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研究
——以徐州三所高职院校为例

2021-08-25刘雪君高将盛超何婷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问卷院校

文/刘雪君 高将 盛超 何婷婷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人才短缺的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特别要鼓励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作为从农村走出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农村家乡的了解与认识较之其他区域的大学生更为深刻,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支持农村籍大学生回到家乡去参与家乡建设,但从目前情形来看,农村建设人才资源依然不足,怎样去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当前主要以高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居多,对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这特殊群体的返乡创业研究较少,文章选取徐州市三所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为调查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建议。

一、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及相关专家的意见进行问卷调查题目初稿的设计,再根据问卷的逻辑顺序进行完善,于2019年11月到12月选取作为样本展开调研,本次调查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每个高校200份问卷,一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62份问卷,回收率93.7%,筛选有效率问卷为90.13%,确保问卷填写的认真程度,联系了三所院校的相关教师进行协助调查,保证了调查问卷的有序进行。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资料,编写了“徐州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及创业意愿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第二部分对学生家庭进行了解,包括父母的工作、家庭收入、父母所期待的工作;第三部分了解了学生对今后的理想的工作地点、薪资待遇、是否有过创业的想法及创业技能;第四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填写影响高职院校农村籍学生返乡创业的因素有哪些。

(三)调查样本的描述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上看,参与问卷的562名学生中,女生为264人,占样本总数的46.97%;男生为298人,占样本总数的53.02%。被调查农村籍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被调查农村籍大学生信息统计表

二、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对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一)返乡就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经济突破了国家、地区的界限,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互联网+”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使部分农村地区已经脱掉“贫困”的帽子,影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很强,返乡就业后可以通过他们帮助农民学习并深入了解网络知识及先进的技术方法,让农民转变传统“卖粮食”的观念,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及营销手段切实的解决“农产囤积及出售价格低”等问题[2]。促进农村形成“产、销、供、拓”一体化的农产品销售市场的发展。

(二)返乡就业对农村文化的影响

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真的想从根本上打破部分农民的“保守观念”就需要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开始,使农民传统的思想意识真正地有所转变。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返乡就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参加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开展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既体现了大学生本身的社会价值,又使农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最终促进新农村文化繁荣。

三、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总结出以下几种影响高职院校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如下。

(一)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出台了很多措施和政策去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去工作,如“农村学校特岗教师计划”等。这些举措不仅减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将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3]。但针对“返乡就业的相关政策”很少,虽然地方政府为吸纳人才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规章,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生源的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4]。

(二)高校与农村用人单位沟通少

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以百万,但是真正回到自己故土、参与家乡建设的人数有限。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宣传和引导学生,使毕业生了解在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及返乡就业的优势,然而调查发现,农村籍大学生通过学校信息宣传而了解到的农村就业、返乡就业的政策很少[5],导致毕业生不能得到及时的就业信息[5]。

(三)个体特征的影响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毕业后利用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价值,假如学习了三年的专业知识,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学生会感觉这三年“白读书”了,有一种挫败感,导致有些大学生因为专业的限制,回到家乡没有跟专业对口的工作。

家庭因素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三所高职院校的同学,有61%都是来自农村家庭,而且69%家里都有兄弟姐妹,父母的就业观念对毕业生的择业产生直接的影响[6]。

数据显示,父母希望自己能在大城市工作的占41%,父母不限制工作地点的占23%,父母希望回家工作,留在父母身边的占37%。57%毕业生表示,若家乡就业政策完善,薪资待遇高,自己也不愿离开家乡工作,也希望能陪在父母身边。

四、促进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大支持、宣传力度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返乡就业”的重要性,毕业生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还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可谓一举两得。政府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平台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优势,提倡合理人才观,吸引并最终可以留住人才,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经济及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公务员录用、外出培训及学习深造等机会,让返乡就业的大学生看到发展前景。另外,农村环境及基础性设施不完善也是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一个障碍,因此,逐渐缩小城乡的差异,从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这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关注农村的相关政策及就业信息,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农村就业及发展的相关政策信息,潜移默化地让“返乡就业”建设家乡的思想在心中慢慢形成。

目前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职业规划课程,但一般开设的学期都是大一,那时候学生刚入学,对就业还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对所学专业毕业后具体做什么工作都不清楚,所以高校应该在学生面临毕业时,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确立的择业观,特别对农村籍大学生,学校更应当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据了解,福建某高校开设了一系列的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的职业生涯辅导及针对福建农村建设的相关课程,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当中,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参与福建新农村建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福建高校关于“就业”课程设置,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徐州三所高职院校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高校与农村用人单位沟通少、个体特征的影响。文章从农村服务系统方面、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生个人方面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意愿,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农村能够自主吸引优秀大学生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猜你喜欢

毕业生问卷院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
问卷你做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