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五大特色
2021-08-23
一、时代与家国的关切
新时代召唤新青年,塑造新青年,成就新青年;新青年应感知新时代,融入新时代,推动新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梳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家国情怀的主题频频出现。
如: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中囊括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北京卷第二题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2018年的全国Ⅰ卷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
2019年全国Ⅱ卷的“青春接棒,强国有我”,天津卷的“爱国情怀”;
2020年天津卷对“中国面孔”的思考等。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更加关注时事和社会重大事件。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已行不通,我们不能与社会脱节,需要充分了解世界。青年学子们需要更多地站在时代的“C位”上思考问题,肩负起社会责任,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
二、经典与文化的传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题和书有关: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和山东卷的“24小时书店”。
2019年北京卷“中华文明的韧性”、上海卷“中国味”则凸显中国元素,引导我们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文化自信。
作文题越来越多考量经典与文化,这要求我们多读书、勤思考,了解历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三、思维与视野的延展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课标强化对我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考量,倡导我们主动思辨、理性分析,在遵循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全面、发展、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这种强调逻辑思辨能力和科学理性品格的特点,会在2021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更加突出。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说:“教育不仅仅是认识社会、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高考作文将语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让我们将个人体验和情境深度结合,从外显的看,到内在的思,很好地将综合素养和思辨态度相结合,充满了“生气”。
四、素养与生活的对接
2016年9月,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风向标”,当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热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
“核心素养”综合表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具体内容见下表:
“核心素养”六大素养无疑是高考作文考查的“母题”,而十八个基本点则是写作命题考查的热点主题。
纵观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题,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无不与“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尤其与“核心素养”关联的“道德”“文明”“诚信”“责任”“创新”“开放”“共享”“绿色”“文化”等关键词,一直是作文命题考查的热点。贴近我们实际,彰显核心素养,注重生命成长的感悟,这种原则会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得以强化。
五、任务和语境的凸显
延续近几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对任务的强调,这两年的全国卷作文题目依然设置了明确的任务与语境。比如,2018年全国Ⅰ卷作文整个材料以时间为线,创设了18岁的高考青年与新世纪的祖国一路同行、成长的语境,让考生自觉把自己18岁的经历和祖国新世纪的发展成就联系起来,代入感较强。另外,写作的对象也很明确,那就是2035年的18岁青年。可见,明晰任务驱动作文和交际语境写作依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