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1-08-25梁琪琳
梁琪琳
(吴川市妇幼保健院 妇科,广东 吴川 524500)
0 引言
作为一种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息肉主要因增生异常所致宫腔内突出,起初的息肉相对较小,难以被识别出来,以致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1]。子宫内膜息肉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的阴道发生不规则流血,进而引起患者不孕,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2]。过往,临床多采取刮宫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虽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术创较大,患者的受孕率较低,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而逐渐被淘汰。当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宫腔镜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治疗方法不断应用于临床中,通过宫腔镜,能直视患者的宫腔,且不会引起患者的大量出血,患者的预后更佳,复发率也更低[3]。本研究以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刍议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70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子宫内膜息肉临床诊断标准相符;②宫腔深度不超过12cm;③患者以经期延长、痛经、不孕、经量增多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④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协议。排除标准:①近期内存在子宫手术或子宫穿孔史者;②合并心、肾、肝等重要脏器衰竭的急性发作;③伴有(亚)急性生殖道感染者;④手术禁忌证者;⑤临床资料不全者;⑥神经系统疾病;⑦沟通或意识障碍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中,年龄24~33 岁,平均(28.7±3.6)岁,病程1~4 年,平均(2.3±0.5)年;观察组中,年龄25~34 岁,平均(29.3±3.7)岁,病程0.5~3年,平均(2.0±0.4)年。两组受试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一般资料对比,数据相近,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刮宫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以排除相关禁忌证。指导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后,给予常规消毒,将宫颈扩张,采取大小合适的刮匙盲刮患者子宫腔,对刮出的内膜组织与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手术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观察组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常规检查后,于术前一晚将400μg 的米索前列醇片(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3696)塞入患者的阴道内,以起到软化宫颈的作用。静脉麻醉后,使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给予常规消毒,将膨宫压力调至最低有效压力,将灌流管内的气体排空,于宫腔内注入0.9%的生理盐水,使其膨于宫腔,在宫腔镜直视下沿宫颈管轴到达宫腔,对宫腔内的血液进行冲洗,并对液体流速做出调整,在膨宫状态下,探查整个宫腔与内膜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再以弧形电刀切除息肉,对内膜组织与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手术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子宫内膜厚度、疗效、并发症、受孕率、复发率。①主要临床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②测量手术前与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③疗效评判标准[4]:手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复常,各项临床表现症状消退,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回声,视为显效;手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有所改善,各项临床表现症状有一定好转,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回声,视为有效;手术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无变化,各项临床表现症状无好转,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并发症主要包括:宫腔粘连、宫颈管狭窄、低钠血症等。⑤统计半年后,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对比
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手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对比,两组间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幅超过观察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mm)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与观察组94.29%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77.14%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57%,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2.5 两组患者的受孕率与复发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7.14%、2.8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受孕率与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适龄女性作为好发群体[5]。临床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主要和患者子宫内膜局部组织生长过度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主要的症状为宫腔内单个蒂的长短不一或凸起数个光滑肿物,容易引起患者不孕[6]。临床实践发现,引起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是:①子宫内膜息肉通常合并慢性炎症与感染,对宫腔内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阻碍精子进入,从而引起不孕。②子宫内膜息肉的直径太大,容易引起宫腔变形,引发占位病变,以致宫腔容积变小,从而影响子宫内膜的血流,造成受孕环境不佳[7]。③子宫内膜息肉容易堵塞患者的输卵管开口,使得精子的进入受限,而致不孕。④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子宫出血,打破了正常的受孕环境,而引起不孕。
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无法准确定位息肉的部位、数量、大小,以致难以完全清除宫内息肉,盲目性与复发率较高[8]。相比于刮宫术,宫腔镜电切术则能清晰观察患者的宫腔环境,明确息肉的准确部位、数量以及大小,通过直视观察完全切除息肉,减少对子宫的损伤[9]。由于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为适龄女性,基本都有生育需求,因此,需要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宫腔镜电切术由于术创与手术范围相对较小,无需开腹,且手术用时较短,不会引起患者的大量出血,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不会对患者的受孕率造成较大影响,术后的复发率也更低[10]。
本次研究中,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后,结果发现,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半年,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大幅超过观察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94.29%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患者的77.14%明显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更佳,能加速患者康复。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大幅高于观察组患者的8.57%,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更好。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与复发率分别为97.14%、2.8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宫腔镜电切术更有助于患者的受孕,且复发率更低,稳定性更好。
综上所述,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确切,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可切实提高患者的受孕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建议在妇科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