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二厂CNP600堆芯降功率过程轴向功率偏差的控制研究

2021-08-25沈亚杰高永恒詹勇杰王澄瀚王勇智

中国核电 2021年4期
关键词:偏移量堆芯轴向

沈亚杰,高永恒,詹勇杰,刘 臻,杨 嗣,王澄瀚,王勇智

(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海盐 314300)

随着核电在电网中比重的增长以及负荷峰谷差的日益增大,电力系统调峰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核电机组参与电网调峰降功率运行的需求日益增加[1-3]。降功率期间,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控制存在较大难度[4]。国内机组降功率期间轴向功率偏差ΔI超带的运行事件时有发生[5]。因此,降功率期间轴向功率偏差ΔI的控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秦二厂4台机组均为CNP600堆型,采用Mode-A(常轴向功率偏移)控制模式[6]。在该模式下,由调节可溶硼浓度和控制棒来共同完成降功率调峰。降功率期间,控制棒置于自动,通过调节堆芯硼浓度引入反应性使得堆芯过冷或过热,产生温差信号,从而驱动控制棒动作。因此,通过调节堆芯硼浓度驱动控制棒是控制ΔI的主要手段。

本文首先通过Tulip程序对秦二厂CNP600堆芯降功率期间的实际ΔI与计算ΔI进行对比,验证Tulip程序满足模拟计算的精度;然后,通过Tulip程序计算,给出更加优化的ΔI控制方案;最后,考虑到实际运行操作和理论计算的差异性,对比不同的降功率方案,分析其对降功率后ΔI的影响。

1 轴向功率偏差影响因素

1.1 轴向功率偏差定义

堆芯轴向功率分布采用轴向功率偏差ΔI来表征,定义为[7-9]:

ΔI=PT-PB

式中:PT、PB——堆芯上部、下部相对功率。

由此可见,轴向功率偏差ΔI与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关系为:

ΔI>0,堆芯上部功率PT大于堆芯下部功率PB;

ΔI<0,堆芯上部功率PT小于堆芯下部功率PB。

1.2 运行技术规范要求

图1为运行梯形图,ΔI必须保持在参考轴向功率偏差ΔIref±5%运行带内运行。ΔIref随相对功率Pr而变化。

图1 堆芯运行梯形图

(1)Pr≤15%FP时

运行不受限制。

(2)15%FP

ΔI要求维持在运行带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启动试验)可能会偏离运行带,但是在12 h内,偏离运行带的累计时间禁止超过1 h;超出运行图的运行会导警或引起自动快速降负荷动作甚至停堆。

(3)在不同功率水平运行时

可通过调节控制棒组的棒位使ΔI保持在运行带内。

1.3 主要影响因素

反应堆机组降功率期间,影响ΔI的主要因素有:慢化剂温度、可溶硼浓度和控制棒、燃耗、氙毒[5,10-11]。

(1)慢化剂温度

降功率过程中,堆芯慢化剂平均温度降低。其中,堆芯慢化剂入口温度降低较少,出口温度明显降低,如图2所示。堆芯上部由于负的慢化剂温度系数引入的正反应性大于堆芯下部。因此,降功率过程中堆芯上部功率的降低速度慢于堆芯下部,轴向功率偏差ΔI向正向偏移。

图2 堆芯慢化剂温度随功率变化关系

另外,降功率过程,若ΔI一直保持不变,即堆芯上下部功率同步下降,由于氙的产生和消耗的不同步性,堆芯氙毒先涨毒后消毒。涨毒过程,由于慢化剂温度负反馈效应,堆芯上部中子通量减少慢于下部,堆芯上氙涨毒速度大于下部,AOxe向负向偏移。这样导致堆芯上部氙毒吸收中子少,下部吸收中子少,加剧AOxe向更负向偏移,ΔI向正向偏移,直到涨毒过程结束。消毒过程,则相反。

(2)硼浓度和控制棒

硼的微分价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硼是1/v吸收体,慢化剂温度升高使密度减小,堆内中子谱硬化,硼微分价值减小。在降功率过程中,堆芯上下部温度变化不一致,使得堆芯上、下部引入的反应性不平衡,从而影响轴向功率偏差ΔI。但由于影响较小,在降功率过程中可以忽略。

调节控制棒是控制轴向功率偏差ΔI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插棒使ΔI向负向偏移,提棒使ΔI向正向偏移。但控制棒位于在反作用带时,控制棒下插可能导致ΔI向正向偏移,对ΔI的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因此,降功率期间控制棒尽量避免插到反作用带。

(3)堆芯燃耗

堆芯燃耗对ΔI的影响分为两方面:功率亏损和慢化剂温度系数。功率亏损引入的负反应性随堆芯燃耗加深而增加,即燃耗加深,由于降功率引起的总反应性变化增加,需更多的硼化量和棒位来补偿,从而对ΔI的控制产生一定影响;慢化剂温度系数随燃耗加深而更负,ΔI向正向偏移量必然增大,使得ΔI的控制难度也相应增大。

(4)氙毒

降功率期间,氙毒对ΔI的影响也分为两方面:总反应性变化和轴向氙分布AOXe。

降功率过程中,总反应性变化量取决于氙毒反应性变化和功率亏损反应性变化量,其变化如图3所示。降功率过程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3 h左右,氙毒处于涨毒阶段,引入负反应性。因此,控制棒位置相对于无氙毒情况偏高,ΔI相对偏正。降功率完成后,氙毒继续涨毒后转变为消毒,为维持堆芯临界,控制棒需先提棒后插棒,导致ΔI先往正偏移,后往负偏移。

图3 降功率过程中,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轴向氙分布AOXe对ΔI的影响主要为降功率完成后的稳定阶段。轴向功率分布的不同步,会影响氙毒的轴向分布变化。根据氙的产生和消耗机理,若降功率后ΔI位于初始位置偏正/负,AOXe将继续向负/正向偏移,ΔI往正/负向偏。

2 降功率过程ΔI控制方案

2.1 ΔI控制方案

机组降功率前,根据降功率计划可通过Tulip程序制定ΔI的控制方案。但由于硼化稀释摇匀和温度驱动的延迟性,控制棒难以完全准确的按Tulip程序计算的ΔI控制方案进行控制,引起堆芯轴向功率分布和轴向氙分布的改变,使得降功率期间ΔI出现一定的偏移或波动。

对此,本文对以下4种降功率过程中ΔI在预极限±3%区间波动的控制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其对降功率后ΔI的影响:

1)F1:ΔI快速向±3%预极限偏移;

2)F2:ΔI逐渐向±3%预极限偏移

3)F3:ΔI快速偏移至±3%预极限后快速拉回;

4)F4:ΔI以A、B、C三种不同方式振荡,方式A:振幅为3%,降功率结束ΔI约为-3%;方式B:振幅为3%,降完功率ΔI约为0%;方式C:振幅为1.5%,降功率结束ΔI约为-1.5%。

2.2 不同控制方案对ΔI的影响

图4为方案F1降功率过程中,ΔI快速向±3%预极限偏移。该情况下,由于上下部中子通量相比于降功率前减少量不一致,降功率后轴向氙毒分布AOXe向降功率过程ΔI偏移的相反方向偏移,使得ΔI在降功率后向相对于原来位置更正或更负的方向偏移。另外,慢化剂温度负反馈效应也会使降功率后ΔI向正向偏移,导致正向偏移加剧,负向偏移减弱。因此,降功率后ΔI向正向偏移量最大为2%,ΔI向负向偏移量最大为1.08%,向正向偏移程度明显大于向负向偏移。

图4 方案F1降功率过程中,ΔI快速向±3%预极限偏移

图5为方案F2降功率过程中,ΔI逐渐向±3%预极限偏移。在该情况下,同样由于轴向氙分布AOXe及慢化剂温度负反馈效应,导致ΔI在完成降功率后,继续沿原有的方向偏移且正向偏移大于负向偏移,但偏移幅度比方案F1大。降功率后ΔI向正向偏移量最大为2.50%,ΔI向负向偏移量最大为1.43%。

图5 方案F2降功率过程中,ΔI逐渐向±3%预极限偏移

图6为方案F3降功率过程中,ΔI快速偏移至±3%预极限后快速拉回。该情况下,对降功率后ΔI变化的影响较小。由于慢化剂温度负反馈效应,降功率后ΔI向正向小幅偏移,最大偏移量为0.93%,基本不需要进行干预。

图6 方案F3降功率过程中,ΔI快速偏移至±3%预极限后快速拉回

图7为方案F4降功率过程中,ΔI以A、B、C三种不同方式振荡。从图中可知,ΔI振荡停止状态的ΔI位置和振幅对降功率后ΔI的变化影响较大。由于氙轴向分布AOXe的影响,完成降功率时刻的ΔI位置相对初始位置偏正或偏负,ΔI将继续沿着该方向偏移;若ΔI与初始位置一致,由于慢化剂温度的负反馈效应,ΔI向正向小幅偏移。

图7 方案F4降功率过程中,ΔI以A、B、C三种不同方式振荡

另外,降功率后ΔI的偏移程度主要受降功率完成时刻ΔI相对位置和降功率期间ΔI振幅两个因素影响。由图中可知:当振幅为3%且降功率完成时刻ΔI=-3%时,降功率后ΔI向原有方向继续偏移的最大偏移量为1.4%;当振幅为3%且降功率完成时刻ΔI=0%时,降功率后ΔI向原有方向继续偏移的最大偏移量为0.49%;当振幅为3%且降功率完成时刻ΔI=1.5%时,降功率后ΔI向原有方向继续偏移的最大偏移量为0.4%。因此,降功率后ΔI偏移量随着降功率完成时刻ΔI位置与初始位置偏移量和降功率期间ΔI振幅的增加而增加。

3 结论

通过对比实际和计算的降功率过程中ΔI的变化,验证了Tulip程序对降功率过程中ΔI的计算有较高的精度,满足现场机组降功率ΔI的控制需求。同时,通过Tulip程序计算,给出了优化的ΔI控制方案。另外,考虑实际运行操作和ΔI的控制计算方案的差异性,对4种不同ΔI的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实际运行ΔI和Tulip程序计算ΔI对比发现,最大绝对偏差约为1.0%,验证了Tulip程序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另外,经过Tulip程序计算制定的优化ΔI控制方案,可使ΔI保持在ΔIref的±0.5%偏差范围内,可为机组降功率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降功率过程中,ΔI快速或逐渐偏移ΔIref±3%,会使降功率后ΔI将继续沿原来偏移的方向继续偏移,最大偏移量分别为2.0%和2.5%,前者偏移程度大于后者。在该类情况下,降功率后ΔI偏移程度仍较大,需要继续关注并及时调整;

3)降功率过程中,ΔI出现波动或振荡,降功率后ΔI偏移的方向主要取决于完成降功率时刻的ΔI的相对位置:降功率后ΔI相对于初始状态偏正/负,ΔI将继续向正/负偏移。另外,降功率后ΔI偏移量随着降功率完成时刻ΔI位置与初始位置偏移量和降功率期间ΔI振幅的增加而增加。

猜你喜欢

偏移量堆芯轴向
新型堆芯捕集器竖直冷却管内间歇沸腾现象研究
新型轴向磁通转子错角斜极SRM研究
基于格网坐标转换法的矢量数据脱密方法研究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基于串联刚度模型的涡轮泵轴向力计算方法
基于AutoLISP的有轨起重机非圆轨道动态仿真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双楔式闸阀阀杆轴向力的计算
卷烟硬度与卷接、包装工序相关性分析
以南北地震带为例研究面向地震应急的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偏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