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方法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2021-08-23顾敏洁

管理学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管理方法党建工作事业单位

顾敏洁

[摘 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适当运用管理学中的一系列方法,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事业单位可通过“五个倡导”吸收管理学精髓,实现党建工作的质效双提升,即做到:倡导精细化管理,注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细节;倡导人本化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宗旨;倡导质量度管理,提升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量;倡导信息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效率;倡导项目化管理,满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需求。

[关键词]管理方法;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3-0014-03

加强党建工作能够为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提供引领和保障作用,巩固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推动事业单位创新发展。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开展要注重运用管理学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管理质量,确保党建工作能够有序推进。当前,事业单位要正视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通过强化管理的方法加以补足。鉴于此,本文从管理学的方法入手,探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应如何优化管理思维、导入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质效,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积极意义[1]。

一、倡导精细化管理,注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细节

精细化管理,最早由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阐述,是指注重管理细节,不断加以改善,并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原本运用于工业生产中,但是其蕴含的理念和思维同样可以运用到社会管理领域。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对管理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和明确,从而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助于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精细化管理对于党建工作的价值在于明确提出了对管理细节、管理责任的把握和重视,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管理水平,防范党建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疏漏和风险。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过程中必须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倡导对党建工作细节的把握,有助于事业单位将党建工作做牢、做细、做精、做扎实。

当前,事业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粗放化倾向,如表现为党建工作目标较为宏大,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无法落实,或提出了党建工作的详细目标,但是时间和精力受到业务工作的挤占,最终导致党建工作目标无法实现。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与精细化管理理念未能有效导入有关,表明当前事业单位迫切需要推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目标细化。事业单位在提出党建工作目标时,应认识到党建工作目标必须具有可细化的特性,如此才能使其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因此,党建工作必须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学习建设等具体目标,为精细化管理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流程管理。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精细化管理,即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将党建工作的流程细节化,确保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党建工作,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三是责任细化。抓好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党建责任的细化和落实。事业单位在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机制的同时,应认识到责任必须细化且要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的人,尤其要从主体责任入手抓好思想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等,确保党建工作的每一环节、每一领域的相关责任,都能够和具体的岗位和人员挂钩。当然,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同样要分清主次、突出主要矛盾、关注主要细节,从而形成侧重鲜明、差异突出的精細化管理新格局。

二、倡导人本化管理,强化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宗旨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社会、促进公益的目标宗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也需要通过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具体手段,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加强事业单位的服务属性和公益属性,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目标宗旨,充分彰显事业单位改革成果。人本化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缺失,必须将人本化管理的理念导入到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来,使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体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

所谓人本化管理,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及人的尊严,将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利益,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并直接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党建工作中的人本化管理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来,强化党建工作的服务功能,使基层群众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人本化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积极性。党员干部是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参与党建工作,而是要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熟悉基层工作,在基层服务中吃苦流汗,对如何开展党建工作有着自己的想法。事业单位应积极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尤其要鼓励基层党员干部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吸收其中的合理部分,使党建工作呈现出较高的民主性。二是注重党员干部满意度。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否令人满意、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加以改进,党员干部有发言权。事业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满意度调查,要听取党员干部的批评意见。党员干部满意度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内心感知,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但是党员干部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事业单位要以提升党员干部满意度为抓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并以基层党组织为平台针对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做好党员服务工作[2]。由此可见,党员干部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能够衡量党建工作的人本化管理目标之实现程度,值得事业单位在党建实践中加以重视。三是提升党建工作服务力。事业单位要通过党建工作服务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彰显出党建工作的服务属性。事业单位要推行“党建+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服务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对党建工作的看法,并据此建好服务阵地,优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益,使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服务需求,在党建平台上得到充分满足,使得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充满浓郁的人文精神。

三、倡导质量度管理,提升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质量

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党建工作的质量度是根本,离开了党建质量,党建目标就无法实现,甚至沦为无用功。党建工作的得失,主要通过党建工作的质量度得以反映。长期以来,党建工作的质量受到“漠视”,人们更关注党建工作是否开展,而对于党建工作做得如何并不关心。一方面,这是因为人们对党建质量不予重视,在思想理念上存在明显的认知盲点;另一方面,如何对党建工作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科学的评价,本身就是一项工作难点。当前,事业单位要认识党建质量度这一概念,力争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消除制约质量提升的因素,实现党建质量的不断提升。事业单位要确立党建工作的高质量目标,倡导质量度管理,认识到当前影响党建工作质量的短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质量跃升。

为了实现质量管理,事业单位要建立起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党建工作质量度的评价标准。党建工作质量的高低,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否则难以科学合理地对党建工作的质量度展开评价。二是党建工作质量度的控制体系。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即质量会随着工作细致度、工作责任心等不同而有所不同。除了需要对质量的结果进行控制外,更需要对质量的过程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的平稳和有序,促进高质量结果的持续输出。事业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要建立一套质量控制体系,要严控影响党建质量的各类因素,满足黨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三是党建工作质量度的实现机制。高质量党建结果的实现需要事业单位倾注资源、安排人手、完善管理,实现党建工作质量的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党建工作质量度管理要成为事业单位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步骤,建议结合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编制党建工作质量度标准体系,并建立党建工作质量度控制体系。例如,为了提高基层组织生活的活力,需要从组织生活覆盖面、党员参与性、党员满意度、组织生活的频次、组织生活的新颖度等维度展开评价和控制,力争提高每一项元素的单项得分,最终在整体上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四、倡导信息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效率

信息时代必然需要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以突出信息化优势,提高管理效率。所谓信息化管理,就是以信息化的理念、技术和平台,满足管理实践的需求,全面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工作中的失误,推进管理工作纵深发展。信息化管理可以在党建工作中得到全面运用,即建立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建管理质效双提升。党建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党建信息化可以将党建工作中的各类信息数字化,满足信息数据的保存、利用之需,节约办公成本,提升办公效率,如将党建工作中的各类台账以数据形式保存和管理;另一方面,党建信息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运用前景。信息化党建平台建设可以开辟全新的党建阵地,吸纳党员干部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鼓励党员干部在信息化平台上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和其他形式的组织生活。

由此可见,信息化党建是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领域。事业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要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推动本单位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一是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事业单位应建立“一体化”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该平台不但要具备党员信息管理、党费缴纳、党员流动、党员监督等基本功能,还要具备思想教育、“微课堂”、思想汇报、交流互动等拓展功能。二是信息化平台的运用。事业单位应培养具备信息化管理思维和能力的党务工作者,要求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党建工作的质效。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要与人们常用的社交软件实现数据互通,如通过“小程序”“公众号”等接入信息化党建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满足党员干部参与学习活动和组织生活的需求。三是信息化平台的创新。事业单位信息化党建工作平台要成为“大党建”格局建设的基础平台,要与事业单位其他平台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同时,信息平台上的各类学习教育素材、“微党课”课程要在注重原创、贴合事业单位实践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文字、图片、动漫、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党建成果,同时还要保持较高的更新频率,使信息化平台成为党建创新基地和成果展示橱窗。

五、倡导项目化管理,满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需求

项目管理的最初定义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满足项目的要求。可见,项目化管理就是指将管理对象项目化,并针对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最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完全可以运用到党建工作中来,这是因为党建实践中存在很多独立的党建项目,各党建项目的目标宗旨存在关联性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如果能够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推进党建项目的开展,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党建项目的开展效率并提升效益。例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可以视作一个党建项目,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以项目化管理的方法,专门制定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相适应的方案,使该项活动得以顺利推进。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导入项目化管理的思维和方法,主要运用于以下场景。一方面,针对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统一部署的党建活动,以项目化的思维和方法,抓住重点,把握关键,更好地完成党建工作任务。这些项目化的党建活动一般以专项或主题的形式得以表现,如前文提及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中央统一部署,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使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思践悟。另一方面,针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事业单位可以在党建工作中发挥出积极性,专门制定相关党建项目,实现党建活动的专项化和主题化,有助于事业单位集中精力做好党建工作攻关,倾斜优势资源,取得党建工作的丰硕成果。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党建带群建、带出新活力”等专项活动促进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融合。具体来说,项目化管理思路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活动项目化。事业单位可以将党建活动项目化,即既要在思想上将党建活动视作一个重大的项目,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围绕项目开展具体工作。二是管理项目化。事业单位要围绕项目的目标宗旨做好人员安排、日程安排,制作开展项目活动的具体清单,同时还要做好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避免资金、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三是评价项目化。事业单位要根据党建项目制定单独的评估报告,对单个项目中的党建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实现党建工作评估工作的具体化、项目化、单一化,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精准。

总之,管理学上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实践中来,这对于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积极意义。需要重点说明的是,事业单位在党建工作中运用上述管理方法应认识到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也不存在排斥性,而是可以融合使用,发挥出融合效应,更好地促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谈炯.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党建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企业文明,2020(12):85.

[2] 陈鹏,郝晨凯.信息化系统在党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9(12):47-49+53.

猜你喜欢

管理方法党建工作事业单位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