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2021-08-25岳明庆

考试周刊 2021年59期
关键词:层次性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岳明庆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文章简单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問题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层次性;教学策略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不足

(一)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驱动力量,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缺乏趣味性,教师通常只是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提出相应的要求,很少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拓展,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在问题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有一定的功利心,希望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层面的能力,而没有从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等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在选择问题涉及素材时,教师通常只是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很少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没有将生活元素与问题设计融合在一起,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根据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也无法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时期,由于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也都不一样。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的问题缺乏层次性,这就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无法深入到课堂。从难易程度的角度来看,目前部分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难易程度不合理,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无法在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无法解决问题而产生了畏难心理。在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的情况下,学生的个性特点无法得到凸显,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

(三)问题呈现形式单一化

在合理进行问题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思考如何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但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呈现问题时通常采用说教的形式提出问题,以单一的课堂互动形式对学生学习行为提出要求。在提出问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将题目写在黑板上,或者通过口头描述的形式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呈现形式相对单一,学生通常很难完整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内涵,既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思路,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部分教师习惯设计封闭式的问题,在讲解某一个数学概念后,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学生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而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在问题呈现形式单一化的情况下,教师的问题设计效果十分有限,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样容易受到影响。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地设计问题。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要在问题设计中体现数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问题的难易度,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成就感。此外,问题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问题设计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此外,教师还应格外重视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处于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高质量的问题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二)遵循开放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层次性问题时,教师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确保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数学知识。问题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问题内容本身,教师一方面需要做好课前预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出相应的假设,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模拟,确保问题设计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做到随机应变,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减少干涉,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数学问题。此外,问题设计的开放性还应体现在问题设计的素材方面,教师不仅要通过语言描述等形式呈现数学问题,同时也应将生活元素以及生活现象还原到课堂,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产生联想和共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强化逻辑思维。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认知层次问题设计的优化

认知层次的问题是最为基础的,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从认知层次角度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公式定理。在认知层次的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建立起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历,解决数学学习的相关问题。教师需要提前准备认知层次问题设计的相关素材,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示生活现象,并且基于多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官冲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关知识为例,在设置认知层面的数学问题之前,教师应当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如长方形的黑板以及正方形的地砖等。这些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观察,并向学生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点,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二)技能层次问题设计的优化

1. 围绕学生自学能力设计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优化层次性问题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为此,教师应当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指导,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能够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在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应当在分析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课前自主学习的相关问题,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小学数学“角的度量”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应当以导学案的形式向学生提出“直线、线段、射线分别是指什么?”“如何画出一个45°角?”等问题,借助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在教师的教育要求指引下,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相关的问题,并且不断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层次性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