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子虔《游春图》的色彩意蕴探析

2021-08-23冷琥

大观 2021年6期
关键词:色彩

冷琥

摘 要:承接魏晋南北朝绘画技法,开启唐朝新画风,被誉为唐画鼻祖的展子虔,其影响力在当代犹存。山水画家尤为推崇展子虔,《游春图》便是其山水画作中的绝佳代表作品。基于此,文章通过对展子虔《游春图》的色彩运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其运用色彩表达了深刻的意蕴,即用青绿重彩表达淡雅明媚的审美理想,用主观色彩表达天然纯粹的审美心境。

关键词:展子虔;《游春图》;色彩

展子虔(约545-618年),生于东魏末期,时值东西两魏“玉璧之战”。他在烽火连天的乱世中长大,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在隋唐年间,成年的展子虔追求安稳平静的生活,后被隋文帝赏识得以入朝为官。公务之余,展子虔潜心创作,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绘画形式。展子虔最擅长的是青绿山水,用笔自然流畅,线条勾描细致优美,形态生动盎然,《游春图》正是他的代表之作。展子虔在艺术上承前启后,传为他所作的《游春图》是现今所存最早的山水卷轴。[1]现有一些学者认为,仅凭宋徽宗题鉴“展子虔游春图”或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画中带着浓浓的展子虔风格,就认为《游春图》为展子虔所绘,颇有欠妥之处。谁能确定传世《游春图》就是展子虔的手迹?不过就是有个宋徽宗赵佶的题鉴而已[2]。但我们要对《游春图》的色彩运用进行研究,就不能不抛开一些质疑之词。在色彩运用上,展子虔全篇以色渲染,山水主色调以青绿为主,山顶敷以青绿色,山脚采用泥金色。树叶或渲染,或填色,有白粉、桃红、深绿、翠绿等色彩,山水潋滟生波,古雅明媚。在展子虔丰富的色彩点缀下,《游春图》具有了丰富的艺术意蕴。

一、青绿重彩——错彩镂金的审美理想

在现代绘画界,提到山水画,就无法绕开展子虔的《游春图》。展子虔的创作题材包括人物、亭台楼阁、宫殿寺庙、舟桥等,数量繁多,质量上乘。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游春图》成为那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在它之前,中国画往往以人物画为主,山水画往往处于一个陪衬的地位。中国人物画往往将山水作为背景,但人物形象高大,使得山水背景极易被忽视,更不要说生动活泼的山水图了。这样的画作,通常不能很好地把握人物与山水之间的比例关系,更无法展现山水的自然灵动之美。因此,当展子虔《游春图》一出世,就成为最瞩目的所在。《游春图》以方寸卷轴,给予我们纵横云阔山中的空间感。画中有山石、树木、江河、人物,他将人物与自然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在远近交替、空间错落之间,展现了一幅活色生香的春日美景图。

在《游春图》以前,山水画的用色是比较单调的。《游春图》的用色突破了这一局限,用色直接大胆,描绘自身的想象,辅以精湛细致的绘画技巧,突出了整个画面丰富明媚的色彩风格——青绿重彩。《游春图》右上方使用大篇幅的青绿着色,山顶敷以深绿。大山深处,崇山峻岭,绿树成荫,营造了一种青春活泼的春日气氛。远处青山重叠,渲染成淡淡的烟熏绿色,有一种淡然悠远的气质,表现了展子虔内心深处的宁静淡雅。画面延伸之处,水天一色,波光粼粼。他用白色表现了山间蒸腾的云雾,而小山坡则使用了淡绿色。各种深浅浓淡不一的青绿之色在不同的染色技法之下显得错落有致。展子虔注重用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与对比,烘托出春日的勃勃生气。青绿色是现实中青山绿树之色的艺术化描画,加入了画家的浪漫想象,将眼中之山、眼中之树、眼中之石纳入理想的审美世界,也表现出展子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满足与对平淡美好生活的向往。再看山中路,深山尚未开路,但山脚下的小路采用了泥金色,表现了初春深林之中的隐隐寒气和萧瑟,更在与深处的浅色山石对比之下,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在具体对象的描画上,展子虔十分注重细节,但仍然保持青绿的整体格调。例如,在描绘还没有完全长满枝芽的树木时,展子虔运用了青绿勾填法;丰茂的松树却不以松针的自然形状呈现,而是以深绿上色;其他花木,则运用了桃色、白粉色等,与青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勃勃青绿之色,辅之以璀璨的鎏金之色,再加上桃红色、白粉色等色彩的点缀,《游春图》给予我们恢弘远大的崇高之感,以及活泼可爱的清新之感。深绿色、烟熏绿色、淡绿色、鎏金色、桃红色、白粉色,诸多色彩深浅不一,层次对比分明。展子虔对冷暖两种色调的运用收放自如,并统一于他心中的审美理想,使用青绿重彩,绘就一幅既豪迈又细致,既深沉又活泼,既淡雅又明媚的山中春景图。

二、心相——天然纯粹的审美境遇

“澄怀味象”是南朝宋宗炳(375-443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审美命题。其含义是,以一种澄净的胸怀欣赏大自然中的物象,才能体味到其中的“道”。展子虔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技法,也以艺术家的身份首次将宗炳的“澄怀味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宣和画谱》对展子虔的评语为“咫尺有千里趣”。方寸卷轴之中,品行走千里之趣。《游春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山水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品,不仅仅在于画面呈现的内容,更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于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艺术特点[3]。在青绿主色调的统一下,深绿色、烟熏绿色、淡绿色、鎏金色、桃红色等都是为了一幅春日山林图服务,而不是为了表现某一个人物。展子虔表现的正是大自然的绮丽风光,不是画中的某一个人,也无关道德风尚。他仅以一颗纯粹的心,尽力还原和美化山中原景,将所见之物、之色定格在画卷之上。

展子虔《游春图》的青绿重彩风格,显然与佛教壁画脱不开关系。佛教注重对自然之色的妙悟,也就是个人本身的心领神悟,而非在大自然中所见之色。绿色非绿色,蓝色非蓝色。因此,展子虔的青绿之色是浪漫化的、在心中美化了的主观之色,是展子虔的个人心境与自然之色的结合。经文中所描绘的佛所居住的圣地,也只有超凡的想象力才能创造得出,所以佛教壁画在表现手法上不拘一格,有勾勒填彩、积染、淡褚、青绿设色等等,不但有印度阿旃陀壁画的重彩,还吸收了中土设色的清淡,现存第一幅独立的山水画长卷隋代《山林图》就是轻描淡写的,而展子虔《游春图》中使用泥金、张僧繇纯以色彩渲染的“凹凸花”显然都是受佛教壁画的影响[4]。老庄思想与佛教思想影响了魏晋名士人生哲学的形成,不仅体现在主观自我的表达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之上,也渗透在对自然美景与山水画作的欣赏之中,可以用“畅神”二字归纳。“畅神”境界注重的是主观心境,注重纯粹的心灵,任何功利的想法皆要排除在外,包括以“梅兰竹菊”隐喻文人高尚的品德。“畅神”是一种单纯的“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境界,以澄澈无他的心态,仅仅喜欢眼前之景,在这样的景色中得到莫大的审美享受。展子虔正是凭借主观的青绿之色,画下他心中的游春图。

展子虔在色彩上大胆直接,但在绘画技法之上,仍然以“自然、流畅、细致、优雅”著称。在细致的工笔、分明的层次、恰当的比例之下,在深绿色、烟熏绿色、淡绿色、鎏金色、桃红色、白粉色等各种色彩表现之中,起伏的山峦仿佛正在眼前,春游的人们在山间小径上摸索前进的道路,触手可及的低矮灌丛和高大树木,触目可见的重叠青山,人们行走在峰回百转之中,处处美景,整个画卷呈现出来的是十足的活力。人物所着服装的颜色皆为白色等浅色,与山河的富丽之色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青山绿树之中,有人驻足眺望;在水天一色之中,有人船行湖上,船中之人姿态各异,神态不一。展子虔通过这样的细节描绘,巧妙地将人们的游玩的心情表现出来,这不仅是游人的心境,也是展子虔自身的心境。《游春图》虽未像前人所作之画,将人物的形象衬托得十分高大或高尚,但却通过色彩的表现,以最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深入人心,激发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在意与象、色与墨、色与色之间找到了最契合的关系,形成最直接的生命象征。同时,画面也表现出了展子虔天然纯粹的审美心境,大概他也是《游春图》的画中诸人之一吧。

三、结语

展子虔绘画的创作题材甚广,本文选取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游春图》,其开创的唐朝新画风在其中尽有体现,也打开了中国山水画的新世界。青绿重彩有佛教壁画的渊源,最终展现了淡雅明媚的审美理想,主观色彩则源于佛教思想与老庄思想,表达了天然纯粹的审美心境。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发展到注重主观色彩的“心象之色”,无疑是一次中国水墨的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史上的进步。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在创作技法的精工细作上不及前人,但也有创新独到之处。中国山水画创作如果想要走得远,就要有以色彩描绘审美理想的精神和天然纯粹的审美心境。

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15.

[2]刘思智.展子虔艺术成就考[J].美术观察,2008(6):112.

[3]孙兰芳,臧蕊.浅析展子虔及其《游春图》[J].兰台世界,2013(24):156-157.

[4]田燕.探寻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痕迹[J].美術观察,2007(6):111.

作者单位:

镇江市美术馆

猜你喜欢

色彩
自然的色彩——黄(下)
自然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