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08-23马维忠
马维忠
摘 要: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当中最为常见的题型,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文章就研究如何提高初中生应用题解题能力进行分析,剖析學生在解应用题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策略与方案。
关键词:初中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策略
一、 引言
学生在接触初中应用题型的初期,容易产生不知从何处入手解题的问题,从而导致解题过程过长、无法寻找正确解题思路等问题,从这些问题上可以体现出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应用题的掌控能力尚且不足,不能够掌握到题干当中的重点进行分析,很容易忽略已知条件。教师应当从中意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重点是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经过教师的解题引导后能够举一反三,将解题思路轻松运用到解答同类题型当中,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初中生在数学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应用题的题干通常较长,已知条件会隐藏在题干当中,需要学生主动对其进行分析,但部分学生缺少认真阅读全部题干的耐心,导致学生抓不住应用题当中的重点和对已知条件应用上的缺失,从而无法应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公式,造成解题过程中出现巨大问题。在数学建模中,需要把题目中现实存在的本质事物转化为数学性质,去掉无关的情景内容,使得能够予以采集数据。解数学应用题时题目的内容很多均是要在陌生的环境中分析问题,舍弃一些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找出数学因素,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接触数学应用题,认真总结。
另有部分学生虽然知晓阅读题干,并能够列出相应的解题公式,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掌握还处于初级层面,不能够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认知,很难做到将知识与问题相结合,因此也无法顺利解答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除去学生主观学习外,也不能缺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而在教师方面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较为缺乏。教师缺乏课堂教学能力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绝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沿用老旧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效率无法提高,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极其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反感及消极情绪。长此以往,教师通过不合理教学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其不具备真正能应用到实处的解题能力,并且学生的解题思维僵化,不能适应后期的学习强度。其次,教师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当中的问题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且提出的问题几乎没有变化,缺少新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最后,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无法及时更新,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很难参与到教育改革当中。这一部分的教师认为,数学这门课程只需要教会学生对公式的运用与强化思维,通过不断的练习或是“题海战术”就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并完成教学目标,完全忽略了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
三、 强化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采集的初中生数学学习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发现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能够产生多项积极影响。首先,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形成,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客观上来说,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由于数学学科当中存在的逻辑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锻炼思维发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清应用题当中的关键点所在,并通过具体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解题过程,并能够从中有所体会。最后,对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培养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四、 提高初中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当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通过正确的授课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为了有效地解决数学应用题解析困难的问题,我国相关学者针对应用题解析障碍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何小亚为例,何小亚在《数学应用题认知障碍分析》中,对学生解题障碍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学生惯性思维与解题环境等方面入手,划分了解题影响因素等级,总结了科学合理的研究理论结果,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教学参考实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善教学思路,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创新,才不会因教学方法老旧单一而被时代所淘汰,这也是对学生教育的负责。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出问题所在及其源头,并且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实现对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目标,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一个重要过程。
五、 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策略
(一)帮助学生突破心理学习障碍
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发现,许多初中生数学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基于此问题,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突破自身心理的学习障碍。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够急于求成,迫切地将难度较大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否则很容易造成反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进反退。教师应分步骤逐步实行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在教学初期,教师不能用题型较为复杂的难题当作例题来让学生解题,应当谨慎选择难度适当的应用题作为教学材料,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防止在一开始就引起学生面对难题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培养好学生的解题自信心,跟随好教师的脚步逐步深化学习。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应用题,如船只顺流与逆流航行的问题。船只由A地顺流航行到B地需要8个小时,而从B地逆流返回A地则需要12个小时,根据题干当中的已知条件,来求静水的水流速度。以上这道题可以用顺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水流速度的公式来推算,就能够计算出实际静水的水流速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设计,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解题方法,并且应用到解答习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出题,并要求应用题的题干明确且有所创新,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解答,开展小型课堂竞赛。通过更多这样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逐步克服逃避心理,敢于迎难而上,从而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目的。更可以采用其他有效并且趣味性强的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