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山地丘陵蔬菜产业发展模式探索
——以重庆市万州区甘宁镇庙沟村蔬菜产业发展为例
2021-08-24鞠丽萍邹瑞昌王险峰张素云
鞠丽萍 邹瑞昌 王险峰 张素云
甘宁镇庙沟村是万州区贫困村之一,距万州城区40km,海拔250~800m,村域面积6.42km2,辖区人口718户、16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234 人,2020 年所有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摘帽。该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因距离城区较远,农户零星分散种植,卖菜难、效益低的情况突出。脱贫攻坚以来,庙沟村始终以壮大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订单发展模式,在蔬菜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庙沟村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主要源于组织模式的创新、科技力量的支撑、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仍面临农村劳动力不断萎缩及农业效益比较值偏低等诸多问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待进一步思考。笔者在分析庙沟村蔬菜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成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重庆山地丘陵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末,庙沟村规模化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1 000 余亩,全年茬口为2 季,主要以“辣椒/豇豆/南瓜+榨菜”的轮作模式进行周年生产,其中鲜食南瓜、叶菜类种植面积550 亩,加工辣椒、泡制豇豆种植面积200 亩,加工榨菜种植面积1 000 亩,蔬菜年产量达4 000 t,年产值达280 万元。蔬菜产业产值占全村种植业产值的56%。
2 典型经验
2.1 加大组织模式创新
庙沟村具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但随着蔬菜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单家独户的传统生产模式很难抵御变化万千的市场风险。为此,该村锁定了订单发展模式,2014 年组建了万州高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良性产业链发展模式,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重庆市鱼泉榨菜(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出口榨菜优质原料基地,按平均0.6 元/kg 保护价收购青菜头;引进产加销的本地蔬菜龙头企业重庆市巨翼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蜜本南瓜、叶菜类蔬菜,南瓜按0.5 元/kg 的保护价收购,叶菜类蔬菜按0.6~1.5 元/kg 的保护价收购;引进万州区甜蜜泡菜厂发展加工辣椒、泡制豇豆,按平均2 元/kg 保护价收购。产业发展过程中,村支两委、种植合作社、农户各司其职,村支两委负责引进收购企业、组织发动生产、协调运输;合作社负责创建示范基地,带动社员生产,并负责良种、化肥的统一采购和技术指导等。
加工辣椒
2.2 加大科技力量支撑
庙沟村是万州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村,区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部门对该村产业发展投入大量技术支持,不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更新,现在的庙沟村已经是万州有名的蔬菜专业村。依托重庆市山地高效型农业榨菜体系,建立“榨菜科技扶贫基地”,推广永安传奇、涪杂5 号等多个优良品种,推广榨菜标准化栽培、轻简化栽培等。
得益于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庙沟村榨菜基地已成为万州区榨菜优质原料示范基地之一,亩平均产量约2.5 t,年产量约2 500 t,年产值150 万元。依托重庆市蔬菜产业体系建设,建立“重庆市蔬菜产业科技扶贫基地”,开展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生产试验示范,推广漂浮育苗新技术,村里生产的“金多莱”瓢儿白、辛香24 号辣椒等都是万州市场的抢手货。
榨菜基地
2.3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庙沟村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为更好促进产业的稳定发展,先后获得水土整治及农产品冷链等项目支持,实施了农田整治和坡改梯建设,新建了人行便道,配套了钢架大棚和蔬菜冷库,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提升。2020 年,村级道路实施改扩建,完工后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和畅通,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劳动力不足
当下,农村青壮年通过外出务工、读书就业等多种途径不断向城镇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主要集中在58~70 岁,数量不足、素质不佳、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难以支撑农业产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3.2 机械化程度低
虽然庙沟村实施了水土整治,但覆盖率不高,土地仍然较零散,坡坎仍然较大,机械化操作的难度仍然较大。据调查,生产1 亩榨菜需13 个工,除了土地耕作可依靠机械外,播种育苗、定植移栽、收砍运输等完全依赖人工,而浙江余姚市榨菜种植在播种、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程度较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南瓜、辣椒、豇豆、甘蓝等蔬菜在种、管、收各生产环节对人工的依赖也在80%以上。
3.3 单位效益偏低
榨菜亩均产值约1 500 元,辣椒亩均产值约3 000 元,南瓜亩均产值约1 250 元,豇豆亩均产值约2 250 元,甘蓝亩均产值3 600 元,品种同早春精细蔬菜及名贵蔬菜相比,大路蔬菜亩产值相对偏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培育新农人
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培养一批爱农村、懂农业、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兴旺的关键和方向。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引导城市务工人员、大学生等返乡创业,组建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眼界的农村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蔬菜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稳定大路菜,增种精细菜、名贵菜、食用菌等,因地制宜做好周年生产茬口安排,增加复种指数,实现错季生产,提高单位产量和规模效益。
4.3 实施科技创新
大力推广漂浮育苗、设施育苗、嫁接育苗等轻简化、集约化育苗技术。配套园艺设施,实行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绿色防控技术。引进适合山地机械化生产的设施设备,尽量实现“机器换人”,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
4.4 加大资金投入
争取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等各项惠农政策的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重点是道路建设、排灌设施建设、菜地宜机化改造、有机肥发酵及施用设施建设、园艺设施改造等,配套机械生产设备,不断提高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