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

2021-08-24赵希宁王天强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评价

赵希宁 王天强

摘   要: 李子洲是陕西党组织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组织活动家和革命教育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探索救国道路和发展革命教育救国事业,为实现革命教育救国不懈努力奋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本文研究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通过评述,展现其历史贡献。

关键词: 李子洲   革命教育救国思想   评价

李子洲是卓越的组织活动家、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者,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者[1](15)。在陕西发展党团组织、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青年、开展工农运动和组织武装起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对于这位为中国革命教育和革命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曾亲笔题词称李子洲为“陕北共产党奠基人”;朱德同志曾亲笔题写了“陕北共产党发起人”李子洲墓碑;邓小平同志曾亲笔为革命英烈丛书《李子洲》题写了书名;习仲勋同志曾为李子洲题词“一代英烈,千秋功臣”[1](32)。李子洲一生为探索救国道路和发展革命教育救国事业而奋斗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挖掘,更值得传承和发扬。为此,本文分析了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展现了李子洲作为陕西党组织创建的开拓者、播种者和奠基者在革命教育救国思想上的历史贡献。

一、李子洲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渊源

(一)童年生活经历

李子洲,名登瀛,字子洲,笔名逸民,189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一个贫苦的银匠家庭[2](41-45)。李子洲的童年时代正处在辛亥革命的前夕,绥德军阀横行、土豪劣绅鱼肉乡里,城内一片破败萧瑟的境况,大多数穷苦贫民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生意萧条,家境日渐艰难,日子过得很贫苦,不得不靠租种几亩薄田,除去交租纳粮外,用所剩无几的谷子养家糊口。由于家境艰难,家里没钱,李子洲无法进私塾念书,只能偷偷跑到私塾门口听人念书。在家里李子洲常帮着父母挑水、捡碳,干家务活,有时,他到父亲的银匠铺里,干些生炉子、添碳、拉风匣的杂事,抽空,还跟祖父去坡地里吆驴送粪、点种收割[3](3)。由于当时社会混乱、黑暗,物质与经济的匮乏带来诸多痛苦与磨难,社会压迫、生活窘境、度日艰难的童年生活经历,在李子洲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深深埋下了仇恨和反抗黑暗社会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种子,为其后来极力提倡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唤醒工农劳苦大众,一起改造中国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求学生涯经历

由于童年时期家里银匠生意萧条,家境贫寒,直到1904年,12岁左右的李子洲才到私塾念书,1910年春,高小毕业后,到关中的三原宏道学院求学,次年转去省城西安准备考学,但不料辛亥革命爆发,西安街头动荡不安,于是李子洲便返回绥德。1912年春,李子洲考入西安三秦公学日文预备班,后因留学经费难以筹足,未能去日留学,随后转入该校中学班就读。1915年年底,李子洲因学费困难,被迫休学,回绥德劝学所任视察员,后因家境好转,并得到地方公费资助,才得以继续求学。1917年8月,李子洲考入北大预科班,两年后考入北大哲学系,入学后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组织,创建陕西旅京学生联合会,担任北大学生会干事,曾参与组织领导“火烧赵家楼”“救国十人团”和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等[3](13)。1920年1月,联合创办《秦钟》月刊,负责发行工作,3月,积极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研究会骨干力量。1921年10月,李子洲参与创建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政治社团“共进社”,并创办刊物《共进》,被称为共进社的“大脑”,期间,被新民学会在京成员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等赞誉为具有“北方之强”的气质。1923年初,经李大钊和刘天章介绍,李子洲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1](26)。李子洲的求学生涯经历,为其后来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回陕工作经历

1923年夏毕业后,受李大钊和中共北京区委委派回陕开展革命工作,8月,应三原渭北中学校长郝梦九之邀,到该校任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员。1924年春,在榆林中学校长杜斌丞的再三邀请下,李子洲到该校任教务主任兼国文和历史教员;同年5月,李子洲接到省城公函,任命他担任陕西省立第四师范(简称“四师”)校长,在四师两年半的时间里,李子洲为创建陕北党团组织、推动陕北革命运动、普及平民革命教育、培养革命青年干部做出了卓越贡献,使当时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成为名副其实的陕北乃至西北革命的活动中心和策源地。1926年11月,中共北方区委决定派李子洲到省城西安工作,月底,李子洲到西安与黄平万、魏野畴等组成党团地委联席会议,作为临时党的领导机关,巩固和加强统一战线工作。1927年1月,李子洲当选为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2月,参与筹建西安中山学院,3月,出任西安中山學院副院长兼总务长,7月,陕甘区委改组为中共陕西省委后,李子洲任常委兼组织部部长,9月下旬,兼任军委书记,直接或间接领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清涧起义”“三原兵变”“渭华起义”和“旬邑暴动”等[1](35)。1928年1月,李子洲代理陕西省委书记,主持省委日常工作。李子洲的相关工作经历,可以说为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和成熟做足了准备和实践。

二、李子洲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李子洲是在中国较早提倡革命教育救国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热衷于革命教育,并力行于革命教育。他认为革命教育救国要为抗战救国服务,是救国救民的根本,这是真理,当时的中国就是要办革命教育。中国之所以动荡不安、贫穷落后,根源是革命教育思想落后、革命教育不普及和革命救国军事人才缺乏,相信只要发展革命教育,提高国民的革命素质和素养,就可以转弱为强,实现救国救民。

(一)重视革命思想教育

1924年5月,接受组织任命为四师校长的李子洲,肩负革命使命,决心要办一所革命的学校,以学校为阵地,育英才、发展进步青年,建立党团组织,播撒革命火种,进行革命斗争。他说:“革命教育正是救国救民的根本,这是真理,我们要办革命教育,读书是为了更好地革命。”他还说学校教师要“当学生的先生,做人民的学生”,把一所学校办好办强,本身就是革命[4](55-59)。

1924年7月,李子洲在四师郑重宣称自己是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种子而迁就此职,并明确提出四师的办学原则“读书勿忘救国,救国勿忘读书”(如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办学目标“改变落后面貌,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唤醒工农劳苦大众,一起改造中国,进行革命,建设人类最理想最科学的共产主义中国”[1](39)。开学后,李子洲积极同王懋廷、田伯荫等教师着手准备建党建团工作,开展党团组织活动。首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革命思想启蒙教育,李子洲把马列主义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由他亲自讲授这门课,当时学习马列主义在四师成为风气,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课余时间还手不释卷地读。其次,支持共进社在学生中发展社员,并陆续在榆林、延安各地发展共进社组织,共进社绥德分社的建立,为绥德乃至整个陕北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学校成立了陕北青年社、青年协会和讲演会等各种组织,并出版了《陕北青年》刊物,宣传革命教育思想[5](3)。不管是上述的办学原则、办学目标,还是平常具体的教学措施都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凝聚着一股浓浓的革命色彩和革命实干救国精神,使当时的四师成为名副其实的陕北乃至西北革命的活动中心和策源地,开启了陕北革命教育救国的序幕。

(二)注重普及革命教育

李子洲认为平民革命教育的普及程度与抗战救国、救民密切相关,他深知陕北革命教育的落后现状,不能满足读书人的愿望,更不能满足贫苦人民大众接受革命教育的愿望。针对这种情况,李子洲提倡普及革命教育,在校务会上号召四师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改造农村私塾,开办夜校,为农村革命教育做一点工作[5](13)。学校还组建宣传队,抽空到农村宣传救国救民思想,普及农村革命教育。

李子洲考虑到上平民夜校的学生大小不一、年龄相差悬殊的情况,决定由担任平民夜校的教师按年龄把学生分为少年班、青年班和成年班,并由王懋廷老师主持编写一套适合平民夜校教育的新教材,从最基础的识字、打算盘、算数开始,后续逐渐加强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普及和学习[6](28-31)。李子洲经常鼓励夜校学生学好文化、学好救国救民的革命知识,要把学到的知识扩散到陕北各地,传授给更多的穷孩子,让陕北逐渐形成一张平民夜校教育网,宣传普及革命教育。他还经常参加夜校的脚户、雇工谈话,了解他们的苦处,听他们诉说乡里的不平事,号召他们学习革命救国思想,起来反抗斗争,保家卫国[7](18-23)。平民夜校是传播文化的课堂,是开发民智、普及社会教育的一种方式,也是宣传普及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重要场所,一支年轻的陕北民众救国救民队伍从这里开始成长起来。

(三)培育革命军事人才

在李子洲看来,发展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教育救国运动,不能把目光只放在榆林和陕北23个县,要看外面的大世事,开阔眼界,光搞学潮是不行的,必须增长革命军事知识,培养军事思想和军事素养,必须学会训练和指挥军队。在这种培育革命军事人才的教育救国思想指导下,李子洲先后派出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赴全国各地学军事、搞兵运工作[8](10)。

一是学习军事知识。1925年,李子洲先后派霍世杰、刘志丹、张逊謙等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派乔国桢赴河南洛阳军官学校学习。1926年,派白明善赴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学习;派丁广智、王兆卿、张慕时等到冯玉祥在兰州创办的第二军政学校学习[5](31)。二是开展兵运工作。1924年年底,李子洲发展国民军驻绥德石谦团连长李象九入团、转党,在陕北国民军中种下第一颗革命的种子。1925年年底,谢子长奉李子洲指示继续回安定办民团,不久又到井岳秀部石谦团任连长,开展兵运工作。1926年,派徐梦周、白雪山、李秉荣等到国民军联军搞兵运;派马明方、武丕谟、邓重庆等到西安国民联军史可轩部开展兵运工作。1928年,先后派拓克宽、杨重远、胡廷俊等赴河北遵化打入国民军47军高桂滋部开展兵运工作[1](81)。三是筹建军事院校。李子洲在参与筹建的西安中山学院成立后,出任学院副院长兼总务长,同院长刘含初一起制定了“培养指导农民运动,办理党务及军队中的政治人才”的办学宗旨。规定学员一律过军事生活,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帝国主义侵华史、军事常识、农民运动等知识[7](18-23)。为后来发展革命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开辟西北革命根据地,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救国救民革命青年军事人才。

三、李子洲革命教育救国思想之评价

李子洲作为陕西党组织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作为卓越的组织活动家和革命教育家。在革命战争时期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民族危机日渐严重的形势下,从改革学校和发展学校教育入手,寻求拯救人民和国家的方案。李子洲不是简单地为改革学校教育、传授知识、教化育人而去学校任职工作,而是选择改革和发展学校教育之路,与其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紧密相连。他把改革和发展学校教育与工农劳苦大众的命运,与播撒革命火种、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紧密联系,把改革和发展学校教育与抗战救民、救国结合,反映了他对爱国爱党、救民救国发展道路的一种抉择,表现了其难能可贵的民族危机感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李子洲所从事的所有革命教育活动、教育思想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革命教育救国。他认为教育要成为宣传救民救国思想、加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便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他凭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抱定救国安邦的理想,在革命教育救国之路上勤劳探索、劳心劳力、不断创新、栉风沐雨、矢志不移。在李子洲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心组织带领下,陕北、陕甘边地区乃至西北地区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内涵。他提出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唤醒工农劳苦大众,一起拯救中国、改造中国,用求学而忘革命非真求学,革命而忘求学非真革命的思想论断指引命教育救国道路探索,重视革命思想教育、开办平民夜校、推动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的普及,培养专业的革命救国军事青年干部和人才,这是极富创新改革精神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虽然其革命教育救国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在前后几十年对革命教育救国之路的不断探索中,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很多革命教育思想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纵观李子洲的革命教育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劳苦人民的优秀子弟,陕西党组织的创建的开拓者、播种者和奠基者,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爱国的革命教育理论家和实干家。

参考文献:

[1]武军.陕西省绥德师范学校校史展览陈列集萃[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

[2]呼东方.李子洲:五四运动火种的传播者[J].新西部,2019(10).

[3]武军.雕山忠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4]王博.播火者李子洲[J].各界,2014(2).

[5]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李子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6]张杰.武装斗争的践行者——李子洲罹难75周年祭[J].榆林学院学报,2015,25(01).

[7]王天强,赵希宁.李子洲的理想信念与历史贡献——纪念李子洲同志逝世90周年[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4).

[8]武军.群星璀璨[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李子洲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JK 0462)。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