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补体C5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24李姣毕学燕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活动期补体活动性

李姣,毕学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a.肾病风湿科;b.肿瘤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疾病谱广,可累及皮肤黏膜、心、关节、肌肉、血液系统、肾等多个机体组织和器官[1]。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SLE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病情长期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不佳,出现肺动脉高压、狼疮肺泡出血、狼疮性肾炎等重要器官严重损伤[2]。既往研究显示,早期诊断SLE活动期、评估预后对制定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意义重大[3]。在SL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补体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补体激活可裂解为大量片段,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促炎、细胞毒性等作用。补体C5a是C5在补体激活时裂解的小片段,可趋化炎症因子活化、聚集,诱发炎症反应[4],故推测其可能对活动期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但目前关于此方面的报道尚少。因此,本研究将血清补体C5a水平对SLE活动期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旨在为SLE的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183例SLE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男52例,女131例;年龄21~65岁,平均(38.21±6.4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5 kg·m-2,平均(23.28±2.15)kg·m-2;病程0.5~16.0 a,平均(5.26±1.43)a。纳入标准:(1)符合2019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5]中SLE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接受血清补体C5a检查;(3)年龄≥18岁;(4)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入组前4周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等治疗;(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5)入组前6个月内有重大手术史或创伤史;(6)合并其他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评分表(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6]将183例SLE患者分为无活动组(SLEDAI为0~4分,62例)、轻度活动组(SLEDAI为5~9分,50例)、中度活动组(SLEDAI为10~14分,38例)、重度活动组(SLEDAI≥15分,33例);根据随访12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32例)和预后不良组(51例)。另随机选取同期在门诊进行检查的9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66例;年龄23~64岁,平均(38.53±6.52)岁;BMI 18~25 kg·m-2,平均(23.21±2.07)kg·m-2。对照组和病例组性别、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后病情严重程度分别给予甲泼尼龙片(意大利Pfizer Italia S.r.l.,注册证号H20150245)、环磷酰胺(苏盛迪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654)进行常规治疗,甲泼尼龙片每次4~48 mg,每日1次;环磷酰胺500~600 mg·m-2,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2次后,隔1~2周后重复。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1.3 血清补体C5a检测采集对照组(体检当天)和病例组(入院次日)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后离心机3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30 ℃冰箱冷藏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补体C5a水平,试剂盒由上海博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 预后评估随访12个月,参照疗效评定标准[7],评估患者预后,预后不良包括复发和死亡。

2 结果

2.1 血清补体C5a水平病例组血清补体C5a水平为(85.44±28.82)mg·L-1,对照组血清补体C5a水平为(25.84±10.58)mg·L-1,病例组血清补体C5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70,P<0.001)。

2.2 不同活动度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不同活动度SLE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血清补体C5a水平高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高于轻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高于无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活动度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比较

2.3 不同预后患者血清补体C5a水平预后不良组血清补体C5a水平为(107.49±27.93)mg·L-1,预后良好组血清补体C5a水平为(76.92±24.50)mg·L-1,预后不良组血清补体C5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3,P<0.001)。

2.4 血清补体C5a对SLE活动期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5a诊断SLE活动期的AUC为0.801,当cut-off值为84.99 mg·L-1时,约登指数为0.516,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87.1%。

2.5 血清补体C5a对SLE预后的评估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5a预测SLE预后的AUC为0.787,当cut-off值为104.72 mg·L-1时,约登指数为0.467,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7.9%。

3 讨论

SLE发病机制复杂,是由遗传、环境、药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相互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致使体内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根据SLE疾病情况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两个时期相互对立,其中活动期提示SLE病情较重,不仅可引起四肢关节痛,且可伴有发热、面部皮疹等症状[8]。而早期诊断、监测SLE活动性有助于指导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但以往辅助诊治SLE活动性的抗双链DNA抗体灵敏度有限,阳性率不高,易出现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9],故需找寻灵敏度更高的辅助指标。

补体系统与SLE关系密切,其主要由固有成分、活性片段和其他受体等30多种可溶性蛋白和膜蛋白组成,既可参与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又可参与免疫调节,同时还可介导病理性炎症损伤[10]。补体活化裂解可产生多种裂解片段,发挥调节免疫、诱导炎症反应和影响凝血-纤溶系统等多种疾病病理过程。补体系统中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可使C5活化裂解为C5a,激活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参与SLE疾病进展[11],因此C5a可用于诊断SLE早期活动性及评估预后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补体C5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5a在不同活动度患者中的水平为重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轻度活动组>无活动组,提示C5a参与了SLE发生、发展过程。李赟[12]在分析血清补体C5a水平与SLE活动性关系的报道中同样表示,C5a与SLE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SLE自身抗体可与核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沉积于各个组织毛细血管中,激活补体系统裂解释放C5a,诱导机体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损害器官组织;而活动性越高者C5a水平越高,则是因为活动性越高者免疫复合物沉积越多,激活补体系统裂解出更多C5a[13-14]。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C5a活动期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显示,C5a诊断SLE活动期的AUC为0.801,敏感度为64.5%、特异度为87.1%,说明C5a对SLE活动期的诊断价值较高。因此,临床可参照C5a水平,判断SLE疾病活动性,从而据此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此外,本研究还显示预后不良组血清补体C5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且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补体C5a预测SLE预后的AUC为0.787,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7.9%,提示C5a在判断SLE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庞杰等[15]报道显示,预后不良组C5a水平较高,血清C5a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SLE预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补体C5a随着SLE疾病活动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且对SLE活动期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均较高。本研究仍有一定不足之处,例如预后随访只有1 a,而SLE为慢性疾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并且研究中样本量较小,研究中心较为单一,后续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活动期补体活动性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变中求恒 稳中求胜——中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大揭秘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四妙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观察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