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督醒神”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1-08-25张东艳白艳杰
薛 洋,张东艳,白艳杰,王 岩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3.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
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post-strok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SMCI)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无法准确做出时空定向、容易遗忘、无法精神集中,读写、辨认能力差等。相关研究表明,约有33%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是在中风发生后3 个月至半年内,1/3 中风后认知障碍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痴呆[1-2]。中风后认知障碍严重束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PSMCI 的治疗中,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在辩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展现一定的优势,其中尤其是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肯定,一种简、便、效、廉的中医康复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对PSMCI 进行规范的针灸治疗,对60 例PSMCI 患者进行不同手法及治疗时间的针灸干预,对其相关指标及疗效进行观察,对PSMCI的传统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再总结其安全性与成本效益,为本研究以后的社区普及提供有力支持。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PSMCI患者60 例,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住院及门诊部纳入,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 例。治疗组,男24 例,女6 例,平均年龄(53.57±9.70)岁,平均病程(4.15±0.78)d,其中病性为出血者12 例,脑梗者18 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者4 例,中学及以上者26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5 例,平均年龄(52.50±13.16)岁,平均病程(4.16±0.86)d,其中病性为出血者11 例,脑梗者19 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者6 例,中学及以上者24 例。2 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内中风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CT 或MRI)证实。
1.3 纳入标准 符合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患者主诉有认知障碍或亲属代诉;有一项或以上认知功能评定检查的依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年龄35~70 岁;15 d ≤病程≤6 个月;自纳入日起前半个月内未有其它认知障碍治疗措施干预;意识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非中风疾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如CO 中毒、脑外伤等;言语障碍沟通不利者;不能配合认知治疗与评定检查;伴有心、肝、肾、内分泌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百会、水沟、神庭、本神、内关。穴位定位参考《针灸学》[4]第6 版。操作:一般取坐位,根据病情亦可采用平卧或侧卧位,采用华佗牌直径0.30 mm×25 mm 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水沟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行针至沉涨感,头针与头皮约成30°夹角,沿所选穴位斜向上捻转进针,针刺深度以达到帽状腱膜下为宜,快速持续捻转2~3 min,得气后神庭、百会接GM-101 型电针仪,连续波,以患者可耐受为度,15 min 后改变为疏密波;30 min 后去除电针,继续留针1 h;留针期间,每隔30 min 捻转行针1 次,直至出针[5]。每天1 次,5 次/周,持续4 周。
2.2 对照组 参照《针灸学》第6 版中风病篇,选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直刺或斜刺5~10 mm,施予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 次,每周5 次,连续治疗4 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该评定表有内容30 项,包含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与计算力、回忆能力、言语能力等评定内容,每项内容答对计1 分,错误或不答不计分,认知功能越差得分越低[6]。2)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该评定表包括对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与记忆能力、注意集中与延迟记忆、言语能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每项内容答对计1 分,错误或不答不计分,认知功能越差得分越低[7]。
各项评定工作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以及治疗后3 个月随访MoCA 评定,由两位5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康复评定医师进行评定记录。
3.2 疗效标准 参照我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于2000年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8]。以评定量表分数增减百分率(疗效指数)对患者认知症状进行评估。以治疗前后2 次评定分值比较:疗效指数=[(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12%≤疗效指数<20%;无效:0 ≤疗效指数<12%。
3.3 安全性评价 在治疗前及所有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检测心率、血压等。在入组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跌倒、新发病灶及病情异常变化等情况,治疗时未见晕针、断针、滞针、感染等不良反应。
3.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5 结果
3.5.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n =30) 例
3.5.2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MSE 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MSE 积分比较(,n =30) 分
表2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MSE 积分比较(,n =3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5.3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oCA 积分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oCA 积分比较(,n =30) 分
表3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oCA 积分比较(,n =30)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5.4 2 组PSMCI患者随访6个月MoCA积分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PSMCI 患者治疗前后MoCA 积分比较 分
4 讨论
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在中医学中并无相关明确记载,但依据其记忆力下降、精神不能集中、读写、辨认能力差等临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神志病的范畴,古籍中于“善忘”“呆病”“脑髓消”等证的论述中有散在记载。如《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清朝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到“中风初起,神呆遗尿,老入厥中显然”;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杂病源流犀烛·中风》中有“中风后善忘”的阐述[9]。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为人类一切生命活动之主宰。且脑为髓海,本病患者以老年人最为多见,因气血衰弱,肾精不足,脑髓久不能得其充养,导致神窍不用而致病[10]。
督脉循行路线起自小腹内,下出会阴,自骶骨沿后背正中向上行走,入脊,至后枕风府处,入脑内,再循头部正中线至巅顶百会、神庭、印堂,经水沟至上齿。督脉分支多于肾脏联络,肾为先天之本,主先天之精,主骨生髓,以上表明在充养脑髓方面,督脉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13]。再者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与任脉同起于胞中又别道异行,后交于下颌承浆,可调节阴阳,全身经络得以沟通,经气通则气血盛,脑窍清明,有醒神之功。研究[14]表明“从督脉论治”在改善中风后大脑认知功能有一定优势。
百会又名“三阳五会”,是人体脏腑经气会聚之处,有生髓养脑、通督升阳的功效,是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经验要穴,研究[15-16]表明针刺此穴可增加大鼠海马与额叶、顶叶脑通路间的功能连接。神庭为元神在脑内会聚之处,在此足阳明经、足太阳经相交会并入络于脑,有通督养神,安神定志的功效。刺激神庭能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系统与血氧循环[17]。本神为脑窍神明本要,刺之可升举少阳、清利头目、安神定志。现代研究[18]表明本穴能营养脑细胞,对脑部细胞的修复起到促进作用;且本神与神庭为靳三针中的智三针,表面皮层与大脑额叶相对应,而额叶是大脑神志情感控制中枢,针刺有改善情感智力的作用[19]。内关为心包经要穴,有开心脉、通心窍、补心益智的作用[20]。任督二脉交会于水沟处,经气可随脉入脑,可调和阴阳二气、醒脑开窍。研究[21]表达针刺水沟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增值数量及时间,从而促进大脑血管新生。
现代研究[22]表明头部穴位的强刺激可改善人体中枢神经VILIP-1、IGF-1 水平影响,加速脑功能修复。通过不同电针波形干预督脉头部穴位并增加留针时间,加强对穴位的刺激,能够改善中风患者记忆及认知功能,可提高神经突触传递能力,并对中枢炎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23]。徐青果等[24]研究发现电针改善大鼠术后认知障碍可能与下调大脑海马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减缓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MMSE 评分及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明显提高,说明“通督醒神”针刺法能使PSMCI 患者得到明显改善,疗效与传统针刺穴位相比有一定的提高,且安全可靠。“通督醒神”针刺法在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尤其在认知障碍的改善具有独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