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限好
2021-08-23肖尧
肖尧
家有小姑娘,三岁多,正处于语言敏感期。最近被姥姥带着,特别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己学到的方言。比如,两个大人坐在沙发上,她总爱挤到中间来坐,然后笑眯眯地说:“窄处旮旯里下雪哩。”(ze shu ge la li ha xue li)让爸爸帮忙洗水果,不说“洗一下”,而是说帮她“淘一下”(tao yi ha)。尤其喜歡一首童谣:
拖罗罗 筛面面
舅舅来了bo xuan xuan(bo为“烙”意;xuan xuan为“饼子”意)
bo了一坨不得够
bo了两坨吃不了
舅舅舅舅不走哩
咱们门旮旯里还有(面粉)哩
她自认为这首童谣是傍身的绝技,时常展示给舅舅姨姨们听,逗得舅舅姨姨们哈哈大笑。
打开电视,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宁夏话让人听得有滋有味,无形中给剧目加分不少。细细品读每一个字,你都能在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的对比中,品出其地域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思维习惯的朴素与真挚。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城乡同步”成为关键词。国家振兴乡村理念深入人心。相信不远的未来,乡村建设得如同城市一样文明、卫生、现代化渐会实现。而到时候,土土的乡音是否会让人打自心底里自豪呢?
记得十多年前上大学时,教我们《古代汉语》的老教授说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方言肯定是不好听的。”的确,在普通话的对比之下,很多方言甚至都无法自由转换为普通话。或者说,转换为普通话,都失了“那味儿”了。
难道多年以后,我家长大后的小姑娘,再“表演”童谣时会这样说吗——
拿罗罗,罗面粉
舅舅来了烙饼子
烙了一张不够吃
烙了两张吃不完
舅舅舅舅别走呀
家里面粉多着呢
意思更容易被更多人知晓了,可总感觉缺失了一些什么。
2021年春晚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中,胡杏儿秀的一口粤语,因为“不懂”所以营造出恰到好处的喜剧效果。语言不通、方言不改的魅力无尽彰显。这恰在告诉我们,坐上现代化的列车,走向更美好明天的路上,不要忘记——方言之根要好好守护。换言之,电视剧里的方言秀,恰是时代进步的佐证。
仔细想来,离开乡村二十年,思维和观念几经转变,但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乡音,依然会时时提醒我,我来自何处,终将身归何处。尽管没那么好听好懂,但乡音依旧无限好,乡土依然不可丢。
越土的字词里,有越多的价值。诸如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混用,句尾拖长的叹词里,是越来越可供回味的我们的祖先行走的历史,以及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