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见因钱散伙,“抱团养老”是否完美?

2021-08-26

金秋 2021年9期
关键词:抱团养老生活

有些退休的人曾思考过: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如今,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抱团养老”模式引入中国,“抱团养老村”“闺蜜抱团养老”时常被媒体热议,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

但是近两年来,国内也陆续有老人向社会分享自己“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问题多出在“钱”上,大家的经济能力与金钱观的不同导致最终分道扬镳。

天津67岁的薛阿姨分享她的“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最大问题出在“钱”上。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团体中每个人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团最终会被“钱”所拆散。

薛阿姨的“小团体”有8年历史,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但又慢慢减少,症结出在“钱”上。抱团的老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饭不好做,做多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开始大家都争着掏钱,今天你花,明天我请。但久而久之,多花的人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但组里的人,依旧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有些人认为伙食费太贵。另外,老人之间的攀比心也是障碍。

原本一群老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互相照顾、彼此慰藉、共享资源的生活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是一种美好又让人向往的晚年生活,可是有人抱团养老成功,有人失败,“抱团养老”是否完美?请看本期来自读者观点。

正方

章简:抱团式养老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天时指的是独居老人相伴;地利指的是家中有房;人和最为要紧,要脾气习性相投大气互助。参与“抱团养老”新模式的老人恰恰是年纪相对较轻、自身比较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所以,“抱团养老”新模式能够起到“去机构化”或“延缓机构化”的效用,对解决我国养老难问题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沈菊:经典美剧《老友记》提供了一种近乎理想的生活场景:爱人在手边,好友在对门。如今,越来越多老人也学着《老友记》这种互助模式安度晚年。这种互惠互利抱团式养老,一般最好选择同个社区的老邻居,或者住得不远的老同学、老同事,可以彼此互助。但用什么方式“搭伙”,需要“三观”相同的伙伴,别让钱物或攀比心影响团体的凝聚力,特别是沾钱的事要有界限,彼此适应包容最重要。

太平:“抱团养老”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等都要很相近,在实际集体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磨合。这种生活方式和集体宿舍里大学生活不一样,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这些都是矛盾的来源。中国人的生活单位是家庭,“抱团养老”临时几天可能还行,但时间会磨灭新鲜感带来烦恼。但凡有人好吃懒做,或者身体情况不佳,经常需要别人伺候,都会引发矛盾。按照法学专家的建议,最好“丑话说在前头”,抱团养老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以免日后积累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同时应附上健康证明,避免日后因身体情况带来纠纷。

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李健:银发市场需求巨大,“抱团养老”等养老模式层出不穷,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鼓励、支持、规范,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考题。他提醒老年朋友,如果是以“抱团养老”为名义,参与集资购买老年公寓等投资项目,还是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做出决定。老年朋友一生拼搏不易,切不可落入陷阱,在投资前需认真评估,多与子女探讨。此外,如果老人朋友“抱团养老”生活在一起,最好不掺和钱,别太计较。每个人都有热心和公心,互谦互让能者多劳,这样才能相处更长久。

反方

素心:我认为抱团养老最大的障碍是老人之间的攀比心。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都不一样,有些退休金高的老人花钱大方,但有些人连旅游都不乐意花钱。有些人爱美,经济实力好,总去美容院和健身房。有的老人被一同邀请,就认为是应该的,只要买单的人提了意见,就在背后说坏话。群体里还有喜欢炫耀的老人,有些老人怕被笑话就选择悄悄“退团”。总之,团队最大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内心不平衡造成养老团不好抱。

水墨:“抱团养老”新模式只适合刚进入老年期或老年中期,身体健康的老人。就算是已经选择“抱团养老”新模式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也可能半途退出,因而它难以成为老年人长期的选择。因为“抱团”老人的日常医疗服务,特别是应急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慢性疾病频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加大,上医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如果“抱团养老”的场地周边没有医疗机构,一旦发生意外或急症急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这也是许多老人放弃“抱团养老”新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离: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正是无人养老才使得老人不得不“抱团养老”,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而“抱团养老”的过程中,也不全都是像描述的那么好,也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亲情缺失。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最幸福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几代同堂,逢年过节,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顿家常便饭,不定期看望老人。随着现代的生活节奏及家庭子女少的情况,让许多愿望都难以得到满足,但是几个老伙伴、老朋友真的能永远替代对家人亲情的需要吗?值得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深思,不论工作、家庭生活有多忙都要抽更多的时间去看望陪伴老人,满足老人对家庭亲情感的需求,这是现阶段抱团养老中的问题现状。再如重病难帮。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即使是亲生儿女,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很多时候也焦头烂额,心生倦意。在“抱团养老”的过程中,如果有老人生了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就靠几个在一块儿居住的老伙伴、老朋友、老同事真的能担负起照顾的重任吗?显然,我们不能将全部希望都寄托于“抱团养老”上,还需要家庭、社会付出更多的责任和关注老人养老问题。

猜你喜欢

抱团养老生活
山西快递企业“抱团”进村
养老生活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严秀兰 抱团取暖撬动茶叶大市场
“天冷了,抱团取暖吧”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