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壮举:疟疾归零

2021-08-23张朋辉刘园园

新传奇 2021年28期
关键词:疟原虫青蒿素疟疾

张朋辉 刘园园

数万年来,疟疾已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慢性传染病,顽固难治、久治不愈。今天,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的3000万减少至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人民摆脱了疟疾。中国何以完成这项了不起的壮举?

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称,中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公报说,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继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血吸虫病、克山病、大骨节病、麻风病之后,中国疾病消亡史的丰碑再刻下浓重的一笔——疟疾!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的成功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数十年的持续精准防控。”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表示:“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战胜疟疾这一大公共卫生挑战。中国的成就使西太平洋地区朝消除疟疾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疟疾:祸害人类数万年

在人类传染病家族里,新冠肺炎属于新杀手。与之相比,疟疾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作恶时间之久超出你的想象。

负责传播它的寄生虫从单细胞生物中发展而来。经过漫长进化,这种寄生虫感染了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之后感染灵长类动物,后来又通过灵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

这种寄生虫叫疟原虫,造成的传染病叫疟疾——它,伴随人类起源而出现,祸害人类的时间以万年为单位。

据世卫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疟疾病例约为2.29亿例,死亡病例40.9万例。这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与巅峰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疟疾最严重时期,全球每年约有7亿人感染疟疾,约700万人死亡。

是什么让疟疾如此猖獗?疟疾的始作俑者是疟原虫,而恼人又常见的蚊子则是疟原虫的帮凶。统计发现,有80种按蚊可以传播疟疾。

一只蚊子叮咬一位疟疾患者,它就感染了疟原虫。这只蚊子继续觅食,叮咬第二个人,疟原虫就会进入第二个人的身体。

疟原虫先进入这个人的肝脏,成熟之后进入血液,感染血红细胞。疟疾症状通常在此时现身:轻则高烧、打寒颤、头疼、恶心、呕吐、贫血;重则死亡。

如果其他蚊子叮咬疟疾患者,它们又会感染疟原虫,继续将疟原虫“注射”给更多人。如此循环往复,疟疾生生不息地折磨着人类……

不但如此,疟疾还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比如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通过输血以及注射用的针头传染,等等。

更复杂的是,作为传播疟疾的源头,疟原虫还不止一种。目前已知有5种疟原虫可以让人感染疟疾。不同疟原虫,分布地区不同,特征也不一样。

就是这种复杂又顽固的传染病,在蚊子的嗡嗡声中,阴魂不散地游荡在整个人类历史。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

出于以上原因,疟疾早早被列入人类决定根除的传染病名单。只是其过程一直很不顺利。

1955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比全球性根除天花项目还要早4年。那时的主要策略严重依赖单一工具——挨家挨户喷洒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又叫“滴滴涕”)的杀虫剂。

喷洒DDT确实有效,但非常不幸的是,蚊子很快具备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虽然上世纪的全球性根除疟疾项目严重依赖单一工具,但纵观历史,人类对抗疟药物的追求一直不曾停止。

1820年,抗疟药物奎宁首次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纯出来。1934年,德国的汉斯·安德萨格发现抗疟药物氯喹,在二战后被广泛使用。

抗疟领域甚至还产生了多个诺贝尔奖。当然,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抗疟药物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寻找灵感,最终确定几种中药作为研究对象——青蒿就是其中之一。青蒿素联合疗法是当前最有效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上千万疟疾患者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药能否在抗击传染病中发挥作用再次引发争议。但青蒿素在抗疟中的重要角色提醒世人,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碰撞,可产生巨大潜力。

正如屠呦呦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演讲中所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中国何以完成“了不起的壮举”

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连续3年没有本土疟疾病例,并建立有效的疟疾快速检测、监控系统,制定疟疾防控方案,才能获得消除疟疾认证。中国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并于去年正式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世卫组织还在新闻公报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消除疟疾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建立了全国疟疾等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探索总结出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式及边境地区的“3+1防线”。“1-3-7”工作模式,即1天内进行病例報告,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与流调,7天内开展疫点调查和处置。这一模式已经成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阿隆索高度评价中国消除疟疾的成就和经验。他说:“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不懈探索,取得实效,并对全球抗击疟疾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探索与创新加快了消除疟疾的步伐。”

数万年来,疟疾已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慢性”传染病,顽固难治、久治不愈。但一些区域性成功又说明,根除疟疾是完全可行的。

疟疾,66年前就被列入“清除名单”的传染病,但愿人类距离真正消灭它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疟原虫青蒿素疟疾
产卵相关TOR信号通路对蚊虫传病能力的影响
疟原虫可“潜伏”血液数月
疟疾,不再是非洲的“地方病”
某些自制汤或可对抗疟疾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疟原虫治愈癌症”没那么简单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疟原虫的自白:天热得疟疾,怪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