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2号颗粒对384例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影响的疗效评估❋
2021-08-25吴雪,王健
吴 雪, 王 健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 北京 100700)
西医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是目前公认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基础治疗方法,其目标是抑制患者体内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复制,提高CD4+T淋巴计数,实现免疫功能重建。一般通过定期的临床评估、CD4+T淋巴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等,以监测患者的免疫重建效果。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增长,特定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控制病毒载量和改善症状体征方面的有效性可能会降低,使部分病人的免疫功能重建不能达到理想状态[1]。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免疫重建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且疗效确切[2]。故本试验针对ART后患者的部分中医症状与免疫重建相关体征,使用中药干预手段进行了临床评估。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50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瑞康医院(140例)、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80例)、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80例)、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50例)5家单位连续纳入我国艾滋病高流行地区共400例ART后低病毒载量、低免疫状态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审核后,将符合要求的384例样本采用多中心随机化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2例。考虑极个别样本缺失情况后,治疗组平均年龄(43.64±11.2)岁,平均体质量(58.56±8.41)kg,男141例(73.82%),女50例(26.18%);对照组平均年龄(43.92±10.54)岁,平均体质量(59.89±9.35)kg,男150 例(78.53%),女41例(21.47%)。表1示,2组患者基线症状体征积分及CD4+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基线CD4+细胞计数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卫生部《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3](WS293-2012)《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4]的诊断标准,中医症状体征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5](2005版)。
1.3 纳入标准
满足下列所有纳入标准[4]者;HIV抗体阳性并经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接受ART治疗大于12个月且小于24个月CD4+细胞绝对计数小于200cells/μL的患者,接受ART治疗大于24个月CD4+细胞绝对计数小于350cells/μL的患者,HIV RNA低于检测值;入组时CD4+细胞绝对计数≥50 cells/μL;年龄18~7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符合纳入标准但具备下列任一排除标准[4]者予以排除: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未得到控制者;入组前1个月内或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入组前1个月内接受免疫调节治疗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准备妊娠妇女;任何有肾功能不全症状患者;存在智力或语言障碍,不能充分理解试验内容或给予良好合作的患者。
2 方法
2.1 研究设计
本课题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将所有纳入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92例,疗程72周,治疗结束后停用试验用药,所有受试者揭盲进入随访期。
2.2 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用西医抗病毒+免疫2号颗粒治疗,每次1袋,每日2次,服用抗病毒药物1 h 后温开水送服。免疫2号颗粒由西洋参、黄芪、灵芝、五味子、巴戟天等药物组成,规格5.5 g/袋,由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311327 (第一批)、1409358(第二批)。
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病毒+安慰剂治疗。安慰剂由江阴天江制药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生产提供,由与本次临床试验无关人员统一包装,在外观、单位剂量、色泽、气味均与免疫2号颗粒相同,服用方法同治疗组。
2.3 疗效评估方法
根据中医临床《HIV/AIDS症状体征积分表》,观察治疗前后咳嗽、乏力、纳呆、呕吐、卡波氏肉瘤、淋巴结肿大6种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后积分变化[6]。症状体征由轻到重分别计为0、2、4、6分,积分越低、症状越轻说明效果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表2示,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分,
3.2 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表3示,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表3 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分,
3.3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比较
表4示,治疗后实验组乏力、纳呆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针对乏力、纳呆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而2组患者咳嗽、呕吐、卡波氏肉瘤、淋巴结肿大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分,
4 讨论
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体积分虽未发现明显变化,但2组治疗后六大症状中乏力、纳呆症状积分均有显著差异,且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亦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免疫2号颗粒针对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乏力、纳呆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试验中乏力、纳呆等与中医脾胃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艾滋病人易出现脾虚的症状,大部分患者临床常见体形消瘦、易感冒、乏力、纳呆、腹泻、口糜、瘙痒等,脾胃虚弱是此期基本证候类型[7]。而免疫2号颗粒组方为西洋参3 g、黄芪20 g、灵芝6 g、五味子6 g等,方中西洋参、黄芪、麦冬益气养阴为君药,补HIV感染者气虚之本;巴戟天、仙灵脾温命门、益精气、强筋骨,培元固本,填补艾滋病人纵欲耗伤之精;虎杖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除HIV/AIDS人群之标邪,3药共为臣药;灵芝、五味子安五脏、益精神,为佐使药,全方共奏补气健脾、益肾固本之效。不仅如此,临床证实免疫2号颗粒可增加CD4+淋巴细胞数量[8],调整免疫重建不全患者IL-2 mRNA的表达[9],提高免疫力,与本方调节艾滋病ART后免疫功能与脾虚相关症状的结果一致。
中医“脾胃”不仅仅是现代医学中的脾脏与胃脏,而是对整个消化系统生理病理的高度总结,中医称之为“脾(胃)系”。《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有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脾胃论》曰:“历观《内经》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伤寒论》曰: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提供原材料;主统摄血液,保证血行脉中以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主生元气,以达到卫外防御的作用。若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卫外防御功能减低,免疫力下降,可见中医的“脾胃”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休戚相关。而现代医学中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在免疫过程中亦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古今呼应,足以说明脾胃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过程中的重要性。
艾滋病作为一种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瘟疫”“虚劳”范畴。其病毒传播途径多、致病快、致死率高、传染性强,一旦侵袭人体引发体内正邪持续交争,脾胃虚弱,元气日渐亏虚,最终气血阴阳俱衰,病证演变常由急性期实证向艾滋病期虚证或虚实夹杂发展,晚期以正气虚衰、脾胃虚弱最为常见,临床表现或声低懒言、神疲乏力、久咳不止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呕吐泄泻等。本试验中免疫2号颗粒针对正气虚衰、脾胃虚弱,治疗后有效改善乏力、纳呆症状,后续试验会加减运用健脾益肾的药物以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病人痛苦。
基于众多临床试验研究的实践与总结, 中医“益气健脾扶正”治法日渐成熟[7]。有效药物方剂不胜枚举, 如以小半夏加茯苓汤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功效针对治疗艾滋病ART后消化道反应[10];加味四君子汤显著改善结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1]等。以艾灸等中医治疗手段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在帮助艾滋病ART后免疫恢复中亦取得了显著疗效。从目前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仍有待完善和深入。应合理运用中医药手段配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 从益气健脾、扶正固本出发,挖掘出有效的配伍组方,为提高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能力与水平开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