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分析

2021-08-25何萍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何萍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其进行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品格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其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掌握效果,对小学生的基础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模式”,缺乏合理的引导策略,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文章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知世界、思维拓展的一项学习活动。其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语言基础、文化素养、情感价值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效果。小学是学生夯实基础、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促进学生的语言素养,对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呢?针对当前的教情发展和实际问题,文章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因素、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结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主体理解存在偏差。阅读是认知学习的一个重要技能,也是获取文本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深层次的文本内容和情感思想,这对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应用和思维解析提供探究素材。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文本理解不充分、内在涵义体会不足、情感领悟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主体的深入思考和探究。第二,文本整体把握不足。部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存在整体把握不足的问题,对故事的整体架构和故事发展存在混乱的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体验,导致课堂活动的教学效果无法保证。第三,阅读引导不充分。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加强学生的阅读引导工作,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明确学生的阅读方向。但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部分学生对文本之间的联系、段落之间的关联以及文本主题目标的方面存在模糊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难以提升。

二、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薄弱的主要因素

针对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薄弱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因素:第一,教学指导方面。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合学生阅读实情设置阅读策略,保证学生主体的阅读效果。但在当前的教学培养中,部分教师仍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创新培养的策略和形式,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发展不足。第二,阅读方法方面。方法是学习的工具,其阅读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还使学生对细节的掌控更加清晰、准确。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对阅读问题、文本难点的讲解,缺乏有效的方法传授,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不理解”“体会不到”等问题,影响学生的语言发展。第三,文本资源方面。在当前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大多局限于教材课本之中,缺少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其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训练难以有效形成,进而阻碍其阅读主体的发展。

三、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如结合其语境和情感,更易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助力学生的主体成长。同时,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在有效的阅读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每一个字句的运用方法,并体会其具体的用法和表现意义,这对学生语言基础的培养具有积极效果。此外,广泛的阅读,还能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词汇和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四、 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设立情境,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语言阅读本就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免會造成一定抵触、厌烦的情绪。这不仅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还使课堂活动的组织性难以保证。而从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特点出发,设立相应的语言情境,打破传统单调的语言阅读模式,让学生结合形象化的情境展示,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这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设立语言环境,以情入境、以景促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保证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观潮》的教学中,文章是以“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为主体,详细记叙涨潮前后的景观。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语言信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基础,加深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并结合图文并茂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观看影像资料,纷纷被其壮观宏伟、来势汹涌的大潮景象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投入阅读之中,探索更多的文本知识。

(二)实施互动,加强学生自主理解

师生关系是课堂活动中最基本的教育关系,其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主理解,还使教师在互动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调整策略、优化形式,保证其阅读活动的有效性和组织性。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主体特点和发展形式,科学实施互动探究,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产生能动思考,加深学生的文本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笔者采取导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导学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发展状态,组织师生之间的互动探究,以此检验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这五粒豌豆各自的志向是什么?”“第一粒豌豆: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第二粒豌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第三、四粒豌豆: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第五粒豌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作者对前四粒豌豆的结局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交代其他四粒豌豆的结局,更能体现出第五粒豌豆的生命意义和美好价值。同时,其他豌豆的结局使文章更富有趣味性,减轻全文的凝重感。”通过互动环节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把握学生的主体状态和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