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的诊治*
2021-08-26刘伟
刘 伟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外三科,山东 泰安 271000
原发性小儿结肠狭窄临床罕见,可由先天性及继发性因素引起,其中继发原因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为主[1]。NEC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由于起病急、发展迅速及延误诊断,病死率可高达50.0%[2]。NEC患儿经过保守治疗后如果出现喂养不耐受、腹胀等,需要警惕肠狭窄发生的可能性,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狭窄的严重程度。一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效果良好,对于延误诊断、病情危重的患儿可考虑分期手术[3]。本研究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近年收治的21例新生儿小肠结肠炎后肠狭窄患儿,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20年9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确诊为NEC、并于NEC急性期存活的患儿167例为观察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发生NEC后肠狭窄者21例(12.6%),未发生肠狭窄者146例(87.4%)。NEC后狭窄21例中男性16例,女性5例。早产儿14例(66.7%),年龄4~202 d,平均45.5 d,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500 g)3例,Bell分期:Ⅰ期5例,Ⅱ期14例,Ⅲ期2例。患儿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纳入标准:①明确NEC病史并单次或多次保守治疗的患儿;②术中探查确诊为肠狭窄。排除标准:出现消化道穿孔或病情危重行急诊造瘘。
1.2 诊治方法
诊断为NEC后肠狭窄的21例患儿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95.2%,20/21)、呕吐(42.9%,9/21)、血便(42.9%,9/21)、喂养不耐受(38.1%,8/21)。对所有患儿行手术治疗,术前行X线腹部立位片及高频超声定位检查,15例行钡灌肠造影检查。18例得到完整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比较
NEC后肠狭窄组与无肠狭窄组在一般情况、分娩方法、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辅助检查
NEC后肠狭窄组患儿腹部立位片显示充气扩张的肠曲影,20例出现阶梯状液气平面。高频超声检查显示:19例肠管广泛性扩张积液,扩张肠袢间可发现细小的远端肠管,狭窄远端结肠内见少量内容物。15例术前行钡灌肠造影检查,12例提示肠狭窄。
2.3 两组确诊NEC后临床资料比较
肠狭窄组Ⅰ期NEC的比例为5.1%,明显低于无狭窄组(25.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Ⅱ期和Ⅲ期NEC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狭窄组确诊日龄与NEC发病日龄平均间隔为29.5天。肠狭窄组与无肠狭窄组在NEC发病日龄、NEC手术治疗例数、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水平、合并败血症例数、死亡例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狭窄组确诊NEC时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无肠狭窄组,CRP增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长于无肠狭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确诊NEC后临床资料比较[n(%)]
2.4 治疗结果
21例NEC后肠狭窄患儿,术中发现回肠狭窄4例,结肠狭窄17例。21例均行Ⅰ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5天开始进食,平均住院时间13.5天。18例获远期随访,17例饮食及发育正常,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行肠粘连松解术后治愈出院。
3 讨 论
肠狭窄为NEC患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结肠,少数病例可以发生多处狭窄,通常需手术治疗[4]。后期并发症包括胆汁淤积、短肠综合征、脑损伤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5-6],多数学者认为,炎症反应及肠壁血管内血栓形成是继发性肠狭窄主要病理机制[7-8]。肠狭窄发生部位80%以上在结肠,本组病例结肠狭窄占89.95%,与文献报道一致[9-10]。NEC后肠狭窄的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胀(95.2%,20/21)、呕 吐(42.9%,9/21)、血 便(42.9%,9/21)、喂养不耐受(38.1%,8/21)等。其表现程度与Bell分期相关,Ⅱ期和Ⅲ期患儿更容易出现腹胀、排便减少及便血等表现[11]。
腹部立位X线平片,为一种简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为NEC后肠狭窄的诊断首选[12]。本组NEC患儿影像学特征为固定扩张的肠管及低位肠梗阻表现,部分表现为肠管僵直,以及阶梯状气液平。超声检查的方法为低频探头扫查全腹,探查患儿腹胀充气情况,评估患儿除外幽门疾病、有无腹腔占位性病变等,然后用高频探头自贲门开始依次扫查,注意有无异常扩张肠袢,观察扩张肠管与萎瘪肠管间的梗阻位置。钡灌肠造影是NEC后结肠狭窄的首选诊断方法,必要时做上消化道造影[13]。有研究发现CRP可以作为预测Ⅲ期NEC后肠狭窄和手术治疗的辅助指标[14],当CRP<46 mg/L时NEC患儿无肠狭窄发生,而CRP水平持续增高是肠狭窄的危险因素[15]。
手术治疗是NEC后肠狭窄唯一有效的方法。目前手术方式多数采取Ⅰ期狭窄段切除肠吻合,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国内多采用腹腔镜治疗NEC后肠狭窄[16]。术中肠狭窄部位判断至关重要,主要表现为肠管变细小、肠管壁增厚、僵硬,狭窄部分的肠管有浆膜外纤维渗出、索带形成及肠壁粘连。本组病例行Ⅰ期肠狭窄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恢复顺利。由于切除了部分结肠,可能导致水分及营养物质丢失,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问题,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本组患儿在完成手术后,联合新生儿科、营养科制定围手术期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方案,术后恢复良好。长期随访1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术后好转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