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饮茶习俗
2021-08-26欧阳军
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自我国传入其他国家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可相映成趣。
追根溯源,其实世界各国的茶叶都来源于中国。海外饮茶历史最早的是日本,其次是伊朗和印度。欧洲的饮茶从十六世纪开始,由到中国和日本的传教士引入。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爪哇来到澳门,首次购买了一批茶叶运销欧洲,这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早记录。1635年起,茶叶成为荷兰宫廷的时髦饮料。英国宫廷的饮茶则是从1661年查理二世娶葡萄牙卡特琳公主开始的。美洲饮茶是由荷兰传入的。1640年,荷属新爱姆斯丹(即今纽约)的荷兰侨居贵族首先饮茶,该地居民竞相仿效,大约在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饮茶风习传到美洲各地。
由于各国地域、气候及文化背景不同,茶叶传入之后,饮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不相同的特殊风貌,与中华饮茶诸法可相映成趣。接下来,我们就谈谈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饮茶习俗,以飨读者。
讲究的日本茶道
日本的饮茶风俗一直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年)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767-822年)带入日本,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層社会。宋代荣西禅师留学归日时又弘扬茶法,于是饮茶在日本普及。饮茶盛行时,贵族之间经常举行茶会夸富斗豪,有点像宋代的“斗茶”,称之“茶数寄”。平民百姓联谊娱乐也举行茶会,又叫“茶寄合”。
十五世纪初,名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采用“茶寄合”的大众化形式,吸收“茶数寄”的品茶论质和鉴赏茶具的内容,结合佛教庄严肃穆的仪式,创立了茶道艺术,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至后由禅门逐渐普及民间,形成二十多个流派,如薮内流、乐流、久田流、织部流、南坊流、松尾流等。十六世纪后期,丰臣秀吉时代的茶道高僧千利休(1521-1591年)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最大众化的“一派茶道”,又称“千家茶道”。后来,千利休子孙分为三支,又称“三千家”。“一派茶道”在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千利休也被日本人尊为“茶道宗匠”。
所谓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礼仪的一整套形式,用以修身养性、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千利体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和、敬”小而言之,表示主客之间的和陸共处、互相尊敬;广而言之,则寄以社会安定、国家和平的愿望。“清、寂”,表示茶室环境的清净幽雅与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这四个字称为“四规”,是茶道的宗旨。
茶道最初在寺院中举行,整个仪式极其庄严,后来传入民间,也十分注重环境的幽雅。按照茶道的传统,茶室多设在点缀着奇山异石、花卉林木和水榭亭阁的称为“茶庭”的小花园内,与茶室相邻,设一间洗濯茶具用的“水屋”,另有一间曲径相通,专供宾客休息的“待合”,客人便坐于此室,等待主人邀请。茶室的布置十分讲究,四壁有古书、名贵字画与雕刻艺术品等,室内还须插花。
举行茶道仪式时,每次邀客不超过四人,其中必有一位正客。茶室的入口处有一扇活动格子门,宾客应邀而至,主人跪在门前迎接,宾主互相鞠躬、致礼。客人按规定次序入座后,主人从“水屋”里取出特备的风炉、茶釜、小水罈、白炭、火箸,放在一定位置,然后跪着生火煮水。等到水沸腾时,主人从绢袋中取出茶罐、小茶匙、茶碗和茶筅(搅茶竹)、水翻(洗茶碗用具)和袱纱(擦拭茶碗用的紫色绢巾)等。
取出各物后,主人与众客互致敬礼,礼仪正式开始。主人先将各茶具洗拭一番,然后从茶罐中撮二杓半左右的“末茶”放于碗中,用舀从釜中取沸水注入茶碗(一般只注半碗),如果沸水太烫,为防茶苦,则先移入“汤冷罐”冷却一会儿。冲泡后的茶汤浓如豆羮,用竹帚急搅,直到顶层起沬为止。这种调煎方法,与宋朝的饮茶方式十分相似。
接着是敬茶。主人左手掌中托碗、右手扶持,恭恭敬敬地走到正客面前,跪坐着举起茶碗,与额角平齐。客人接碗时,也要左手托碗、右手扶碗,举与额齐,然后饮茶。正客饮后,再依次传饮,每人饮茶三口半。饮茶时应吸气作响,发出“啧啧”声,表示赞赏主人的好茶。客人一一饮毕,递于主人,主人饮毕,须自谦茶劣,向客人表示歉意。最后,空碗由客人轮流观赏,主人再接过茶碗,鞠躬退回。茶道还常备有点心,有的茶道上设有简单素食,称为“怀右料理”。礼仪结束时,主人再次跪坐于茶室门侧送客。
茶道进行过程中,主客之间不论行、立、坐、接送茶碗、欣赏茶具,以及擦拭茶具、放置物品和说每一句话,都规定有十分详细的礼仪,不经过训练是难以熟悉的。一名大家闺秀,要学好这套礼仪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本茶道的仪式也有所简化,例如跪坐的敬茶方式已不太拘守旧仪式,茶碗往往改为每客一碗,但茶道的“四规”,仍然是一以贯之的。
英国人的午后茶
英国人有一句谚语:“到英国来喝咖啡,不如去喝雨水。”意思就是说:“英国人煮出来的咖啡是淡而无味的,在英国喝咖啡,是外行人干的外行事!”在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咖啡都是第一饮料,唯独在英国,几乎人人都喜爱喝红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进口国。
说起英国人喜爱红茶还得上溯到17世纪初期。那时,法国及地中海一带国家盛行喝葡萄酒,德国则把啤酒看成是“国饮”,唯独英国尚无流行的饮品。于是,当荷兰人将从东方带回来的红茶打进英国市场时,红茶便从此与英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英国的水质较硬,呈弱碱性,饮用起来口感很差,但当此水与红茶混融时,味道就变得芳香浓郁起来,这奇妙的结合使得红茶在短短十年中一下子上升到了“国饮”的地位。英国的气候是全欧洲最差的,一日数变,冷暖不匀,一日温差达20℃以上,并且多雨,这使得英国人在工作日下班后很少参加户外活动,这就给英国人的“下午茶”创造了条件。自从19世纪中叶公爵夫人安娜在家中频频用下午茶招待客人后,英国的上层社会竞相仿效。不久,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用下午茶招待各国使节,下午茶便成为英国人的第一休闲活动了。
如今,喝红茶已成为英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享受,英国著名作家锡德尼·史密斯在他的作品中写道:“红茶是一种伟大的饮料,如果没有红茶,世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我真庆幸我能在红茶问世后才出世。”另一位作家乔治·吉辛在《草堂随笔》中写到,英国家庭里的红茶与面包黄油以及其它小吃是英国人一天中最大的乐事,也是英国两代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体。的确,在依然存留着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客厅里,傍晚的夕阳温馨地射进屋内,停留在茶具和碎花桌布上,女主人沏上牛奶红茶或柠檬红茶伴以爽口的点心,然后是轻松闲适的交谈,从重大的国事一直谈到时下明星的演技,然后是边喝边沉思或者是倾听女主人一曲幽雅的钢琴,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在英国的许多重要社交场合,常用下午茶来代替宴会。例如英国人的结婚仪式一般都是在14时或15时在教堂举行,然后以下午茶来招待来宾。以茶代酒,气氛既隆重又轻松,并且可避免难堪的酗酒场合。爱尔兰著名作家肖伯纳说:“红茶是产生我灵感的催化剂,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若无红茶相伴,便不会有一种清心安定的感觉。”
家是英国人的堡垒,特别是在黄昏细雨或阴霾刮风的日子里,面对着壁炉中暖暖的炉火,边喝茶边看书或与友人聊天,这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红茶真的有一种不同于酒和咖啡的蕴藏美以及和谐美,代表了英国的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印度的阿萨姆红茶呈红黑色,香气特别浓郁,略带苦味,很适宜用来冲泡奶茶,大部分英国人喜欢喝清红茶(仅放糖),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喝奶茶,他们多半选用阿萨姆红茶。中国的祁门红茶香气近似乌龙茶,汤色略带黄绿色,味道清爽,在英国的销路仅次于锡兰茶和印度茶。在一些重大的社交场合(如婚礼、过生日、宴请重要客人及親友等),英国人多半以“正统”的英国奶茶来招待宾客,这也是英国家庭主妇的一门必修课。
拥有独特喝茶方式的伊朗
伊朗人特别喜欢饮茶,不分男女老少,每天都离不开茶,许多伊朗人一天喝十五六杯茶是最平常的事。这是因为伊朗禁酒,他们便以茶代酒,况且茶还能提神健身、醒胃、清肠,何乐而不为呢!
在伊朗的大小城镇,到处都有卖茶的茶室或茶铺。这就像四川,不论穷乡僻壤还是通都大邑,都能找到价格不等的茶铺。伊朗茶铺是干什么的?这和国内差不多,是社交场合之一。朋友聊天话家常、恋人幽会诉衷肠、生意伙伴讨价还价,这些场景在伊朗茶室都能见到,茶消费是伊朗人每天必不可少的一笔消费。他们最喜欢喝红茶,国内的红茶产量远远不够国人的饮茶消费,每年大约有1/3的消费量需要从国外进口。
所谓一方一俗,伊朗人饮茶和国内有许多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有三大特点:
首先是饮茶见汤不见茶。斟到茶杯里的茶汤是一杯纯净的红橙色的茶汤,一点茶叶末也没有,不需要像四川盖碗茶那样,还需要用茶盖撇去茶叶,或者用嘴吹开茶叶才能饮用。按照茶道的理念,看着茶叶在开水的冲泡下起起伏伏,这也是一种乐趣,可以感悟人生。可是伊朗人将这些过程全部省掉了,只给我们留下了结果。伊朗人泡茶用的水壶分为大小两个,小茶壶安放在一个巨型水壶的顶部,用大水壶沸腾的热水汽蒸熏着茶壶,使得茶壶里的茶汤总是热乎乎的。
其次是就着糖啜茶。新浸泡的红茶略带苦涩味儿,因此伊朗人饮茶时常常离不开糖。他们不是将糖放进茶杯里浸泡,而是将糖直接含在口中,就着糖啜茶。伊朗饮茶的糖有的是薄薄的结晶体,饮茶时咬一小块,再把茶啜入嘴里,让它慢慢地与口内的甜味儿中和。有的是方糖,他们的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拿着糖块蘸茶,然后放进口里,等它在嘴里欲溶未溶之际,便啜茶入口与糖中和。在啜茶时,口里的糖溶化得快慢,决定着茶汤的甜淡程度。这种由饮茶者自己控制饮茶甜味程度的饮茶法,使伊朗人觉得十分惬意,因为似乎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最后是饮茶时常与水烟相搭配。在伊朗的茶室都备有五色斑斓、宛如工艺品的长颈水烟壶,有的是一人一个水烟壶,有的是几人围坐合用一个大水烟壶。这种水烟不同于香烟,是绿色环保烟。水烟烟味不大,却增添了香蕉、橙子、菠萝、草莓等水果味。在饮茶的同时,吸着这种水烟,风味独特、甜香可口、馥郁清新,是一种很好的享受。如果你是第一次走进茶室,看见那些男男女女坐在椅子上,前面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个水烟壶,咕嘟咕嘟地吸得不亦乐乎,会着实吓一大跳。心里肯定会想:“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有这么多瘾君子。”但当你了解其中的原委后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在吸水烟呢!
北非摩洛哥的薄荷茶
英伦三岛选中了中国的红茶,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国却挑上了中国的绿茶,并创制出特有的薄荷茶。
西北非诸国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周围,天旱少雨。炎炎赤日,茫茫沙海,使得解渴消暑成为突出问题。北非人又以肉食为主,食用牛、羊肉而缺乏瓜果蔬菜,因而尤需饮茶,以解渴、去腻、消食,加上该地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严禁喝酒,因此使茶的饮用更为普及。
摩洛哥的饮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他们喜好的是中国的绿茶,尤其是浙江平水珠茶与中国峨嵋茶。喝茶的方式,有冲泡也有煮饮。浓浓的茶汤中加入方糖和薄荷叶(或薄荷汁),三者交融体,称为“薄荷茶”,人饮后提神解渴,浑身凉爽。
摩洛哥一日三餐中每餐都饮茶,集市上茶室比比皆是,饮者盈盈。每逢宾客临门,摩洛哥人必敬甜茶。每年过节,政府也必以甜茶(通常是1公斤茶叶加10公斤白糖煮饮)招待各国贵宾。日常社交的鸡尾酒会,也必在宴后再饮三道茶。因此,许多人嗜茶成癖,少则一日三次,多达每天十多次,须臾不离。茶被摩洛哥人视为生活中的最大享受。
阿根廷的马黛茶
南美的神秘国度阿根廷有一小片红色的土壤,生长着一种世上罕见的神秘植物——马黛茶。不喝马黛茶就不算来到了阿根廷。马黛茶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而且大量出口到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马黛茶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阿根廷温润、潮湿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很适合这种树木生长,加之当地人有爱喝这种茶的传统,所以阿根廷成为最大的马黛茶生产国。
当地人传统的喝茶方式很特别。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围坐在一起,在一把泡有马黛茶叶的茶壶里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个挨一个地传着吸茶,边吸边聊。壶里的水快吸干的时候,再续上热开水接着吸,一直吸到聚会散了为止。
吸茶用的茶壶是重要的茶具,也是当地人们很重视的家庭用具。阿根廷人认为,使用什么样的茶壶招待客人,比喝马黛茶本身还重要,就像西方人待客讲究餐具一样。一般平民百姓使用的马黛茶壶大多是竹筒或葫芦挖空制成的,壶上不加什么装饰,吸嘴一般是金属管做的,镂空椭圆形的管头插入壶中,起到过滤茶叶的作用。而高档的茶壶则是一种艺术品,有金属模压的,有硬木雕琢的,有葫芦镶边的,也有皮革包裹的,形状千奇百怪。壶的表层刻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并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宝石,在灯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吸嘴则有镀银的,有的也有一些艺术性装饰。外国游客大都喜欢到手工艺品市场买个马黛茶壶带回去留作纪念。
当地人泡茶往往放入很多茶叶,外人初喝时味道很苦,但习惯以后就会不觉得苦,而且喝起来有一股芳香、爽口之感和提神解乏之功,这一点很像是中国的苦丁茶。在饮法上,现在喝马黛茶已不都是大家共用一根吸管,也有像东方人那样在壶里泡好后倒在茶杯里喝的,这显然更符合现代人的卫生观念,但当地人往往会认为那样喝马黛茶就失去了阿根廷风味。
每年4月至8月是马黛茶的收获季节,大量的马黛茶上市。马黛茶在当地还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即每年11月第二周的马黛茶节,这是阿根廷全国性的节日。节日里,在首都街头可看到许多着装漂亮的少年男女向行人赠送小盒包装的马黛茶,人们通过游行、聚会、宴会、民族舞会等形式来欢度节日。
作者简介:
欧阳军,生于1963年,四川渠县人,九十年代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副主任中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致力于中医药理论及药膳食疗研究,倡导回归自然疗法。从事科普创作30余年,至今已在国内外120余家报刊发表科普文章3万余篇,出版科普著作5部。曾获广东省科普创作一等奖、四川省科普创作杰出贡献奖、四川省优秀科普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问健康画报》、《新医药周刊》、《博爱》、《开卷有益》、《中国食品》等报刊、杂志聘为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