为突破口,开展教学,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情景,品味情境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品味能力。

例如,在讲授《水调歌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亲情着力,让学生构建抽象性文字与个人形象性感知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品味能力。在开展此课程的授课前,教师询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有哪些与亲人离别情境?”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父亲在外打工,每次寒暑假回来一次,但是在家的时间很短,因此,我很想念我的父亲。每次送父亲走时,我总是恋恋不舍。”在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情绪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课前产生的情感,品味这首诗的深刻内涵。通过从情感的角度着力,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智慧以及情感的温度,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品味能力。

(三)从生活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是对生活的艺术化处理,但是与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化的角度,感知文本,欣赏问题,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树立大语文观念,运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在此过程中,构建生活与文本之间连接,真正让学生欣赏文本之美以及生活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例如,在讲授《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首句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实际的生活中观赏相应的景色,真正品味诗词中营造的意境,真正感受诗词自身的文字之美,修辞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重点是让学生形成个人独有的思维体系,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体系更为接近现实,又能够高于现实,从而真正让学生创造出具有感染性和艺术性的文字,让学生真正感受文字的独有之美。

参考文献

[1] 杜敬燊.在初中語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思路[J].江西教育,2017(36).

[2] 安涛.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

[3] 杨晓清.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

猜你喜欢

初中生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