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8-23陈翠恋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陈翠恋

摘 要:核心素养在我们国家现代化的教育中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质也是我们国家现在的教育指导思想。核心素养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核心素养是我们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必须要重点落实的教育目标,这已经成为了在小学阶段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研究

近几年,新课改正在逐渐推进,学生个性发展也逐渐被关注。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程和传统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多以生活中的问题为重点,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教师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还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一、 核心素养的本质

教材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基础,教师是否能科学合理的把控教材内容是决定课堂质量的关键,从数学的角度对信息进行挖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仔细筛选教材中所出现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思考,多发挥质疑精神,对数学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数学教材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或是深度挖掘。这个过程是教师梳理脉络以及知识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对数学本质进行分析,充分了解数学的发展状况,这样才可以确保数学教育具有有效性。

二、 核心素养的现状

虽然现在核心素养的教育已逐渐深入到各个学校的教育当中,但是因为应试教育过度重视分数的影响,在现在的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更关注传授基本知识,并且普遍只会按部就班的讲述教材中的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

教师一味地想要提高考试分数,让小学生每天非常被动地学习。

(一)不重视培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长时间受到以前教学方式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整体评价,仅仅只用考试成绩来评判。因此,这样的传统理念会使小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也不能有效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缺乏课堂互动

新课改的有效推进,使教师对创新数学教学方式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还是会有很大的困难,进而使得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还是像以前一样,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教师和小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良好互动,小学生依然是被动学习,缺少学习的积极性。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策略

(一)建立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所学习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也密不可分。在进行“确定起跑线”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情境,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把学生带到操场的跑道上,在这样的场景下,学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那是因为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外围跑道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围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明白这一点后,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思考: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时候,对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这时教师进行讲解会有拨云见日的作用,学生很快会明白原来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是和跑道的宽度以及运动员要跑过的弯道个数相关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在200米跑道和400米跑道比赛400米跑,在跑道宽相同的情况下,外一跑道要比内一跑道分别前移多少米?像这样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感觉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平时教师可以多列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把生活中能见到的情景融入数学的教学当中,锻炼学生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家长也要参与进来,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到例题讲解中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例题的讲解在数学科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原理并且能够对原理进行很好地运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讲解的时候将日常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能够高效提高教师讲解例题的效果。比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小小商店”知识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销售活动的课堂情境,学生自由结组并进行商品销售活动,学生之间分配好每个人所担任的角色,确定售货员与买家。用现场实践的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创设情境化课堂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情境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将学生好奇心激发出来,但是不能将情境的教学过度虚化,应该是原原本本还原现实生活。比如,在学习“打电话”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告知学生:由于“新冠疫情”来袭,情况紧急,班主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电话通知每一个学生,怎么做才会用时最短。学生小组讨论并尝试设计通知方案,教师设计的这一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很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的小组是逐个打电话通知的、有的是分组通知的……虽然方法不一,但这一活动很快激起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此外,生活情境还能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且科学有效的应用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进而提高数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分层,还要给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学习目标拆分成多个层次,按照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同时还要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难度稍高于学生学习现状,但是又不能过度。这样的方式能够使教师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时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例如,在讲述“探索图形”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小組合作:先给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涂色,再观察三面、两面、一面涂色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当完成这项目标之后,就可以制定下一目标:让学生分别观察由27个、64个、125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已涂色),三面、两面、一面涂色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并把结合用列表方式表示出来。这样能够有效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置目标,进而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教学研究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