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家市: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起点

2021-08-26蔡武

华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里仁文家会师

蔡武

地处湘赣边界的长沙浏阳文家市镇,距长沙只一百多公里,古有“东南锁钥,吴楚咽喉”之称。相传明代开始文姓聚居于此,逐步形成墟场集市,故而得名。曾三次来过文家市的青年毛泽东,因母亲文素勤姓文,因此他把文家市称为自己的“外婆”家。也许当年的毛泽东也没有想到,就是从这个“外婆”家,中国革命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步,这里成了中国共产党又一个“光辉起点”!

今天的文家市整洁、亮丽、富足,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当你来到位于人民路的西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时,你会随时光流转,进入94年前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热血时代。

会师旧址原为文华书院,因背靠沉郁苍翠的文华山而得名。文华书院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12年改名为里仁学校。学校取《论语》“里仁为美,择不处仁”之意而得名。这是一座墙垣高大、土木结构、总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的白墙黑瓦围筑的明清风格院落。四进两厢的古书院,由大成殿、接龙桥、文昌阁、魁星楼、武昌庙等建筑组成。虽历经180年的岁月沧桑,眼前这座革命史书般的建筑,仍保持着它特有的庄重肃穆的威严。四周墙壁上依稀可见工农红军留下的标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字迹虽已漶漫不清,但那段鲜血与长矛、肉身与长枪谱写的悲壮历史,却永远定格在这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是毛泽东在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创作的一首词。短短50余字,高度概括了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3个团共5000余人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出发,联合长沙周边部分地区军民群众,计划分南北中三个方向,一起合攻长沙城。然而,由于对敌人力量的估计不足,同时缺乏战斗经验,三路部队相继受挫。面对严重危机,毛泽东果断作出决策,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军事行动,组织部队在文家市会师。

到達文家市时,工农革命军的人数已从5000多人锐减到1500多人,面对30倍于己的敌人,军内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以师长余洒度为代表的,他认为要继续攻打长沙,要贯彻落实上级指示,不打长沙就没有出路;第二个观点是部分委员提出的,放弃攻打长沙,去追赶南昌起义贺龙、叶挺的部队;第三个观点,也就是当时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放弃攻打长沙,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山区去,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

1927年9月19日晚,这场决定中国革命道路方向的前敌委员会会议在里仁学校后栋的成德堂里召开,一直开到了凌晨2点,最终在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及大部分委员的支持下,通过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放弃攻打长沙,挥师湘南,进军井冈山,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的决定。由此,中国革命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转移的第一步!

历史将永远记录下这一刻,毛泽东在这里为中国革命选择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

猜你喜欢

里仁文家会师
天宫会师!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长征路”上胜利会师
见贤思齐
经典语录
参观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感怀
那把纸伞
“里仁”与人的居住方式
会师(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