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议小班幼儿创造性游戏之引导策略

2021-08-23周奕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幼儿

周奕

摘 要: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能力尚欠缺,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因此,在展开游戏的进程中,教师对其的影响力可谓巨大,理论知识及教学经验的丰富、环境材料的创建及提供,再加上有效的指导策略能更好地实现游戏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造性游戏;幼儿;知识经验;物质材料;指导策略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较弱,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活动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以及活动的支持者,适当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和支持,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世界的兴趣,

并引导幼儿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成为游戏的主人,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 丰富的环境材料是幼儿顺利开展游戏的重要载体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中的玩具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并产生参与游戏的兴趣。环境、材料对小班幼儿游戏的影响更为直接。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

根据幼儿年龄小、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笔者创设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他们分别是爱的小屋(四个娃娃家的总称)、洗衣店、出租车及图书吧、玩具总动员等等。在乐乐家(娃娃家),笔者与幼儿一同收集各种毛绒玩具、小摇篮(可用藤制的狗窝替代)、澡盆、靠垫、孩子们幼时的衣物、各种自制的食品蔬菜、妈妈、爸爸的生活用品如:包包、领带等,幼儿根据所提供的物品和创设的温馨家庭环境,犹如回到家中一般。使用这些“自用品”孩子可以在娃娃家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时更加得心应手。情境创设得形象又具体,幼儿更易投入角色游戏中,去演绎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洗衣店游戏中,提供刷卡收银机、支付宝微信扫码图片、自制的烫衣板、大型洗衣机、衣架、熨斗等等,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洗衣店的工作人员能在“设施”齐全的工作条件下,为客人服务,同时让顾客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在小书屋中,与幼儿一同装饰营造了温馨的读书环境:安静舒适的宽大帐篷配上阅读灯,富有童趣的卡通地垫、舒适松软的靠垫。自制美观的布制大书袋便于幼儿取放图书,幼儿可以在惬意的环境中,怀着愉悦的心情看书,从书上的图片获得知识,开拓眼界。在玩具总动员游戏中,发动幼儿自带了许多益智类可操作性强的玩具,并向大家简单介绍每个玩具的玩法。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在听完服务员的介绍后,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玩具大部分都是益智类和操作类的,孩子在一次次的游戏中,不但开动脑筋,还让他们手指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二)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提供游戏材料

孩子性格各不相同,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就算是同年龄的幼儿,孩子与孩子之间都存在着认知与能力上的差异,且他们发展的速度也存在差异,如“娃娃家”主题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永恒主题,但是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主题内容、游戏进程调整、增加游戏材料满足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也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每次游戏开展后,笔者会反复斟酌,针对上次游戏开展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每次游戏开始前,与幼儿一同重温各游戏主题的内容及玩法,从而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在各游戏主题中“有事可做”。其次,为了避免幼儿在各游戏中穿梭,笔者会适时调整或增添丰富多样的材料到各个游戏中。如:娃娃家是小班最喜欢的游戏,虽然开设了四个,但一开始去娃娃家的人数还是很多,幼儿间常常会为了争当某一角色(爸爸、妈妈或宝宝)而发生小矛盾。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就在几个娃娃家门前,各增加了三双小脚印,也隐性地限定了玩的人数。渐渐地,幼儿自然而然明白如果游戏的人数多,可以自主选择别的游戏。当笔者看到娃娃家的小朋友只是依赖那些厨具、菜品等游戏时,即与幼儿共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旧报纸、包装纸及泡沫、玉米粒、开心果壳等等,有了这些材料的支持,孩子们俨然有了小当家的样子,他们自己制面条、包糖果饺子,游戏内容一下丰富了起来,幼儿动手能力也得以锻炼,游戏的趣味性也大大提升。在对玩具总动员游戏主题不间断观察中,笔者发现幼儿对于玩具的兴趣度和操作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这时需要进行不断的改善,常换常新收集投放可以符合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游戏玩具,这样更能适合动手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幼儿们进行操作。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尽兴,达到了每一幼儿自己的发展目标,他们了解游戏主题,更明白自己擅长什么,需要补足什么,幼儿游戏热情高涨,已不同于刚接触游戏时那样茫然的情况了。

二、 有效的指导策略是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关键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游戏中,教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预期的指导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所以教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又是旁观者,必要时还要充当调解员。

(一)指导策略之一:善于转换角色

1. 教师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

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么做的。教师应是参与者,应表现出对活动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做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带动幼儿融入游戏的情境中去。小班幼儿总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玩,而且易受大人的感染,针对不同的游戏,教师参与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可以是平行、合作或者指导性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如:在“玩具总动员”游戏中,有一次当顾客(新增添了玩具“小老鼠的奶酪”,这是有关让“奶酪盘”在放上大小各異奶酪后,保持平衡的动手操作玩具),由于服务员对于玩具的玩法还不太熟悉,在演示的时候总是失败,让顾客失望而去。笔者作为观察者见此情景,及时参与到游戏中,教“服务员”一起练习玩具的玩法,不一会儿,在服务员的纯熟演示下,小客人都争着要玩“小老鼠的奶酪”,从而使游戏得以发展、延续。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