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2021-08-25冯海雷
冯海雷
河南太康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太康 461400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占肠梗阻的40%~60%,以腹腔内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对于绞窄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或非手术治疗难以消除梗阻粘连的患者,应予以手术治疗以松解粘连、解除梗阻、恢复肠道的通畅[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符合微创理念[2]。本研究通过对76例行肠粘连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我院行肠粘连松解术的7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依据腹腔手术史、临床表现,以及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2)手术指征明确。排除标准:(1)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或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不全,以及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严重病变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各38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3-6]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维持酸碱平衡,以及控制感染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腹组:患者取仰卧位,切除原手术切口瘢痕,在其上或下2cm做腹膜小切口。分离肠管及网膜与原切口的粘连,扩大腹膜切口入腹探查。确定粘连部位、类型,直视下实施粘连带切断、小片粘连松解,解除梗阻。如一组肠袢紧密粘连成团分离难度大,可切除紧密粘连肠袢一期吻合。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腹腔,注入适量生物蛋白胶或涂抹透明质酸钠。确认无肠管损伤及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切口。腔镜组:取脐孔下缘距原切口5~6cm处穿刺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13~14mmHg(1mmHg=0.133kPa)。置入套管及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确定梗阻部位、范围及类型等。根据探查情况于远离粘连部位做1~2个操作孔。置入电凝剪、超声刀等器械。根据粘连类型实施粘连带切断、小片粘连松解,以及紧密粘连肠袢切除一期吻合。其他处理同开腹组。
1.3观察指标(1)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术后及随访12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2 结果
2.1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比较
2.2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随访期间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均发生在小肠,是由于各种原因(常因腹部手术所致)引起的肠与网膜粘连、肠与肠之间粘连、肠及网膜与腹壁粘连等,使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具有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再次手术后仍可发生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先行非手术治疗。但对于绞窄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行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本研究通过对76例行肠粘连松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以及复发率低,与张玉龙[7]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充分表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其原因在于[8-9]:(1)通过腹腔镜放大作用,能清晰观察粘连的部位及类型,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降低了肠管损伤概率。(2)在相对密闭环境下应用腹腔镜微创器械实施手术,对腹腔环境干扰小,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实施中应注意:(1)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准确判断病情,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及适应证,避免贻误手术时机造成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10]。对有腹部多次手术史估计粘连严重者,应选择开腹手术,直视下行粘连松解术。(2)若腔镜下探查、分离、手术困难者,不可盲目追求微创效果,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3)术中均应遵循“宁伤腹壁,不伤肠管”的原则,保护肠壁剥离面浆膜层的完整、彻底止血、充分冲洗、吸净腹腔渗液。并注入适量生物蛋白胶或涂抹透明质酸钠。(4)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11]。
综上所述,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