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办好广播活动来提升广播节目影响力
2021-08-23周敏
周敏
广播活动是广播媒体功能的主要延伸方式,在传统媒体受到冲击的新媒体时代,想要有效应对挑战并且保持传统媒体的优势与节目影响力,广播媒体就必须办好各项广播活动,积极参与与自身有关的社会活动,进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拉长产业链,为受众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多元化广播服务。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怎样办好广播活动有效提升广播节目社会影响力展开相关分析和探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需要影响力更大、社会效益更大的活动来提升影响力,真正提升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实力。想要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保持广播媒体节目的影响力与权威性,广播媒体就应当积极为受众们组织和举办各类优质的广播活动,提供优质广播产品与节目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受众与粉丝,彰显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与节目影响力。
广播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吸引受众收听节目,而吸引受众收听一档节目的要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播放内容,一个是参与度。如果播放内容本身是緊跟时事、热点,必然能够吸引受众,提高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如果节目本身有与受众的互动环节,且互动体验优秀,也能够吸引稳定的受众群体,并扩大广播媒体的影响力。想要在受众群体中开拓市场,广播媒体需要经常举办一些优秀的、有质量的线下活动,为自己打响知名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首先是常态类活动。这类活动规模不一定大,但频次较高,主要根据节目定位有针对性策划适时开展。比如遵义台《湘江畅谈》栏目,围绕其中常态的谈教育、谈读书、推荐书等内容,每月定期选择一个主题开展与听众的线下交流活动,其中有“给孩子的一封信”“幸福的婚姻”“你的孩子可以更优秀——孩子的天空”等主题交流活动,每次活动邀请主讲嘉宾分享主题的观点、经验,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结合广播的特点,还多次组织开展诵读活动,比如“品读遵义”“用声音致敬建设者”等等,并同步开启网络直播,活动均采用主动报名方式参与,收获了良好的受众评价。这类活动除其吸引人的内容外因其常态、互动性强成为了许多听众的期待。
其次是比赛类活动。常见的有朗诵、歌曲、有声故事、器乐等,这类活动可紧扣当下时事热点和主题展开,也可围绕参赛对象按届展开,其受众群体稳定且能吸引新受众。比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贵州广播电视台联合全省九个市州共同开展的“琴声悠扬·祝福祖国”贵州音乐节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钢琴、小提琴大赛。比赛把“我和我的祖国”作为参赛固定曲目之一,要求每个选手都统一弹奏,按类别分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在全省征集演奏选手,通过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最终选出70名选手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演奏会。活动通过航拍、网络视频直播、广播直播等各种推广形式,进行立体的全媒体宣传,让“我和我的祖国”音乐萦绕在黔山秀水中,使得大赛热度不断提升。
此外,还有媒体融合主题采访活动。广播是地域性很强的媒体,应该说,国家台、省级台、地市台各有所长。但如今广播在媒体融合中产生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倾向:在结合新媒体发展模式的同时,广播媒体间的融合也成为主要特点。比如很多和中广联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主题采访活动:福建台为做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宣传举办的“听见‘金砖的脚步声”;安徽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展示安徽在加强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新理念、新实践、新成果举办的“青山绿水皖江行”;河北台为展示令人振奋的脱贫成果及冬奥筹备情况举办的“脱贫攻坚看河北·美丽冬奥崇礼行”等等,每次活动均聚集省地级几十家媒体的编辑记者、主持人,践行“四力”,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并通过图文、音视频、微信、微博、融媒体直播等宣传形式在各台相关广播频率及新媒体平台齐发声,统一推出特别报道。这种突破地域局限,有意识开门办广播、推动跨地域广播媒体间的融合,一方面源于融合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化的必然趋势,以往的地域限制已被打破,用户群化正在加速,对于网络中体现出共同兴趣、共同身份标签的人,身份认同感已超过现实关系。跨地域、多介质,广播融合呈现出新姿态,必然使广播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优选广播活动的主题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想要办好优秀的主题广播活动,应当积极选择一些优秀的主题,经过精心策划与组织,彰显出广播媒体自身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其一,紧扣时事热点。基于当前时事热点,策划开展优质的广播活动,更好地履行广播媒体职责。尤其对于各地广播频率主办或与当地政府、机构方面联办的大型广播活动,在活动正式开始的策划、选题与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符合活动主题以及举办宗旨,并且要在“预热过程”中针对活动的相关宣传、推广与传播持续不间断的报道,进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也需要与各类新媒体平台强强联手,给予活动支持与宣传推广,进而为活动正式开启奠定良好的基础 。 再比如2021春节前夕,针对国家发出的“就地过年”倡议,遵义台组织策划了“我在遵义过大年”系列主题报道活动,深入部队、企业、医院、建设工地、以及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对就地过年的外来人群及本土受众、春节坚守岗位人群等进行了全方位融媒体报道,宣传成效显著,社会反响良好。
其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以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与弘扬为活动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广播要弘扬和宣传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就要从中找到切入点、契合点。也需要与各类新媒体进行强强联手,给予活动支持与宣传推广,进而为活动正式开启奠定良好的基础。举例说明,中国广播联盟“中华文化巡礼”百家电台走进海南报道活动,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频率在内的全国多家广播媒体都派出记者深入当地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未来发展等进行了专门报道,并纷纷在各自专栏里进行了全程的直播。不仅吸引了各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并且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都积极给予了重点报道,进而让这一主题活动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影响。
其三,常态性公益主题。根据频率特点不同,选择适合自身的主题开展常态公益性活动。在强调频率媒体属性基础上,强化自身公信力,凸显广播的服务功能。比如“为盲人说电影”“高考爱心车”“公益助学”等活动,以及针对特殊节日如“世界卫生日”“世界献血日”“国际禁毒日”“世界残疾人日”等,联合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常态性公益主题活动。这一类主题活动的特点是规模较小,但频次较高、社会效益明显、频率品牌形象能保持连续性,能与前述主题互相补充。
广播活动中的媒体融合
融媒体大背景下,广播活动的融媒体联动已是大势所趋。在一些大型活动的筹备、组织、举办过程中,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合作与联动不可或缺。简言之,广播活动既要与互联网融合、与新媒体融合、也要与其它传统媒体融合。通过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取长补短,丰富自身,进一步扩大广播的优势和影响力。目前,数字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传统广播媒介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完善的平台,要想真正达到深层次的媒介融合,还需要加强媒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技术、内容、渠道、结构等方面的融合上多加研究探讨,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广播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让各方媒体都能够从中受益,全面彰显出广播媒体自身应有的品牌价值。
充分借助媒体关系网整合各类社会优质资源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在各类广播主题活动以及大型互动的策划、组织与实践、推广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借助媒体关系网,全面聚集和利用各类社会优质资源,进而为自身节目注入资金活力与各方支持。这种活动组织策略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广播活动策划的相关费用与人力、物力投入,也能够与当地各企业以及商家形成默契合作,在推广自身活动品牌价值与品牌效益的同时,为自身合作单位与广告投资方提供广告宣传与推广,让媒体活动与各类社会资源之间产生良好的“化学效应”,起到积极的纽带与桥梁作用,实现完美双赢。
重视受众需求,加强受众黏度
一方面,应用大数据按受众喜好设计广播活动。新媒体时代在广播媒体所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以及大型活动的过程中,作为广播媒体的运营者以及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完美协作,要通过活动积极回报广大受众,并且尊重受众差异化需求。如何让更多的听众参与到活动之中,已然成为广播媒体在各类活动组织与实施中必须要有效解决的问题。传统广播媒体的热线电话等渠道已经相对落后,广播媒体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站和技术,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上与受众多进行交流互动,接受受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投票、点赞等形式策划广播活动主题,拓宽受众影响范围、参与渠道,提升受众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广播活动的榜单类总结收尾。在广播媒体设计、参与的大型活动收尾阶段,广播媒体要汇总活动开启以来的活动数据,以观众关注、喜爱、互动、分享等数据为基礎出具广播媒体内容榜单,比如歌曲类活动中的最受关注喜爱的歌曲、点播量最高歌曲等,又比如社会活动中的最受听众关注节目、互动量最高节目等。这样简单、清晰、明了的榜单类总结易于被听众所接受,同时为后期的广播活动举办提供有效参考,既能加强受众和潜在受众群体对广播媒体的相对黏度,又能进一步提高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通过举办各类优质广播主题活动提升广播节目影响力、实现创新化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广播媒体必须要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活动策划与组织方式,为广播媒体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