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探究
2021-08-23段驰
段驰
摘 要: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德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少年跟随著名音乐教师学习指挥与作曲,中年进行游历,丰富自己的音乐内容,创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门德尔松的作品《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技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其主要包括八度断奏的技巧、富有歌唱性的旋律等。对这些演奏技巧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了解作曲家的意图,在演奏中也能够更加贴切地呈现出作曲家的意图。
关键词: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门德尔松全名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c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年),德国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门德尔松家境富裕,由于父亲与母亲的出色教育,他不仅熟悉多门语言,在音乐上也有着较高的修养。门德尔松在年少时就已经崭露头角,钢琴的学习为其从事音乐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柏林音乐学院的院长对门德尔松有深远的影响,帮助门德尔松提高音乐技能,帮他在古典音乐中寻找灵感。这位院长把原本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摒弃掉,让门德尔松在音乐中遨游,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
门德尔松在1829年进行了自己的第一次游学,这次游学对他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成为门德尔松音乐道路上不可磨灭的一环,这也成为作曲家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经历。这首钢琴作品就是在作曲家出国游历时创作的,其创作才能让贵族们赞叹不已,为他的音乐疯狂。在这期间他结识了戴尔芬·冯·绍罗特,他们一见如故,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二人的友谊与默契促使门德尔松创作出了这首经典的《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中充满着门德尔松对戴尔芬的情感。在门德尔松生活的年代,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使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民不能承受,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者推翻了当时的统治。这次革命的成功掀起了整个欧洲革命的浪潮。门德尔松恰恰就是这个时期的见证者,这首协奏曲给听众带来大气、振奋人心、热情满满的感受。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门德尔松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首作品中出现了少有的不安情绪。
二、作品特点
《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共分为三个乐章,乐章与乐章之间没有终止感,符合协奏曲的特点。第一乐章中,首个乐句为大和弦,高亢有力,并不是由弱到强慢慢地引出主题,左手是八度跳音与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相互结合,渐渐把情感推向高点,让听众瞬间就能够进入作品的情感中,给听众心灵上的震撼。伴随左右手再一次用十六分音符奏出旋律,把旋律进行到另一个高潮。
当协奏部分进入,主旋律与之前的曲調有明显的不同,音乐开始变得舒缓。在这短小的旋律之中,作曲家好似在和听众讲述一位他心仪的女子,旋律呈现出可爱、纯洁、温婉的感觉。从作曲家的创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曲家对戴尔芬的喜爱之情。这段旋律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听众在音乐中见证了作曲家的快乐、对女子的欣赏以及对她的仰慕。歌唱性的主旋律结束后,即将迎来下一个高潮。右手弹奏的十六分音符也将这个乐章推向了高潮,随后结束此乐章。但此时,连接下一乐章的延长音进入慢板之中。
第二乐章为行板,给听众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这一乐章中所描绘的乐思与上一乐章截然不同。相比较其他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首《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在慢速下演奏更为顺畅,旋律让听众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感觉,似乎是对光明与希望的憧憬。右手的琶音与低音区的旋律使得音乐的色彩愈加丰富,左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将这一乐章整体推向结束。延长音的保留直接连接下一乐章。
依然是快板的第三乐章,虽然给听众的感觉不如第一乐章有气势,但给人一种愉快、俏皮的感觉。与第一乐章相比较,这一乐章是大篇幅的十六分音符跑动,整体的感觉就是欢快活泼的。第三乐章共出现三次主旋律,分别在钢琴独奏部分、乐队协奏部分、钢琴与协奏合作部分。主旋律依然是轻松活泼的感觉,从中也可以看出作曲家早期的音乐创作风格。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在激昂与振奋的同时,作曲家心里也存在着不安的因素。正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作曲家所处的大环境深深地影响了这首《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具有侵略性的旋律深入人心,严谨的创作中,透露着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作曲家的这首前期作品与其后期作品相比,风格更加欢快,具有奏鸣曲式风格,给人以精致的感觉,有较强的旋律性。因此可以说,这首《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作曲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三、作品的演奏技巧
(一)八度断奏的技巧
在这首作品中,在八度这个技巧上有三方面。
其一,双手同一旋律线条同一方向八度断奏。作品的开始,由协奏渐强引出主题,左右手八度和弦奠定了这首作品的基调。左右手中的第一个八度和弦要ff到sf,要注意活泼的旋律下弹奏每一个八度音符的准确性,听起来要有颗粒性、演奏不沉重的同时,呈现出强烈的感情。在练习时,应该慢练,手腕应该放松,把每一个音演奏实。通常我们在练习中只注意到速度与力量的关系,往往忽略了手腕的重要性,在演奏这首钢琴协奏曲的时候手腕容易出现翘起、僵硬的情况,因此要学会调整手腕的状态。在能准确演奏好这一技巧的时候,运用踏板来帮助练习者进行强弱对比。例如在第一乐章的10-13小节中第一个和弦就是ff,大多时候可以由弱到强突出强弱的对比,首个音符不一定能够体现出强弱,但加入一个延音的踏板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力度的变化。
其二,左手进行八度跳音,右手弹奏旋律。在22-25小节,可以看到右手的主旋律在八度的最高音,但是相比较小指的力量是最弱的,这首作品中小指常常担任主要的旋律音,所以在演奏时要格外突出小指的音,要把主旋律清晰地演奏出来。演奏时注意节奏的稳定,要放松,弹奏的旋律要给听众呈现出热情、活泼的感觉,把握好旋律线条。
其三,左右手交替演奏八度断奏,68-70小节中可以看出,左右手音符并不是相互对应进行演奏的。高音声部每一个小节的首音符都标记重音记号,这需要着重演奏第一个音,段落感也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来。左手连续断奏的同时,右手短距离地在键盘上演奏跳音,要保持手指第一关节的直立,掌握节奏,演奏均匀。
(二)歌唱性和弦的旋律
第一乐章在缓慢美好的旋律中,给听众呈现出歌唱性以及丰富的旋律线条。在76-85小节分三个声部,首先,右手的演奏具有歌唱性,在演奏优美的主旋律时,要恰到好处地处理每一个乐句的连线与休止,旋律音域的高低配合着强弱的变化。这部分感情记号为Tranquillo,意为安静,与之前大气激昂相反,右手要缓慢弹奏,触碰琴键不要生硬,要缓缓落下手指。特别是连线的旋律中,要向下一个和弦进行的准备,在第二个和弦出现的同时抬起第一个和弦,踏板恰到好处的运用让旋律具有连贯性。左手小指的同音符的断奏一定要快速抬手指,并且低触键,不要因为左手和弦影响小指弹奏的节奏。为防止音符弹奏不实,在弹奏时拇指的力量稍大于其他手指,所以要对拇指的弹奏有所控制。在80-85小节中,声部之间要平衡,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在练习每一个声部时,要分手练习,这样各个旋律声部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合奏起来会有良好的效果。
在弹奏歌唱性和弦旋律时手指需要紧贴琴键慢慢落键,同时运用踏板让旋律听起来更加连贯,呈现出作品中富有歌唱性的旋律音乐。
四、結语
继莫扎特之后,门德尔松也成最伟大的曲式结构大师之一,门德尔松将古典与浪漫相融合,用自己最为擅长的创作形式进行创作,作品具有较强的描绘性。本文较为详细地阐述了《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奏音程的技巧以及旋律的歌唱性,使得笔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首作品。
门德尔松不同于肖邦、李斯特、舒曼等作曲家,部分同期的作曲家以及听众认为其作品并不复杂生涩,甚至缺乏内涵,没有对门德尔松的作品去仔细欣赏与聆听。但是作为两个时期的过渡者,其作品的风格涵盖不同音乐时期的特征,或许这就是门德尔松作品最大的特征之一。
参考文献:
[1]周婷婷.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J].艺术研究,2017(8):15.
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