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021-08-26臧艳静崔泽岩郑宏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溶栓效能入院

臧艳静,崔泽岩,郑宏伟

1.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影像一科,河北保定 071000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收治最多的疾病,脑梗死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脑血管系统疾病。目前,溶栓血管再通是实现闭塞动脉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减轻临床相关神经症状的主要治疗方式[1]。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治疗创伤小、治疗费用低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溶栓治疗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疗效不能得到全面保障[2-3]。有效预测溶栓治疗后患者的预后状况,在调整治疗方案、用药剂量、获得最优治疗效果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溶栓治疗后脑梗死患者预后状况的相关研究较少,血生化指标具有检测方便,可操作性强的特点[4],本研究对血清尿酸(U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与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收治的12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其中男79例,女44例;年龄42~85岁,平均(64.15±20.16)岁;头颅CT提示梗死部位:基底节86例,内囊21例,放射冠16例;梗死病灶直径1~6 cm,平均(3.26±0.41)cm。本研究经保定市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脑梗死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相关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年龄42~85岁;发病6 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者可延长至12 h)进行治疗;治疗前具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特征,且持续时间≥30 min。(2)排除标准:排除颅内肿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合并癫痫患者;此次发病前3个月内曾有卒中史患者;发病6个月内有出血性疾病史患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神经细胞等。静脉溶栓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商品名:爱通立,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按照0.9 mg/kg的剂量给药,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药物总量的10%在1 min内使用静脉推注,剩余药物静脉滴注,在60 min内滴注完毕。

1.3.2血清指标检测方法 (1)分别于患者入院后6 h内,未接受治疗前,静脉溶栓治疗完成后,采集脑梗死患者外周静脉血6 mL,3 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置-80 ℃冰箱保存备用。(2)采用罗氏公司E17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NSE水平,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U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cy水平。(3)血清炎症因子检测:IL-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生物公司;CRP采用散射浊度法检测,IFN-γ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由均美国A&D公司生产。

1.4观察指标 (1)比较脑梗死患者经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治疗前后血清UA、NSE、Hcy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2)随访90 d,统计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将mRS量表得分0~<3分者纳为预后良好组,mRS得分≥3~6分者纳为预后不良组,统计患者预后;(3)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筛选包括入院时血清UA、NSE、Hcy及血清炎症因子(IL-2、CRP、IFN-γ)、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住院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卒中史、家族史、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组(d≥5 cm)、中等面积组(2 cm≤d<5 cm)及小面积组(d<2 cm)]、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等在内的因素纳为研究因素。先后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UA、NSE、Hcy及血清炎症因子(IL-2、CRP、IFN-γ)在评估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 结 果

2.1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治疗后,123例脑梗死患者血清UA、NSE、Hcy、CRP及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IL-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UA、NSE、Hcy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2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治疗后血清NES及Hcy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IL-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预后良好组经治疗后血清UA、CRP及IFN-γ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后血清UA、CRP及IFN-γ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NSE、Hcy、IL-2、CRP及INF-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组别n发病至溶栓时间(min)入院时NIHSS评分(分)入院时UA(μmol/L)入院时NSE(μg/L)预后良好组91172.15±36.5612.16±2.16379.45±151.1513.48±4.13预后不良组32178.11±35.1315.79±2.07437.15±136.6520.79±4.32t/χ2 0.801 8.264 1.9028.510P0.425<0.0010.060<0.001

组别n入院时Hcy(μmol/L)入院时IL-2(μg/L)入院时CRP(mg/L)入院时INF-γ(pg/mL)预后良好组9120.12±7.116.11±1.695.03±1.13153.15±43.52预后不良组3228.15±6.634.26±1.78 6.36±1.52193.65±43.55t/χ2 5.5895.2535.2124.548P<0.001<0.001<0.001<0.001

2.4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血清NSE、Hcy、CRP及INF-γ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2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见表4。

表4 入院时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UA、NSE、Hcy、IL-2、CRP、INF-γ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入院时血清UA及NSE预测效能相对较高,而6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因子效能最高。见表5、图1。

表5 入院时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效能分析

图1 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ROC曲线

3 讨 论

血液中UA水平过高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分解过程将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此外,UA可促进血液中血小板黏附,进而加剧炎性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等疾病进程[6-7]。李露露等[8]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血清UA水平异常升高,且卒中严重程度越高,其血清UA水平越高,并提示UA是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NSE是一种可溶性酸性蛋白酶,其以二聚体形式特异性存在于神经元中,当内外源因素导致神经元受损时,NSE被释放至外周血液循环系统[9]。王浩等[10]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水平异常升高,且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均有关,提示NSE参与脑梗死疾病进展,并在患者预后中具有效能。

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其氧化后将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与过氧化氢,进而促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此外,Hcy会增加血小板黏附能力,促进血栓形成,并具有细胞损伤及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受损坏死[11]。巩涛等[12]研究发现,血清Hcy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严重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水平能有效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

本研究发现,经溶栓治疗后,123例脑梗死患者血清UA、NSE及Hcy水平均明显下降,预后良好组经治疗后,血清UA、NSE及Hcy水平下降幅度更大,而预后不良组经溶栓治疗后,各项指标血清水平下降不明显。此外,预后不良组溶栓治疗前血清UA、NSE、Hcy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提示血清UA、NSE及Hcy在提示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中有意义,与上述各研究结论相似。

炎症因子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的分子,可介导免疫应答与多种炎性反应,在病理状态下,炎症因子分泌将出现异常,而脑梗死后炎症因子介导的一系列脑损伤活动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原因[13-15]。本研究选择的炎症因子代表指标包括IL-2、CRP及IFN-γ,比较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各炎症因子血清水平发现,患者经溶栓治疗后,血清IL-2水平上升,CRP及INF-γ水平下降,此外,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2、CRP及INF-γ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

结合临床经验及大量文献资料,将入院时血清UA、NSE、Hcy及炎症因子、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住院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卒中史、家族史、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等在内的因素纳入研究,先后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NSE、Hcy、CRP及INF-γ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2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入院时血清UA、NSE、Hcy、IL-2、CRP、INF-γ在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良好的效能,各项指标单独应用时,入院时血清UA及NSE预测效能相对较高,而6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因子效能最高[AUC=0.925,95%CI(0.847~1.000),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93.1%]。

综上所述,入院时血清UA、NSE、Hcy、CRP及INF-γ及IL-2水平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各项指标预测患者预后均具有一定效能,积极检测脑梗死患血清UA、NSE及炎症指标,有助于临床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判断,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并未筛选出各项指标获得最佳预测效能的时间点,存在一定的不足,可以此开展后续研究。

猜你喜欢

溶栓效能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