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内外部关系规律探析与对策建议

2021-08-23丁兆明周月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

丁兆明 周月朋

[摘 要]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抉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应用型大学供给侧与所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这一主要矛盾,既把握运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推动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又把握运用内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学科和专业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推动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以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为牵引,以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为支撑,合力推动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

[中图分类号] G 64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3-0001-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base itself o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implement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nd establish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Guided b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education, we must firmly grasp the main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side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mand side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regions) where the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Relations Law of Education, we must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region), 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disciplin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he city (region) industry layout, to promote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region)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eanwhile,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e Law of Internal Relations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s and specialties, betwee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etween student work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university. Guided b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city (region), and supported by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components of the university, we can certainly accelera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Higher education;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2],“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3]。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应用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方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应用型大学供给侧与所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这一主要矛盾,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紧抓服务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推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1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把握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

潘懋元先生认为,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得出两条基本规律:“一条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条是教育内部诸因素关系的规律,即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4]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体而言,一方面,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服务。它一方面“受制约”,一方面“为之服务”,两者之中“受制约”是前提,“为之服务”是方向[5]。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是教育内部要素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梳理和揭示。对于这两条规律而言,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的运行,要受外部关系规律所制约,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要通过内部关系规律起作用[4]。

应用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绝对的体量优势。《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本科院校现有1 265所,而全国的研究型大学也不过百余所;如果从全国2 688所普通高校来看,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征,应用型高校无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各类人才,我国有一大批应用型高校,要根据办学传统、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紧跟时代发展,服务地方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6]因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战略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具体转化,是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共同要求和期待,对于学校明确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刻把握和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才能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方面,既要把握运用外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把握运用内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学科和专业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以此,充分发挥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的牵引作用和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的基础作用,合力高质量推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2 把握运用外部关系规律推动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

把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外部关系规律,就是要立足服务学校所在城市(区域),深入研判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融合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兼顾理论与实践,统筹宏观和微观,贯通历史、现状及未来,明确方向、找准路径。

2.1 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是学校明确办学定位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前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现代城市活力的“心脏”,是城市发展提升内涵和品质的动力源泉,并在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成就存在的价值,获得永续发展的生命力。因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共生共荣、彼此成就,推动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捆绑式”发展。

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一所大学关于 “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样一所大学”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基点。应用型大学要从举办者的办学目的、大学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性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学校办学的历史、基础和特色,所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变化,精准确定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的办学定位是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深度互动、共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要完善治理模式。应用型大学所承担的服务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责任,决定其办学过程必然存在多元的利益攸关方,办学模式必须超越传统封闭的“象牙塔”模式。要积极探索由地方政府、学校、行业(产业)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等制度,为办学的利益攸关方提供参与学校治理的畅通渠道,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城市价值。

最后,要创新人才管理。应用型大学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更加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促进学校教师与城市(区域)各领域各行业各企业的人才流动,吸引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校任教,选派教师到政府、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2.2 正确处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是强化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精准对接的要求,是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明确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一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所在城市(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是要服务其支柱产业的发展与升级,主要途径是为城市(区域)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必需的、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应用型技术成果。因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建立根据所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灵活机制,根本目的是增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一方面,要对接城市(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学科专业布局是应用型大学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和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要紧扣所在城市(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从其产业发展布局中寻找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立足点、切入点和突破点,以强化学科为基础不断完善专业设置的动态化调整机制,把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術创新基地[7]。

另一方面,要发挥学校学科专业在城市(区域)产业布局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聚集、知识技术密集等优势,积极为城市(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和技术,同时,要努力为城市(区域)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言献策,贡献智慧。此外,还要及时学习把握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积极参与相关行业产业协会、学会等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业活动和学术交流,不断增强学校在相关行业产业中的话语权,强化引领和支撑城市行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与城市行业产业发展的相适度,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的能力。

3 把握运用内部关系规律推动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

学校内部的构成要素很多,关系很复杂,难以用单一维度、统一标准进行梳理分析。在纷繁的要素关系中,本文仅从学校常规工作的视角,对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教学和科研、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等要素关系进行探析,以期促进学校资源有效整合,形成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

3.1 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是提升学校办学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建设是现代大学建设的基础和灵魂;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科知识的选择性和结构性重组与再造,以培养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既不能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责主业,也不能把简单知识技能培训作为使命的全部,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以服务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统筹好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切实把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大力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学科专业群,积极推进交叉学科建设,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与学科相比,专业建设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会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具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和研究分析能力,能够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等的需求趋势,并通过一整套完善流畅的机制对专业建设作出动态调整,形成紧密对接所在城市(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以增进所培养的人才对所在城市(区域)发展的适应能力。

3.2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创新育人模式的要求,是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核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教学与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大学类型和发展定位而不同。在应用型大学,教学本位更为明显,科研只有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才能更加彰显其价值。因此,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大力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以科研任务带动人才培养,深入探索科学研究育人的有效模式,不断提升教学研究、课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等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一方面,要巩固加强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要对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围绕突出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及拓展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空间,深入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促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推进需求传导式改革,通过引企入校等形式,把课堂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起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针对应用型大学学生特点,不断完善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科学研究的育人功能。科学研究具有综合性的育人功能,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不断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夯实教师开展教学所必需的扎实学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还有利于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研究表明,大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作为以教授为首的学术团队中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科研项目,体验文理结合、理工渗透,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成功或失败的探索中养成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3.3 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加强合力育人的要求,是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助力。“又红又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主要靠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来实现。前者着眼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后者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的科学文化素质,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因此,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建设,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推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途径、方法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是破解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招。要紧紧围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科学做好顶层设计,落实责任分工,为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制定“施工图”,确定“时间表”,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坚持立足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依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需求,对原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再造,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优化,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抓好教师这个直接主体,把体现专业规定性的共性的课程思政内容与体现教师自主性的个性的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其次,要着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9]。课程思政既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載体。在实践中,要着力做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推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既体现专业对课程思政的规定性,又体现课程思政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教师的自主性,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最后,要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坚持把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工作。自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自觉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主动的育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育人体系,着力推动所有教职员工承担好育人责任。统筹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4 结束语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務、融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也是全国应用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抉择。广大应用型高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以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为前提,以正确处理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为关键,以正确处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为基础,以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为核心,以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为助力,全面推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0-10-30(1).

[2] 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N].人民日报,2021-03-08(1).

[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4(2).

[4] 潘懋元.教育基本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运用[J].上海高教研究,1997(2):3-9.

[5] 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28.

[6]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7]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EB/OL].(2015-10-23)[2021-03-1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8] 钟秉林.推进大学科教融合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5):4-6+10.

[9] 韩宪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2):1-6+15.

(责任编辑 李亚青)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高等教育
应用型大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应用型大学《会计信息系统》校企合作课程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大学背景下建筑学导师工作室教育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应用型大学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施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