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 加快美丽林区建设步伐

2021-08-24刘仍飞栾维敬

内蒙古林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林业局蓝莓管护

文/刘仍飞 图/栾维敬

1.内蒙古大杨树林业局 2.内蒙古阿里河森工公司

近年来,内蒙古阿里河林业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这一具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和建设当作第一要务,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落实国家政策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阿里河林业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着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高森林质量上下功夫、求实效。尤其是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以来,全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形成了生态功能区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了森林管护水平,森林资源面积、蓄积实现双增长。“十三五”期间,阿里河林业局共完成造林4.9 万亩,补植补造11.6 万亩,幼中龄林抚育188.0 万亩,产苗量1542.77 万株,母树林经营5.9 万亩,森林病虫鼠害防治57.3 万亩,建立健全了生态建设的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

在加快培育后备森林资源树种中,阿里河林业局一直致力于西伯利亚红松的研究开发,以西伯利亚红松良种基地建设为主,同时播种培育东北红松、水曲柳、本地花楸、接骨木、红瑞木等乔灌木,形成珍贵苗木培育产业。2014年,阿里河林业局被原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实践证明,培育珍贵树种远比培育普通落叶松的经济、生态效益要好。与同龄级树种相比,珍贵树种早成材。不断加大培育西伯利亚红松实生苗、嫁接苗,花楸苗,水曲柳苗力度,建设西伯利亚红松坚果示范林、野生榛子与大果榛子嫁接试验林,建成了全国唯一的西伯利亚红松良种基地。中心苗圃被授予“西伯利亚红松繁育造林成果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称号,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齐增共赢的工作目标。

同时,通过打造“党员示范林”“民族团结进步林”“青年林”等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生态功能区形成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绿色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阿里河林业局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87.74%提高到89.09%,提高了1.35%,林地面积增长6899.66 公顷,森林蓄积增长572.46 万立方米,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从原来的每公顷81.62 立方米增长到94.44 立方米,净增12.82 立方米,增长率15.7%,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聚焦主责主业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创新管护模式,全面加强管护队伍建设,重点抓好管护站建设,着力提高管护人员综合能力,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对功能区内森林管护站、木材检查站和防火检查站进行“多站合一”职能整合。对管护站进行规划设计、加固改造和功能完善,在关键位置新建改造室内外卫生间,全面推行星级化管护站建设。强化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抓好灾害预防,提高应急救灾能力,确保完成“四率”指标。根据森林防火支岔路口和旅游地段管控实际,创新设计制作“五个一”标准移动管护站,即一座管护站房、一个拦护卡杆、一套宣传音箱、一道防火戒严令、一条宣传条幅,切实把好火源管理第一道关口。为防止牲畜进入功能区破坏生态,阿里河林业局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在各入山路口严密堵截,确保无死角、无漏洞、零事故。

在局址、景区和重点地段全天候开展“森林防火百日宣、警示教育全覆盖”宣传活动,筑牢全民防范森林火灾第一道防线,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针对春秋两季高危火险等级实际,抽调精干森林扑火队员,靠前驻防火灾频发核心区,提高快速集结、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一有火情火警,做到前锋先行、首战必胜。各级指战员用最严格的纪律、最认真的态度、最负责的精神推进工作,实现了十余年无森林火灾。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稳妥有序实施退耕还林。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和森工集团征占用林地管理规定,扎实开展毁林开垦专项整治,对功能区内农地面积进行全面核查,调查掌握开垦林地的自然属性及社会属性。编制上报《阿里河林业局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开展辖区内自然保护地自纠自查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检查整改工作。持续开展森林资源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毁林开垦、乱采滥挖、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重点区域涉林案件量呈断崖式下降。配合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科学编制《阿里河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生态发展体系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做好生态保护建设主业,全面保护森林资源,承接好国土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统筹做好森林资源管理保护、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发挥生态产业促进职工增收的作用,使生态改善、职工增收、多方受益,从而实现生态富民、生态惠民的目标,进一步促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林产业生态价值转化。阿里河林业局把发展转型产业作为解决林业发展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抓住机遇、扬长补短、彰显特色,充分挖掘利用独有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休闲养生、林下种养殖等资源优势,相继形成了生态旅游、珍贵树种培育等产业。

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将生态旅游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蓝莓产业,设定野生蓝莓保护区约2 万亩,逐步实行果园化管理,通过平茬复壮等技术手段,提高野生蓝莓的质量和产量。经检测,种植蓝莓通过有机产品认证。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对蓝莓进行深加工,产出蓝莓果干、果糕、果酱、果糖、白酒、红酒、冰酒、白兰地等产品,自主设计、注册商标“巍巍兴安岭”,助推蓝莓产业的发展。生态功能区内有大量荒山荒地和林间空地,为营造榛子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榛子林造林场地选择在两荒地和林缘,榛林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可增加森林覆盖率,是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理想树种和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通过榛子种植、野生修复驯化,促进森林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增加森林资源储备,对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建设美丽中国、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建设“食用菌科技产业园区”,引进自动化装袋及窝口设备、灭菌设备和高标准的净化接菌设备,日生产能力达4 万袋。使食用菌生产从家庭小作坊模式中走出来,走集约化生产之路。通过机械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引领阿里河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并辐射周边地区。

充分发挥阿里河自然生态景观优势和潜力,以山为媒、以旅兴业,释放绿水青山的生态红利,切实把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实效。充分依托森林生态景观、独特的冰川遗迹和神秘的远古岩画,打造独具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特色的旅游品牌,开辟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体验、森林蒸汽机小火车观光旅游线。建成集森工文化展示、高端集会、旅游集散、休闲度假、科普硏学、森林文创、旅游商贸、餐饮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森林工业地标型文化旅游综合体。

绿色是林区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林业的责任和潜力。阿里河林业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形成兼顾“山水林田湖草”的全新发展格局,把生态价值转化成为竞争和发展优势,在守护好祖国北疆这片绿色林海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高质量之路,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采摘蓝莓

兴安落叶松大棚标准化管理

猜你喜欢

林业局蓝莓管护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省林业局举行系列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苏格兰:种植者呼吁推广本地蓝莓
用乡情传递雪乡雪韵——记大海林林业局梦幻家园客栈总经理 刘文
浅谈大杨树林业局森林防扑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