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在小篮球竞赛教学中的应用

2021-08-24吴伟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0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

吴伟宏

【摘要】新时代下,体育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运动教育模式的意义入手,发现其具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优势,满足了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要求。此外,本文以篮球为例对运动教育模式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动教育模式;小篮球竞赛;综合素质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水平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当教师讲解完基本运动技巧后,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这种传统的训练模式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枯燥,很容易消磨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也不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因此,研究在小篮球竞赛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方法,对改善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意义

运动教育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教育理论与游戏理论相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分组协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进而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一)提升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体育综合素质包括体育观、体育知识量、运动技巧以及团队、竞赛精神等。应用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升。据过往数据显示,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90%以上的小学生更喜欢新型课堂,更有80%左右的小学生表示其在新型课堂上的收获更大。除此之外,部分体育教师表示,将运动教育模式融入课堂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本身帮、学与评的能力。

(二)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

随着运动教育模式逐渐深入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亲身实践、参与、探讨,并结合最终效果,切实感受到了运动教学模式的魅力,促进了该模式的推广。此外,运动教学模式还转变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使教师主动地将游戏理论引入课堂,发展了更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迎合了新课改的需要,真正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二、在小篮球竞赛中应用运动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篮球竞赛的基础,其实质是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篮球运动技巧的训练。具体来说,身体素质锻炼方面一般通过长跑、短跑、折返跑以及跳高等锻炼学生的爆发力、弹跳力和耐力等,而篮球技巧训练方面则需要进行投篮运球以及传球等专项训练;另外,身体素质较好以及基本功已习得的学生,则可以进行下一阶段关于传球配合、掩护配合的训练。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以及相关知识后,为学生们先示范一遍,然后要求学生们进行反复的练习。

将运动教育模式引入篮球竞赛中的基本功教学环节,可以分为锻炼身体素质和训练专项技巧两方面。在身体素质的锻炼中,一般是通过将身体素质相似的学生分组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基于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为激发其训练热情,在专项技巧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战术水平分别安排角色进行對战训练。通过以上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相关技巧利用水平。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先对其进行摸底考试,方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其次,根据学生的运动短板以及水平进行分组,组织分组后的学生以比赛的形式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鼓励,最后基于比赛的结果及时调整分组,做到因材施教。

在传接球的专项训练中,可以采用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首先,让两名水平相似的小学生跑动传球;然后,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增设一名消极防守状态的学生;最后,要求该学生从消极防守状态转为正常防守状态。通过微小细节的变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

(二)赛事模拟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在被动的训练下,学生很少有体验其他角色的机会。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在教师讲解完每个角色的扮演要点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兴趣自由选择角色,如运动员、裁判、教练与支持者等。通过这种赛事模拟,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篮球竞赛的运行程序和相关职位的职责,增加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减少了学生们因为天赋等原因不能成为运动员的遗憾,方便学生们找准自己的位置。

例如,在赛事模拟时,首先教师通过多种方式(音频、视频等)讲述一场正规比赛中角色的构成、角色的职责等。为了方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还可以以某场比赛为例进行解析,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自由组队,一般以6人为宜,最后开展赛事模拟。在赛事模拟时,教师可以充当旁白的角色,设置多种背景,引导学生们按照自身角色职责去处理不同的意外情况,在模拟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竞赛实践

篮球运动本质上是一种竞技运动。基于此,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实践,来帮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体育竞技的精神,熟悉篮球竞技的比赛规则,并抓住机会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学,使学生们从小养成尊重比赛、尊重对手的习惯,区分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的正、负影响。除此之外,举办竞赛实践,还有助于发挥比赛对学生的激励与刺激作用,激发学生们对于篮球运功的热情。具体来说,竞技比赛可以分为本班对抗赛和校外对抗赛两种,根据参赛人员的不同,教师需要在竞技比赛开始前做一定的准备,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开展本班内的竞技比赛时,教师首先要确保有充足的体育器械、足够空间的比赛场地以及充裕的时间,可以根据本阶段的学习制定相应的竞技比赛计划,方便验收阶段性成果;然后,将即将参赛的学生分组,一般来说,为了保证竞技比赛的公平性,可以选择抽签的方式;其次,在开展比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控时间,防止出现因竞技比赛耽误基础训练的情况;最后,在篮球竞技比赛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赛后工作,即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制定其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还可以向其征询关于下场比赛的意见或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纳。

(四)团队建设

篮球比赛是一项团队运动。竞技比赛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单个成员的表现,还取决于团队配合的质量。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前根据每个学生的篮球技巧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组建小团队,通过不断的磨合,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存性,并通过一些团队建设加强团内每个成员的归属感。

例如,教师可以让团队成员自由发挥,通过投票等方式确定本团队的吉祥物、团名、口号等相关元素。就如某个团队中的所有人都比较喜欢《海贼王》里的乔巴,那就可以把乔巴当做团队的吉祥物,当一个团队有了自己的个性,团队成员也就会拥有了归属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团队自行组织交流会,做一些经验以及知识的分享与探讨,加深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运动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通过探讨在小篮球竞赛的各个环节应用运动教育模式开展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加快传统教育的改革,实现新课改的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昌奔.运动教育模式在小学篮球社团中的实践探索[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三)[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

[2]卓志超.运动教育模式引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94-95.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