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综合性学习情境激发整本书阅读学习内驱力

2021-08-23史云梅

教育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整本书乡土书籍

史云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如何设计,《普通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成为语文学科学习的重难点。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进而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改变了传统的单篇阅读现状,由点及面,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本书阅读是破解应试教育瓶颈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办法之一。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学分,18课时。学生需对作品的人物、环境、情节、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等有更深刻的整体认知,细读文本并争取读懂文本,涵泳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整本书阅读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呈现梯度性,能较好地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形成有差异性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翠园中学阅读的优秀传统

翠园中学致力于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提倡知书养德的学生文化,在阅读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2007年,时任校长的刘荣青在参考了国外流行的“图书漂流”活动后,在学校里推动设立了无人管理的公共书吧,在这里书籍可以随借随还。这个做法,有可能会发生图书损毁和被盗,但刘荣青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渴望他人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这样的活动,陶冶和滋养学生的性情。书吧推行后,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失窃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图书捐赠区也收到很多没有登记的赠书。

这种以图书漂流为载体的活动,知书养德,滋养着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并自主参与的活动。2008年,深圳市翠园中学获评“广东省首批书香校园”。全校师生喜爱阅读,书香氛围浓郁,自觉爱读书、读好书,全校阅读逐渐成为翠园中学师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随着图书漂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自我阅读也暴露出了新问题——自主阅读总是随心所欲、浅尝辄止。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大部分同学不能深切地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魅力、体验丰富情感等。此外,文学鉴赏能力难以输出,阅读中的疑难点很难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语文科组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根据学校语文教师的个人专长,决定开设相应的校本阅读研究性学习课程,对相应的经典阅读书籍进行专业指导。

2018年10月,深圳市翠园中学在漂流书吧挂牌成立“高中部阅读指导中心”,希望能将校本研究性学习的相关阅读课程进一步发扬光大。渐渐地,每周一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书籍深入阅读的渴求,2021年学校正式开设阅读课程,希望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让同学们善于阅读、享受阅读。阅读课在全校语文教师的参与下,带动全校学生共同参与,营造班级整体阅读氛围,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搭配使用,让阅读随时随地可发生。语文科组举行各类的语文学习活动,如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等,通过半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开展阅读,甚至跨媒介开展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我们鼓励同学们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把阅读当作终身的好习惯,希望阅读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益载体。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自主开展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自主阅读是最重要的。整本书阅读要以兴趣为主,自主开展整本书阅读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二是有同伴陪伴一起阅读。因此,自主开展整本书阅读,笔者的策略如下:

首先,常规课堂学习情境之理论教育。开展整本书阅读首先要强调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阅读认知,整本书阅读要向学生明确,阅读是一种享受、一种升华,让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充满期待。教师的理论指导既要有高度,又要不枯燥,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明确整本书阅读的益处。

其次,图书角与图书推荐演讲的学习情境。笔者所带班级为高一新生,为营造对阅读的喜爱,开学初即开展书香教室的营建,教室后面书架上有每位学生挑选的经典书本,班级同学可自由借阅。教师需要对同学所带书籍进行把关,尽量选择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阅读作品。之后每位同学面对全班开展自我所带书籍的推荐演讲,演讲内容中必须明确推荐理由,但不可以将书本内容全部解说清楚。学生如果想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进行书本自主阅读,才可能有自信地演讲推荐。

再次,限期的自主阅读学习情境。演讲后同学们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借阅,限定一个月内读完。之所以限定时间,是因为高中学业压力大,自由时间少,休息时间用来读书是很难保障的,为了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开展自主阅读,限制阅读时间,可以让他们更充分地利用好空闲时间。学生也对更好地安排时间多了一次尝试,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了更深体会。

最后,写作分享和面对面交流的学习情境。借阅者写作读后感与书籍推荐者进行当面沟通。因为图书推荐的学生已经阅读此书,借阅者也阅读了此书,在两位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基础上,让他们分享读后体会。交流是一个思想碰撞的时刻,学生能够通过观点的交换,对同一本书增加认知。这批优秀的书籍放置于班级图书角,继续让图书漂流。

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是学生阅读素养高的重要体现,抵制世俗的喧嚣沉下心来阅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通过创设演讲推荐、图书借阅、写作分享、图书漂流等综合性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用书籍作为桥梁,打开友谊的大门,结交更多的朋友。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合作开展整本书阅读

对于大部头的书籍,学术著作等书籍,如果自主阅读,高中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需要教师采用班级整体阅读一本书的策略挑战这些“难啃的硬骨头”。下面,笔者以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为例,介绍学校整本书阅读的做法。

《乡土中国》初版于1948年,是社科类学术著作。对于目前的高中生而言,时间跨度大,城市出生长大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对乡土十分陌生。学生对共同读这本书有恐惧和畏难心理,这类经典书籍需要采用合作的形式开展整本书阅读。

首先,常規课堂学习情境之理论教育。学术类著作阅读的目的对高中生而言在于获取知识,而且学术类著作有比较清晰的学术体系。通过理论教育减少学生对这本书的恐惧和畏难心理,加之《乡土中国》通俗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的阐述,较强的可读性补充,学生心理上放松了,愿意去了解中国农村的生活图景。

其次,合作绘制思维导图的学习情境。《乡土中国》内容量不大,14篇文章单篇的篇幅都不长,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分析整体框架,绘制思维导图,从而把握知识体系,进而理解作者观点。小组要制定阅读计划表,用来监控调整阅读进度,便于阅读活动的开展。绘制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更便捷地把握书本的大纲小目及关联,也锻炼学生在逐章阅读的过程中,寻求各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小组的合作,让思维逻辑更严谨,看待问题角度更多元。

最后,合作录制视频解读《乡土中国》的变迁痕迹。教师提供合作探究的话题:居住环境、精神风貌、文化生活、风俗习惯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利用小长假开展视频拍摄。社科类学术著作的思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互融通,当下的学生不仅要“知”,更要“行”。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将今日中国的现状展现出来,思考乡土中国变迁的痕迹。跨媒介的语文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技能。

学生通过合作开展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将这本书读得更深更透,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合作阅读,获取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合作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跨媒介学习中学会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通过创设综合性的学习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阅读,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必备知识,还能够掌握关键能力,最终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对于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

猜你喜欢

整本书乡土书籍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论语》整本书阅读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乡土分外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