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位优势视角下乡村发展与治理研究
——以传统茶乡南平市东安村为例

2021-08-25张静文

福建茶叶 2021年6期
关键词:东安区位优势

张静文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区位优势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由工业社会初期的自然资源、劳力、运输优势发展到后期的技术、市场、政策、企业关联等优势。因此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区位优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基于地理学科角度探究茶乡振兴发展路径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以南平市建瓯市东安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二手数据法、观察法、访谈法收集基础数据,同时对东安村近几年乡村振兴实践进行梳理,整理归纳总结实践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未能将区位优势转为乡村发展优势的原因进行探究,最终提出相应对策,致力于总结出将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的几条路径,对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1 区域概况

建瓯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面,无霜期为270天,太阳总辐射能为103千卡/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越,茶园多分布在山区或半山区宜茶岩质土壤,茶地资源极为丰富,茶叶生产基础条件好,自古有“厥植宜茶”之说。“天下之茶闽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东安村则自古就在凤凰山“北苑茶园”范围之内,至今仍有焙坑垅、焙坑岩、石焙坑等古地名。至清代,东安毛茶则以“红边”的“京春”著称,有记载茶叶种植面积4000余亩,几乎户户有茶园。解放后,东安村是全县最早恢复茶叶生产的地区。后因茶叶价格降低、毁茶栽桔及土地征收等原因,时至今日,茶叶种植面积仍不足百亩,但是,东安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的人员仍然很多,发展茶产业有良好基础。

当下东安村隶属建瓯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之一的建安街道办事处,地处城区东郊(图1),距市区4公里。全村人口2850人。全村原有土地2.45万亩,建瓯市城东工业园区已征用土地8973亩,现有土地面积1.55万亩。其中经济林3327亩,用材林6200亩,生态林300亩,灌木林600亩,水田800亩,非林地4800亩。2003年,因建瓯市城东工业园区建设开始征地,目前东安村6个小组的村民已失地,失地的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园区企业上班和打零工为主,未征地的小组村民主要以种植茶叶、蔬菜、水稻、柑桔作为主要收入,作为传统“建茶”基地之一,具有传统优势的茶产业已经几近消亡。

图1 东安村政区图

通过对既有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安村近6年集体收入渠道较为固定,收入增长明显的年份主要是征地拆迁应付款收入,其他没有呈现明显增长,特别是经营性收入,固定来源为租房收入、主伐山本费,公益林补偿、集体松木杉木采伐等(图2)。

图2 东安村2015-2020年集体收入变化折线图

2 区位优势分析

2.1 自然区位优势

东安村位于建瓯市城东,东经118°,北纬27°,是一块山脉完整、水源独立的小流域。东安村山水朝东北——西南走向,与东峰镇、芝山街道、小松镇接壤,地域周长20公里左右,域内面积约13平方公里。村内多丘陵和山间盆谷,坡度较平缓,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79.8%,年均日照1812.7小时,无霜期为270天,太阳总辐射能为103千卡/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越,茶叶生产基础条件好,自古有“厥植宜茶”之说。

2.2 人文区位优势

“十八蛤蟆下东安,个个会做官”(备注:东安村原有十八个自然村)。虽然东安村在解放前和解放后都是农业区,以发展茶、粮、柴、果(桔)、竹为主,但东安村民有外出经营、打工传统。近十年,由于建瓯市城东工业园区落地东安村,又应了东安另外一句谚语“十八蛤蟆下东安,出去又回还”,一些外出打拼的东安人或依托工业园区企业务工,或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外出打拼的原始积累创业,陆续返乡。“逆城市化”浪潮的人口回流给了东安村新的发展机遇。

2.3 交通区位优势

东安村位于建瓯东郊,距京福高铁仅3公里,全省最大的高速互通枢纽——弓鱼互通在此落地,京台高速、沈海高速在此交汇;国道205、528贯穿全境,陆路交通十分便捷。

3 研究方法

针对东安村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主要集中于2020年6月10日到14日、2021年5月1日至5日,期间运用二手数据法、观察法、访谈法收集基础数据。二手数据收集法主要用以掌握近几年东安村的发展与治理过程,通过对政府网站、新闻材料等网络资料查阅,以及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收集村委会、街道办公室等提供的相关文本获取基础数据;为深入了解东安村历史遗留的问题,研究还采用参与式与非参与式观察法进行数据收集。此外,半结构访谈主要围绕“东安村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建设、治理结构、村民生活”六个角度展开,在访谈过程中也鼓励受访者谈及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焦点。最终,本研究得到访谈样本35人,其中村民25人(CM1—CM25)、村干部5人(GB1—GB5)、市政府工作人员3人(ZF1—ZF3)、返乡创业人员2人(CY1、CY2)。

4 东安村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4.1 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区位优势给予东安村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当下东安村经济并没有与工业园区实现同步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建瓯城东工业园区落地建安街道东安村,规划总面积15000亩,目前征地面积8973亩,开发建设面积约6170亩。根据《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和建瓯市政府【2010】32号常务会议纪要精神》,同意规划800亩新农村建设,另外200亩用地作为商业开发,出让金用于新村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推进。10年间,作为园区配套及东安村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东安新村目前仅启动一期70亩,尚有730亩新村建设用地一直未启动规划建设,东安村涉及园区征地需要搬迁的下窠、陶器厂、弓鱼、苦芦、铜源、碓后、塘源7个小组被工业园区大小平台、企业包围,村组周边工业用地平台均高于村民的房屋基础标5米左右,7个小组处于低洼地处,晴天粉尘,雨天内涝,生活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通过多轮次访谈,东安村干部、部分村民,普遍将乡村发展滞后的原因归咎于园区带动不够和现代农业发展不足。东安村村干部表示,“工业园区没有落实带动东安村发展的规划,但同时也要分析东安村自身存在原因”(GB1)。

4.2 区位优势未转化为基层基础优势

区位优势让东安村的资源增值,让一部分农民“暴富”,却未能让村集体的资产增收,村集体“集中办大事”没有财力保障,基层基础越发薄弱,党建引领农村、农业发展的作用小。

近些年,东安村为城东工业园区供地8973多亩,全部按照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方案拨付给相关自然村组,由自然村组分给组民,东安村集体没有预留一部分作为乡村振兴所必须的资金,形成“征光即分光”的局面。“东安村目前村组财力薄弱,村集体承担的公益事业靠“借款”支撑。”(GB2)

总之,区位优势只对村民收入水平有短期提升,对村集体经济、尤其是“在农言农”的农业经济的提升尚不明显。

4.3 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

近年来,由于建瓯城东工业园区、高速公路互通建设,东安村10个村民小组有6个涉及征迁,部分村民成为企业工人,部分农民携带“征地款”,从农民转变为“市民”,离开东安自谋出路。尚未涉及征迁的村民,大部分存在“期待征迁”心理;部分已经失地,但征地款用尽的农民仍然留在东安生产生活。“前些年,干部无心村务,群众热于征地拿钱,个人一夜暴富的心态很普遍(CM2)。”“社会公共事务无人重视,多应付突击,村庄长远发展无人关注、无人谋划(CM5)。”过去三年,虽然东安村两委干部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也想积极作为,但历史遗留问题给街、村造成很大困扰,特别是在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困难重重。

除此之外,没有失地及外出务工的东安村农民仍然依托传统的作业方式进行耕作,农产品种植的结构既不经济、也不绿色,没有根据东安村的区位及森林、土壤、水、空气等天然禀赋,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等现代农业及新业态。截至目前,除了“创东原”刚起步,“塘源美食小镇”等项目尚处于谋划当中。返乡创业人员表示,“东安村许多项目与各职能部门对接联系不够紧密,对相关政策解读不深,项目申报不够精,未能很好地将政策资金导入乡村的业态谋划和发展。同时,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的东安村农民因循守旧,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CY2)”

5 相关原因分析

5.1 重工业轻农业,区位优势未能借力工业园区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

2006年6月,建瓯市委市政府开始规划建设建瓯.中国笋竹城,即现在的城东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落地东安村,是集产品加工、贸易、展示、研发、电子商务及旅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城。建瓯从计划经济年代的“鱼米之乡”变为改革开放的“后发地区”,急于完成工业“弯道超车”,一直以农业大市自居的建瓯,将农村农业被丢到了“顺其自然”的发展角落。在此背景下,东安村发展模式逐渐显现出单一化的特征。

5.2 重任务轻基础,区位优势未能借势资源变现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

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自2004年以来,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工作。期间,反复强调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但是过去十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地东安村的工业平台、高速互通等项目征地拆迁的任务以属地为主,从市到街道,从街道到村,征地拆迁的责任层层传导。征地拆迁甚至成为考核街、村干部的唯一指标,“只要征地摆的平,就是高水平”。为此,拥有土地的农民成为“讨好”的对象,只要能把地征下来,东安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全部利益给了村民小组和村民,村里不留半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没有经济基础。农村土地的非农业化,给今天东安村乡村振兴的步履维艰埋下伏笔。另外,东安自古就是凤凰山一带30里之内的“北苑茶园”范围,古代茶山园地垅层痕迹至今随处可见。茶可以说是东安村具有传统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后在园区大规模征地中,传统产业基地——茶山所剩无几,从事茶产业的人员外出制茶、售茶或改作其他营生,近年来,对于东安茶等传统特色农业的复兴几乎无人问津,新兴、特色产业未形成,产业发展急需突破升级。

5.3 重眼前轻长远,区位优势未能借鉴社区治理破题乡村振兴机制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更需要保护和激活乡村治理的主体协同能力,增强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东安村位于城郊结合部,部分村组已经逐步纳入城市规划区,部分村民实际上已经成为市民,探索融合城市社区治理和乡村治理的优势乡村治理之路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但是,东安村区位优势没能转化为探索乡村治理的优势。

6 建议对策

东安村的区位优势,没有转换为乡村振兴优势,未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能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制约东安村乡村振兴的根源,一定程度上与区位相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化解与区位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要重新审视尚存的区位优势“红利”,才能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6.1 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努力打造美丽村庄

10年前村庄建设规划,己不适应当前东安村建设发展需要。要发挥市郊优势,借助城市规划区扩面的契机,聘请相关专家“把脉”,按照“规划先行、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思路,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让村庄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一方面,加快乡村建设。对于一时无法搬迁的村组,要抓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工业园区发展红利,用好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一事一议、储备林建设等项目资金,加快村庄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农贸市场、绿化景观、休闲广场、景观灯、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品位。另一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开展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村庄“两违”、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以及园区建设遗留下来的污水收集、台地尘土、汛期内涝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生活垃圾整治,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干湿分离”,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常态化运行,不断提升宜居水平。

6.2 立足禀赋,以区位优势放大特色产业特色

点轴开发理论认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连接地区的人流、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东安村要发挥好区位交通优势和自身的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东安村的茶产业,应该探索建设“茶乡东安”线上平台,从传统的种植和粗加工转型为线下流通和线上销售结合的新业态。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依托井窠-仕坑的良好生态基础,整合“百年龙窑”“知青林场”“东安小学”“砖厂”等当地文旅资源,谋划文创、文旅、农旅等适宜东安村发展的项目,推进农文、农旅、农工融合发展。实施“珍稀阔叶树种基地”项目,将纵深近5公里的区域打造成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多彩林带”和城市氧吧,实现生态资源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推进电商发展。落户于东安村的“创东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借助短视频、抖音、阿里巴巴等平台,结合美学、园林设计、茶文化传播,通过乡村休闲观光、特色农产品采摘、现场加工体验等方式,把东安村的好山好水、建瓯市的历史文化以及特色农产品宣传出去。要全力扶持“创东原”发展,抢抓在线经济新风口,借力市电商产业园,依托建瓯市笋竹、锥栗、茶叶等绿色特色农产品,鼓励村民特别是回乡创业青年积极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全力打造电商产业村,丰富农村经济业态,推动农民创业增收。

6.3 三治融合,以共建共享为目标致力培育乡风文明

东安村近一半区域位于城市规划区,如同城市社区治理要借鉴乡村治理一样,乡村振兴同样要借鉴城市制度、文明和规范,东安村在探索法治、德治、自治融合方面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首先,丰富载体,深化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东安村移动图书阅览点建设,加快村组文体广场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深入挖掘“百年龙窑”等特色文化资源,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其次,弘扬传统,激活民众热情。充分挖掘东安村优秀传统文化,如借东安村“开路”习俗,定期组织十个自然村组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赛,将群众工作与传承优秀文化结合,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推动东安村环境、乡风、治理等乡村振兴工作。最后,移风易俗,树立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推进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评议活动,传承弘扬文明新风。

7 结论与讨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民群众生活富裕的保障和推动乡风文明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已经呈现产业集聚,技术集成,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东安村融合交通区位、传统“建茶”产业基地和新兴业态发展区域等多方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纽带、以品质为核心、以增收为目标,找准突破点,形成新业态,定能发挥传统茶乡的区位优势,在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推进乡村振兴征途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东安区位优势
车行天下 东安动力(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区位论》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非遗进校园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画与话
东安屯有我辽阔的往事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