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2021-08-23王建萍
王建萍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要学科,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激发求异思维
创新型人才的第一个表现为:喜欢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标新立异,积极努力探索未知问题,它反映了思维的深度及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把握程度,是鉴别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例如,在分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中,抛出题目:÷=?“这道题应该怎样做?”很多学生能够主动用以前所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解决这一新问题。但班里总会有几个学生会这样解答:÷==。我问:“为何这样计算?”一个学生说:“分数乘法就是这样计算的。”我提升问题难度问:“那么算式‘÷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吗?”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可以,÷=÷==。”我再次引导问:“你为什么把的分子和分母都同时乘6呢?”“因为分子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6。”我引导学生探索这是不是普遍规律,经过探索,学生们发现这的確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但是这个方法相比较“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更复杂。
在这节课上,我不断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发现,这样的一个过程,使学生们体会到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的快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求异、独立的个性,有利于成长为创新人才。
2.开展合作学习
创新型人才的第二个表现为:具有一种兼容并蓄的态度,对人、对事不存偏见,宽容大度,能接受自己的一切,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它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并学会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时,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有的量身高、有的作记录、有的看刻度、有的检查错误……通过小组一起工作,使他们感到了相互的依赖:目标相互依赖,都为了同一个统计表的完成;角色的相互依赖,都要轮流去量身高,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组员间有角色的互换;资料的相互依赖,都要用到同一份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身份的相互依赖,教师评选时提该组组名,让他们更有集体观念;奖励的相互依赖,当教师表扬小组时,全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为之高兴。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
3.设计开放性问题
创新型人才的第三个表现为:反应敏捷,思维容量大,易于接受新的事物,善于随机应变,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是创新活动必要的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开放性的提问。
例如,在“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教学中,在引入部分我是这样进行的,“有26块糖,分给班里人数不同的两个组的同学,怎么分比较合理?”有的认为应该平均分,平均就意味着合理。话音刚落,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不合理,一组6人,二组7人,人数不一样多,平均分就不合理,应该按人数的多少来分。”“那你怎么分呢?”“先算出每人应该得多少块,再分别算出6人应分多少块,7人应分多少块。列式:26÷(6+7)=2(块),2×6=12(块),2×7=14(块)。”我给予鼓励并引导:“你考虑问题很全面!请大家再想想,能不能应用我们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有人举起了手说:“把13人看作单位‘1,6人占13人的,7人占13人的,26×=12(块),26×=14(块)。”就这样,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很容易就突破了。
开放的问题,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4.给予自主探索的时空
创新型人才的第四个表现为:有自己的主见,喜欢独立地做自己的事情,主动开拓,提出质疑,并坚韧不拔地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获得感性认识。学生通过折叠发现,很多条折痕相交于一点,而且这一点在圆的中心位置,发现了圆心,还发现了直径和半径。教师继续追问:“还有新的发现吗?”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所有知识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点拨的作用。学生在“折”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圆,能用语言描述操作过程,懂得了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这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
5.设置趣味情境
创新型人才的第五个表现为: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设置趣味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游戏引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投篮的游戏。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比一比,谁愿意来?每人投中十个。问:你能用一句带有分数的句子表述他们投中球的个数吗?他们两个人谁的投球水平高,为什么?再找两个同学,一个同学投5个,一个同学投4个。你能用一句带有分数的句子表述他们投中球的个数吗?他们两个人谁的投球水平高,为什么?这4个人谁的投球水平高,谁的投球水平低?怎么比?学生通分进行比较。
游戏为学生创设了让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保护学生的兴趣。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