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化理念的幼儿园微课设计与运用探究
2021-08-23王坤
王坤
摘 要:游戏化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融入课堂,爱上学习。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游戏化理念设计微课,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理念;微课;教学质量;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4-0102-02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幼儿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教师要注重将游戏化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逐渐融入课堂,爱上学习。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优点,符合幼儿的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微课,将游戏化理念融入微课设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让幼儿更好地体验课程内容。
一、微课概述
1.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的首创者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指出:微课并不等同于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我国微课的首创者胡铁生认为:微课主要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是围绕某个问题、某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教与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2.微课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其典型特点有:目标明确、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视频为主,依托网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应用广泛。基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微课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具有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生动、有效学习时间更长、学生学习热情更高、教学反馈更加及时以及师生课堂交互性更强等显著优势。教师将微课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游戏化理念概述
1.游戏化理念的基本内容
游戏化理念又有“玩学习”之称,就是将游戏(玩)和学习合二为一,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学习效果的提升。游戏化学习既强调两者齐头并进,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游戏服务于学习。游戏化学习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有两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
2.游戏化理念的作用及价值
游戏化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有较大的不同。正确运用游戏化教学理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化学习理念的运用,可以将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从根本上来说,游戏化教学理念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也是其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微课设计与运用策略
游戏化理念在幼儿园微课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改善幼儿的学习环境,增强幼儿的身体以及心理体验,逐渐完善微课教学模式。
1.游戏设计符合幼儿心理要求,增强幼儿体验感
游戏只有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体验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想增强幼儿的体验感,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精心设计游戏。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扮演老板和顾客,并且将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或其他物品进行现场买卖。幼儿可以给自己的店铺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如“苗苗餐饮店”“亮亮杂货铺”“茹茹化妆品店”等。这能让幼儿在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买卖交易,正确认识人民币,提高幼儿社会化能力。这样的游戏设计,能让幼儿经历独立购买的过程,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游戏设计要积极向上,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
幼儿年龄小,还未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育特征,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由内而外提升幼儿的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可在微课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如可播放一些文明礼仪小视频,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可将公交车作为一个情境: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颤颤巍巍,有点儿站不稳,假定幼儿是有座位的,问问幼儿这时会不会给老奶奶让座。幼儿的选择无论是什么,教师都要给予正确引导。幼儿如果选择给老奶奶让座,教师就要让小朋友为这种爱心行为鼓掌,并且让幼儿说说为什么会给老奶奶让座;幼儿如果选择的是不让座,教师要耐心听其说完理由,然后再给予正确引导。这样的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幼儿作出正确选择,培养幼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游戏时长和频次合理规划,确保微课教学质量和效果
游戏化理念融入微课教学,并非是要用游戏教学取代常规教学。因此,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游戏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合理分配。游戏在微课中时长过短,会导致无法充分发挥游戏的积极效用;游戏在微课中时长过长,会导致主次颠倒,使利用游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难以实现。因此,教师不仅在单次的时长上需要特别注意,在频次和时间间隔方面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频次过低,一周甚至半个月才在微课中开展一次游戏化教学,只能让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样,如果频次过高,每次微课教学都采用游戏化的形式,就会导致和过长游戏化教学时间一样的不良后果。因此,在游戏化教学融入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游戏化教学开展的时长和频次。游戏化时长和频次的设定并不是随意的,教师要观察实际教学效果,以实际效果为依据,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保证课堂游戏能够在微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主次不发生颠倒。
4.利用竞赛性的微课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竞赛性质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竞赛游戏的设置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体质和幼儿的兴趣爱好。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意志进行游戏的设置,则幼儿的参与感会大大降低。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几组进行“篮球传递”游戏。幼儿要排成一列,将篮球从第一个小朋友的手中传递到最后一位小朋友的手中,并且由最后一个小朋友放置在筐中。这个过程能考验幼儿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提前说好规则:要将5个篮球传递、放置到规定的筐内,放置完一个之后,下一个开始传递,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这样,幼儿在游戏中会充满兴趣,展示出活力,懂得要在快速完成的同时不能掉球,不然会增加游戏时长,影响小组成绩。这样的竞赛游戏,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既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体质,又能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具有集体荣誉感。
总之,游戏化教育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融入课堂,爱上学习。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师要结合游戏化理念设计微课,提高幼儿课堂参与度,发展幼儿的个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幼儿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谢梦怡,张新立.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教学问题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9).
[2]潘秀萍.微课在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3]丁月玲.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
[4]杜运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學,2017.
[5]陈学成,曾彬.关于我国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