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研究
2021-08-24俞威YUWei云淑林YUNShulin
□ 俞威 YU Wei 云淑林 YUN Shu-li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epidemic,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some regions had insufficient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This study took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studied on their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indexes from four dimensions: emergency system construction,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emergency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capability,and emergency ability improvement. The study used Delphi method to screen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variation and Kendall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to test the degree of coordination of expert opinions,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study, 20 experts participated in the Delphi consultation,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of the questionnaires of two rounds were 85% and 88.2%, respectivel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posed of 4 primary indexes, 11 secondary indexes, and 35 tertiary indexes was established.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同样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判、处置、控制、防护时,医务人员的应急意识较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不够,日常培训不到位,对应急预案不熟悉,对诊断标准不清楚,不能规范地按照流程处理突发事件。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找出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薄弱环节,需要开展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客观评价研究,继而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质量[1]。
研究内容
1.评价对象。浙江省于2020年1月23日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行最严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断的隔离观察和保护措施、最快速的技术攻关等10大最严举措,进一步提升各项防控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和覆盖面。医疗机构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组织,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机构和最先感知部门,是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的主要机构,其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成败。浙江省作为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人口流动和对外贸易频繁[2]。本文以浙江省医疗机构作为卫生应急能力评价的主要对象,探索建立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为政府决策以及其他省份参考提供依据。
2.评价专家。根据代表性、权威性、公平性原则,从浙江省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医学类高校选取了具有公共事业管理或预防医学工作经历的20名专家,要求对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熟悉并有研究,具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3.评价指标筛选。评价指标筛选采取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2]。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收集整理浙江省卫生应急相关政策文件,将评价指标分为3个层级,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指标必要性进行评价,三级指标应同时评价必要性和可行性。评分范围为1~5分,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评价指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算术平均数来体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W)来检验。变异系数为指标的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数值越小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好,一般要求<0.25。肯德尔协调系数(W)范围在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好,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经过两轮咨询后,协调系数提升,体现专家意见趋于集中[3-5]。
4.评价指标权重。评价指标权重确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1)首先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根据决策的目的、备选方案、考虑因素等,设计最高层(一级指标)、中间层(二级指标)、最底层(三级指标)。(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元素采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对相对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比较分析。(3)计算权重值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经归一化处理后,每个指标的权重w就是对上一层的重要性排序权值。进行一致性检验,用于判断权重分配的合理性。若CR<0.1时,则通过一致性检验,表示权重分配合理,有统计学意义[3-5]。
5.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研究结果
1.评价专家基本情况。本研究选取了20名专家,分别来自医疗机构10人(省级3人、市级7人);卫生行政部门5人;医学类高校5人。20名专家中男性11人,女性9人;学历本科6人,硕士及以上14人;从事专业为卫生应急工作7人,医院管理研究10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3人;平均工作经历11.7年;专业技术人员副高以上职称占55%。
2.咨询表回收情况。本研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和第二轮共发出37份咨询表,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和88.2%。为保持咨询的连续性,第二轮发放咨询表的专家即第一轮回收有效咨询表的专家。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小组讨论意见提出评价指标较多不易操作,二级指标总数由13个减少至11个,三级指标总数由50个减少至38个;每个评价指标细化程序要求一致,调整16个指标描述;评价指标不考虑不可抗力因素等自然灾害以及故意拖延时间等外部因素;指标设置重点突出应急处置规范性和及时性。本研究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专家反复征询和反馈,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三级指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算术平均数均≥3分。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第一轮咨询三级指标中CV超过0.25的共有3项(予以删除),第二轮咨询CV均不超过0.25。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肯德尔协调系数分析,卡方检验p值均不超过0.01,且第二轮咨询各级指标W均较第一轮有所上升,说明意见基本趋向一致,最终筛选出评价指标,咨询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见表1。专家根据层次分析法,整理各级指标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均值,采用两两赋值法,建立比较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及其一致性,具体指标及权重见表2。
表1 浙江省医疗机构应急能力第二轮咨询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
表2 浙江省医疗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及权重
讨论
1.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筛选。由于应急工作涉及领域广内容杂,在缺乏统一构建标准和方法的情况下,易导致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出现明显差别,不利于评价指标的确定。本研究从应急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分析监测能力、应急能力质量改进4个维度进行应急能力指标研究,尤其关注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和难点问题。经过两轮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评价指标筛选较为合理[6]。
2.评价指标权重。权重比例按照从高到低排名,前5位的三级指标分别是:
(1)现场应急指挥及时到位(0.0543)。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现后,明确事件处置的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是保证运转正常、指挥有力事件、有序处置的前提,因此现场应急指挥及时到位显得尤为重要[7]。
(2)有院内外和医院内部各部门协调机制(0.0502)。现代
医院管理越来越重视建立各部门协调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实质就是建立跨部门合作的危机管理机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建立指挥协同关系,指导各部门应急准备能力和反应能力建设,对疫情处置起到了关键作用[8]。
(3)舆情监测与快速反馈(0.0471)。各级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舆情处理上,须按照快速、准确、透明的原则,协调医院宣传部门,主动回应社会公众关切,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后期运用官网、微信等新媒介,配合上级部门及时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广泛传播公众自我防护知识技能,提醒公众做好自我防护[9]。
(4)应急物资完备(0.0466)。逐步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依托大型传染病专科医院、国家医学中心或大型综合医院建立国家级应急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基地。选取部分区域医疗中心建立区域性应急医疗物资战略储备库,确保一旦疫情发生后能够12小时快速送达[10]。
(5)应急预案和演练脚本符合规范(0.0463)。加强公共卫生法规和预案建设,构建体系完备、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体系。健全预案和标准,动态修订完善卫生应急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目前的应急能力指标研究,多从自身认知和工作实际出发,缺乏细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存在着如何进一步实践应用的问题。应急能力评价工作的应用前景应以持续改善为主要目的,下一步需要在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上级督导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应急能力评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