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1-08-23朱冬芳
朱冬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灌输式”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需求,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教学效率,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构建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是关键。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基于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希望能真正激活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爱上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有效途径
什么是高效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阐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途径,旨在为同行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一、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得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首先,传统教学理念依旧存在。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主要采用“学习—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提升。比如,一些学生虽记住了某个公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却不知如何具体应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传统式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善于立足学生学情创设教学方法,让小学数学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堂所教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课堂趣味性缺失。小学生是感性的,有趣的数学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滞后,个别小学数学教师还无法认识到趣味性课堂构建的意义,或者是在趣味性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极其乏味,不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代表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立足学生感兴趣的点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最后,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不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那如何营造这样一个课堂?首先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课堂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就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就使得整个教学氛围极为压抑、沉闷,学生自己学自己的,没有交流,无法启迪思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顺应新课改创设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快乐、幸福、和谐、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生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第一步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因为只有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为接下来各环节教学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认真上课。如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开展新课导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所谓生活导入,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熟悉的事与物出发,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谈话或者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以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认识图形(一)”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辨认与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为了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吗?”有的学生说:“西红柿!”还有的学生说:“足球、篮球!”然后笔者又问学生:“那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正方形的吗?”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桌面是正方形的。”还有的学生说:“纸盒、积木是正方形的!”通过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大家课堂参与程度都是很高的。然后笔者再拿出之前准备的教具,包括课本、橡皮擦、笔筒、铅笔盒、圆球及魔方等,并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这些物体该如何分类呢?”学生学习探究欲望会更强,能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通过开展生活导入,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加深知识理解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无形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多媒体为例,多媒体集视频、音频、文字与图片等优势于一体,将其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摒弃传统以黑板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将复杂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科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位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有关位置的相关数学知识,笔者在新课导入环节为学生展示电影院相关图片,并询问学生:“我们是如何来找到自己的位置的?”有的学生说:“电影票上有位置,可以按照数字找对应的座位。”这时,笔者为学生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小明要找到(3.6)的位置,教师就要告知学生3代表的是什么,6代表的又是什么,这样学生便能清楚地了解到一个位置需要从列与行两个方向进行思考,继而找出具体位置,并引出数对的概念。或者,在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生活中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包括桌子、书本、电脑等,通过引领学生更直观地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角和边的特征,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征开展实践教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的理解有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