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2021-08-24虞海珍钟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教学质量

虞海珍 钟力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使网络教育迅速发展,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的主体,其授课质量及教学效果是教学模式变革后引发的新问题。文章以海南大学的网络课程建设为依据,探索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界限,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正在经历变革,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创新的时代。在线教学已转化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常态。探索构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网络课程教学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构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

(一)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定位

教学质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呈动态展示的效果。所以,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重视“教”的质量评价,也要重视“学”的效果评价。“教”的质量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能力的表现等方面;“学”的效果评价体现在学生对网络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结果、对课程所需学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学习程度和学力水平以及价值提升情况等方面。

(二)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思路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保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既要注重“量”的标准,又要提升“质”的水平。也就是说,对网络课程指标设定,既要有“主观”判断定性评价的指标,又要设置“客观”操作定量评分的指标,以便于诊断判定评分和持续改进完善。本评价指标体系表框架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价要点、评价权重、综合得分五部分组成。

二、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框架及指标内涵

(一)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设计

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设置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设置5个,“二级指标”设置16个,“评价要点”设置70个。

1.“一级指标”按课程的一般要求标准设置为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部分。评价主要涉及教学资料的储备、教学平台的选用、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体现等要素。

2.“二级指标”依据一级指标的内涵下设三个至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依据网络课程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的本质内涵与网络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分层、教学主体的远程分离、教学资源的丰富共享、教学过程的双向交互、教学时空的灵活开放、教学过程的跟踪记录等基本特征,在“教学准备”下设置“定位目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三个二级指标;在“教学设计”下设置“教学理念、设计特点、方法运用”三个二级指标;在教学内容下设置“课程思政、内容组织、教学创新”三个二级指标;在教学过程下设置“教学态度、上课预备、课堂管理、教学实施”四个二级指标;在教学效果下设置“教学成效、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三个二级指标。

3.“评价要点”设置体现二级指标具体评价内容和评分要点,尽可能准确对指标进行具体评分操作。

(二)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点的内涵

评价要点是评价体系中能够具体操作的部分,所设内容的选择及评价应考虑实际评分操作问题。

1.教学准备从定位目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三个方面设置评价要点。定位目标是为达成教育目的而设置的,而课程目标要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全盘谋划网络课程落实达成目标要求。主要评价要点为:教学大纲符合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全面,教学进度适度合理,考核方法形式多样有效,课程简介精准明确。

学情分析是在对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能力、兴趣、态度、期望等学习状态与需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以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环节。主要评价要点为:准确分析判断学情,以学生为中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分层融入教学计划,能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学必备的基本要素,其数量与质量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前应认真筛选,并对平台资源和所授课程进行优化重构,深度融合,既要保证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主要评价要点为:选用网络平台与建课模式能达成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料提前推送学习平台,教学视频与课件等资料内容符合教学大纲且适度,所选网络资料能满足学生反复自主学习需求。

2.教学设计从教学理念、设计特点、方法运用三个方面设置评价要点。教学理念应先进超前,体现以“教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能运用网络教学的新技术,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主要评价要点为:向“学为中心”转变,注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适时评价和激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适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

设计特点是根据网络平台的技术和所授课程的特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模式、技术手段等总体设计,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等。主要评价要点为:课程设计符合网络教学特点,教学过程课前、课中、课后衔接完整,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组织实现多途径师生互动,教学程序符合师生行为规范。

方法运用是围绕课程目标,通过设计课堂活动的手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以及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适应学生达成价值、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要求。主要评价要点为:熟练操作运用数字化教具;采用特色辅导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活跃线上和线下有效时长互补教学活动;实现弹幕、视频与语音互动教学的效果功能,体现混合式教学优势;适时进行测试,评价学生每次课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度。

3.教学内容从课程思政、内容组织、教学创新三个方面设置评价要点。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注重育德立规,引导学生通晓道理,丰富学识,塑造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主要评价要点为:践行主流核心价值、适时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学生学习的获得感高,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

内容组织是指按课程内容的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更新的知识体系紧扣教学大纲,使文化知识种类、结构的排列和呈现方式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主要评价要点为:紧扣大纲重塑课程内容;教案体系合理规范;传授内容新颖,融入学科前沿新成果,深度广度适中且吸引学生;案例深入浅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是课程结构的重塑、教学流程的创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创新教与学的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效果显著。主要评价要点为:教学思路超前创新,课程内容晓之以理、增识塑品,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的特色教学手段和目标,有新颖独特的教学做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4.教学过程从教学态度、上课预备、课堂管理、教学实施四个方面设置评价要点。教学态度是授课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的精神、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教书育人的品德、关爱学生成长的情怀。主要评价要点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态自然亲和,语言准确语调恰当,授课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做“四有”好教师。

上课预备是授课教师课前必须做好授课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对授课资料的准备、按时到岗、调整好网络教学设施、关注和督促学生上网签到情况并做好考勤记录等。主要评价要点为:提前调试设备,做好上课准备,组织督促学生签到,严格教学纪律,关注提醒迟到的学生,融入思政教育。

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堂纪律和教学秩序的管理。主要评价要点为: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听课状态,制止学生不当行为,及时解答学生提问,有效组织讨论、测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究。

教学实施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落实,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要点为:对标大纲融入学科新成果,课程知识与技能娴熟,启发深度思考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和品德培养,课堂测试结果达成度高。

5.教学效果从教学成效、效果评价、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设置评价要点。教学成效是以学评教的关键性指标,是教与学的结果是否达到教学设计中大纲要求的体现。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生乐学收获多的效果。主要评价要点为:学生到课率高;学习主动参与度高;收获感强,目标达成度高;学生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满意度高。

效果评价是教师在做课堂学习评价或定期测试评价或通过课后练习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成果认定,找出差距促进改正。主要评价要点为:评价方式非标准化、综合性;评价手段多元且契合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过程严格公正;评价结果清晰合理,有明确的量表。

教学反思是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和差距,追寻出现问题的环节,诊断判定,总结与反馈,对比教学大纲要求,提出具体整改措施,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直至目标有效达成。主要评价要点为:网络学习评价连贯完整,诊断及时与反馈有效,评价成效过程回溯,改进措施能达成学习目标,反思差距持续改进。

(三)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设置

1.一级评价指标的设置,强化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效果,即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重要性,将两者的权重分别设计为30分和25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三个指标的权重各设为15分,总分设置为100分。

2.二级评价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网络课程的教学特点,既遵循传统教学“规矩”又体现新教学模式“创新”,既有评价“底线”要求又有改进“目标”标准;指标的权重既可“量”又可“评”,既能测定教师的“教”又能考量学生的“学”,两者的分值比例也按一定的要求设置。

3.三级评价要点的内容选择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要求,在“评价表”中为每个“评价要点”标注了量化值。

4.每个评价要点制定了等级评价权重,分为四个等级:A等(1.0),分值≥90分;B等(0.8),75分≤分值<90分;C等为合格(0.6),60分<分值<75分;D等为不合格(0.4),分值≤60分。A等为优秀,是被评教师的最佳状态;B等为良好,是被评教师的正常状态;C等是被评合格教师的最低成绩,也是《标准》中最基本“兜底线、保合格”的最低要求;D等则是被评教师的“雷区”或“禁区”。

三、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试评与完善

(一)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意义

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意义,绝不在于评价结果出炉的那一刻,而是要对整个教育工作起到指导作用[1]。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转变教育思想、发挥教师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教学整改,最终达到提升网络课程教学的目的。

(二)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分歧处理

测评确定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 ≥ 90分,75分 ≤ B级<90分,60分 ≤ C级<75分,D级<60分。被测评教师如有师德失范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实行一票否决制,定为D级。在运用“评价表”试评中出现对评价要点的评分有重大分歧的,则通过以下程序处理:先由评课专家之间商定结果;未果则增加教学督导组长或总督导或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进入评定程序;还未果则由相关管理部门对“评价表”中指标或评价要点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

(三)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使用与完善

不断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海南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评估体系健康有序的发展。通过对笔者院校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试测评,不断调整、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为省内外其他高校的网络课堂教學质量评价提供参考素材。

参考文献

[1]李雅丽.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2.

猜你喜欢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动力培养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育阵地开辟的探索与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