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分析

2021-08-25李荣福

考试周刊 2021年6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

李荣福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

也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素质。而科学素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需要科学教师长期付出心血进行科学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文章分析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阐述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究将小学科学课堂规范化和学科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规范化;学科化

教学设计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较强,涵盖多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生活中的各种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部分学校的科学教育的规范化和学科化都有所欠缺,导致科学课堂的质量不高。科学教师应当把握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科学教学,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學方案,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高质量地完成科学教学。

一、 对于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正确认识

(一)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

规范化是指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方案,且方案必须要规范。也就是说,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制订详细合理的方案,方案中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还要有具体的内容,如活动方式、流程和学习目标等。只有将教学规范化,教师才能一步一步地推动整体教学,并保证课堂质量。

(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学科化

学科化是指教师脑海中应当具备科学是一门重要学科的概念,并将这种概念传播给学生。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学科化,便是要准确理解教材的内容,不可出现偏差,而且还要将科学视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学科,引导学生重视科学,对科学产生敬畏。

二、 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又极富生活气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对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花开草长、日升月落,却从未思考这是为什么,它们的原理是什么。而教师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便能了解到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知识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一旦学生懂得了很多现象的原理,便能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家里喂养了小猫,却不懂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们,很多家庭的小猫没过多久就死掉了。而学习了科学知识之后,学生不会再将火腿肠和巧克力等对猫咪有害的食物投喂给它们。

(二)有利于学生探索科学原理,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向来主张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探索科学知识,发扬学生的个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雪花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同样,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中国教育正处于变革当中,新老观念并存,部分学科的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这就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则与其他学科不同,无论是理论性的学习还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科学真理,教师都会尊重每位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对于科学的不同见解,并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发扬个性。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检验。科学知识主要是依赖学生自学,科学课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科学的整个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真理,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三)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于萌芽阶段,对于整个世界懵懵懂懂,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学生便会产生很多错误的观念,而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心理活动丰富,认知能力不足,没有正确的引导便有可能相信不科学的内容,这时便要发挥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开设科学课程,使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和教师的话语解开迷惑,形成正确的认知。科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甚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的所有疑问都能在科学中找到答案,于是便会崇尚科学,信服科学,从而树立科学观念。学习科学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对于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科学实践中,学生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并尝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进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目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缺乏规范性和学科性

(一)课堂设计过于随意,缺乏目的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这门课程相较以往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但仍然不如语文、数学等学科受重视。因而,部分科学教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学积极性较低,没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安排过于随意,仅仅是打开教材,一气呵成讲完科学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此外,每节课都应当有一个教学目的,让学生学到某方面的知识或提高某方面的技能。而部分教师讲课漫无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也不会在课堂上投入精力,师生双方都敷衍了事,科学课堂的质量较低。这样的课堂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科学知识,更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科学教师缺乏专业素质

相较于初高中教师,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较低,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的本科专业与科学无关,取得的教师资格证大多都与主要学科有关。因而,部分科学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科学相关知识,是“被赶上架子的鸭子”,甚至有一些情况下,由学生的数学教师或语文教师兼任科学教师。这些教师的工作重心往往都在第一学科上,无意识地忽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够,教学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合理安排课程和设计实验活动,导致科学教学的效果不佳。部分科学教师没有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缺乏通过系统性学习提高自己执教能力的意识,将科学课当作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剂”。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规范化教学设计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