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梗”走红的启示

2021-08-26郝冬梅

华声 2021年7期
关键词:少小离家乡音生命力

郝冬梅

要传承保护方言,首先要让更多人“看见”。

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的段子大量地涌入了影視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各种“方言梗”走红网络。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方言的形象正从“土”向“潮、好玩”转变。

人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方言的世界丰富多彩。比如说,同是表达“好心情”,上海人或许会说“老开心呃”,湖南人也许会说“超爽哒”,广州人则可能来一句“吼嗨森”。再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雨女无瓜”(与你无关)、“肿么了”(怎么了)等网络流行语,近年来也在人们的日常社交中占有一席之地。各类“方言梗”乍一听再怎么艰涩奇怪,在循环播放一两遍之后,也多会让人觉得有趣亲切、别具风味。

“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梗”所蕴含的地域文化基因,有其生命力。有了方言,我们想到的南方姑娘,可以说着絮絮绵绵的吴语,而不只是撑着油纸伞的单薄形象。也正是方言,能让走南闯北打拼的人,因一句乡音,而泪湿衣襟,一解乡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珍贵财富,需要保护、传承。2015年以来,我国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此外,国家还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保护方言,比如通过保护地方戏曲等载体,传承保护方言。重新发现并保护、传承方言,就是要留住文化记忆、让人记住乡愁,让古老的方言焕发出时代魅力。

要传承保护方言,首先要让更多人“看见”。“方言梗”大量走红网络,未尝不是好事,无疑让方言更具存在感。特别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了解并热爱方言,对于方言重新焕发生命力具有积极意义。其次是要合理利用。对于方言,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护。互联网时代,我们鼓励对方言文化进行适度创作和传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方言开发应用,以“用好”助推方言传承保护。但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低俗化倾向,别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

摘编自《广州日报》2021年6月25日

猜你喜欢

少小离家乡音生命力
回乡偶书(其一)
乡音永久
回乡偶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回乡偶书
乡音如歌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