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新考

2021-08-24河北师范大学张林杰河北石家庄

中国钱币 2021年1期
关键词:铸币通宝崇祯

佟 昱 (河北师范大学) 张林杰 (河北 石家庄)

崇祯通宝背满文“宝源”钱(图1-1)并不算少见。从已见实物来看,钱体均小而轻薄,平均直径21、厚度在0.7-1.0mm 之间,重量为2g 左右。它们虽多数铸造不精,但版式却相对固定,皆为“阔崇”“示祯”“方头通”和“鱼尾宝”,背文除了满文“宝源”外还兼有光背(图1-2),二者数量相当且多伴随出现,故为同源钱币无疑。

此类钱币正面体现明朝崇祯的年号,而背面却铸有代表清朝政权的纪局满文,显得极不合常理,加之缺乏相关史料,所以对其成因泉界一直以来争议不断。目前主要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清初民间私铸品;二是由清末反清复明组织铸造,用以政治宣传、筹集经费等;三是清军入关之初由政府铸造的官钱,即“清初制钱说”;四是为后世“臆造品”。在这四种解释中以“清初官铸制钱说”流传最广。

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罗文华先生谈到:“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是清兵入关之初由清政府铸造的,背加满文则是区别于明铸崇祯钱。它们铸造时间应是顺治元年(1644)5 月清军入关以后至同年10 月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钱之前……”对于铸造的原因,罗先生进一步解释道:使用崇祯年号有助于笼络广大汉族民众,这对于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新生清政权来说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该类钱可以定性为清政府在入关之初铸行的一种过渡性官钱,曾经短时期行用于关内的清朝控制地区[1]。这一说法似乎合情合理,但事实如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察一下。

图1.崇祯通宝背满文“宝源”与相同面文版式的光背钱

一 铸币形制比较

首先,满文最早在钱币上出现始于清朝入关之前的天命与天聪钱,但是钱背用满文纪局的体例则始于顺治十四年(1657)开铸的顺治背宝泉、宝源字钱,而非入关伊始。《清朝通志·食货略九》载:“(顺治)十四年诏令停止各省鼓铸,炉座专归京局,铸钱每文重一钱四分面铸顺治通宝四汉字,钱幕铸宝泉、宝源二满字矣”[2]。这种钱币制式最终成为定例,予以贯彻,直至清末。而在这之前,工部宝源局实际铸币为顺治通宝背右“工”字钱(顺治元年—十年)与背“工一厘”(顺治十年—十四年),这显然是沿用了明朝以汉字代表铸局局称的结果。所以,满文纪局的钱币制式出现于清军入关伊始是与实际不符的。

其次,从铸币质量看,崇祯背满文钱与明末清初时期京城钱局的真实铸币关系不明显,应非同时代的产物。图2 所示为崇祯通宝北京版光背钱,其钱体均大而厚重,且铸造精整,直径平均在26mm 以上,重量也多在4.5g 以上。图3 与图4 所示为顺治初年宝源局开铸的顺治通宝背右工字钱与工一厘钱,同样精整、厚重,不亚于当初京局铸崇祯制钱。到了顺治十四年开铸的顺治背满文“宝源”钱(图5),标准铸重增加到史无前例的一钱四分(相当于今天的5.2g),形态精工周正,直径多在27mm 以上。很明显,轻薄拙劣的崇祯背满文钱与明清交际时宝泉、宝源钱局的真实铸币差距甚大。由此“清初制钱说”基本上可以排除。相比之下,无论从理法还是实物形制上判断,崇祯背满文钱应为民间私铸的说法更为贴切。

图2.崇祯通宝京版光背钱两枚

图3.顺治通宝宝源局铸背右“工”两种主要版式

图4.顺治通宝宝源局铸背工一厘两种主要版式

图5.顺治通宝背满文“宝源”的主要两种版式

那么,崇祯背满文钱究竟为何时所铸?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钱背满文的书法特征和出土信息来寻找答案。

二 满文书法的断代特征

清朝钱币上满文的书法随时代不同有着明显的变化,而且前后规律十分明显,这就为钱币的断代提供了事实依据。以满文“源”字的变化为例,它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为顺治时期的满文(图6-1),书法古朴修长,行书意味甚浓,类似满族入关之前所使用的“老满文”。第二段为康熙至雍正时期(图6-2,6-3),这一时期书法笔锋尚在,但较之前更为规范。第三段始于乾隆,也是一个主要的转折点。乾隆铸币早期风格类似雍正(图6-4),但后期笔画变得横平竖直,自由之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中规中矩(图6-5),之后为历朝所继承,直到清末都变化不大(图6-6 至6-10)。诚然,少数钱币存在一定的过渡,但其主流风格的更替大致如此。这一变化很可能与乾隆中期官方对满文发音与字形的一次规范化改革有着重要的联系。根据光绪十六年清朝内阁重修《清汉对音字式》的记载:“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向来内外各衙门题奏咨行事件凡遇满洲、蒙古人地名应译对汉字者往往任意书写,并不合清文蒙古文本音。著交军机大臣依国书十二字头酌定对音,兼写清、汉字样,即行刊成简明篇目,颁行中外大小衙门……”[3]相比之下,崇祯背满文钱的“源”字(图6-11)明显具有清中后期满文的书法风格,与道光至同治时期的文字更为接近,由此我们可以推定,它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乾隆,更准确地说应该在道光至同治之间。

图6.清代制钱背满文“源”字在各朝书法的变化与崇祯背宝源的对比图

三 出土证据

实物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断代依据。2017 年河北定州出土一批清钱窖藏,年号以道光、咸丰、同治居多,最晚为光绪,官铸与私铸钱参杂,其中发现崇祯背满文三十余枚,较为集中。图7 中的六枚钱币来自河北出土的另一处钱币窖藏,其中同治通宝背宝台钱与崇祯通宝背满文钱较为集中。总结两个窖藏中崇祯通宝背满文钱的共同特点,一是出现相对集中,比例远高于其它地区类似时期的窖藏钱币,说明该钱在铸造之后未经广泛流通;二是出土状态多为未流通品,部分钱币穿口内与外缘边道带有铸造残留的“毛茬”,这说明它们被埋藏的时间应与铸造时间差距不大。虽然出土信息多是不完全统计,不能排除偶然因素,但当与前面的证据相互佐证,形成证据链条时,便可以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即崇祯背满文钱应为道光至同治之间民间私铸的产物。

图7.河北窖藏崇祯通宝光背、宝源和同治通宝背宝台私铸钱

四 铸造原因的推测

历史上民间私铸前代年号钱并非孤例。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一书中就已经提到:“明代流通的铜钱中,明钱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是唐宋钱,尤其是宋钱。就是私铸的人,也不一定是私铸明钱,而往往是私铸唐宋钱。至于具体什么地方用什么钱那就复杂了”[4]。对于私铸钱币而言,必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思考官铸制钱的逻辑去臆断之。

试想,清末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官方铸币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利润丰厚、防伪能力更强的机制币。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铸造币体系开始走向没落,各地铸钱局纷纷关停,原本只为官方垄断的铸币特权也就此失去了强有力的保障,这无疑为私铸者提供了生财之道。大量前代制钱被非法销毁,曾经辉煌且象征君主专制体制的制钱体系在私铸的海洋中寿终正寝,这一点从我们今天看到的清末钱币窖藏多以私铸钱为主的事实可以证明。

从思想层面看,清末民众对腐朽的清朝统治早已丧失信心,反清复明的思潮再度兴起,加之私铸钱币的盛行,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崇祯背满文钱究竟是由谁(或民间组织)所铸,尚无定论。近年来,有一种新的观点可备一说:清后期,陕南、湖北、以及巴渝与河南交界等地长期聚集有大量背井离乡的难民,在此之间流通着很多种类的私铸小钱,本文的主角正是出于此地。事实是否果真如此,有待新的探索与发现。

注释:

[1] 罗文华:《崇祯通宝背满文钱或为清政府过渡性官钱》,《天津日报》,2014 年9 月11 日。

[2] 《清朝通志》卷八十九《食货略九》,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年。

[3] 光绪十六年(清)乾隆敕修《清汉对音字式》,聚珍堂新镌。原文中提到的“清文”即满文。

[4]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475 页。

猜你喜欢

铸币通宝崇祯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略论我国古代钱币铸造中的板形范立式顶注工艺
货币的演变与科技发展的联系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明末的中枢决策与权力格局演进:以崇祯帝“改票”为视角
“有君无臣”论:明清之际崇祯君臣的历史评价与君臣观流变
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影响铸币税的理论及量化研究
试论明崇祯年间阁臣的更迭
崇祯朝“钦定逆案”三题
Scholar and East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