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防控视角下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21-08-23朱珊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才建设新冠疫情中医药

朱珊莹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医药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担当和使命。当前,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人才存量不足、知识系统化不足,临床经验需要加强及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等问题,在后疫情时代,要发挥好中医药的价值,关键是人才。要在多渠道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增加中医药人才存量;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中医药人才质量;推动中医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关键词〕 新冠疫情;中医药;人才建设

〔中图分类号〕R2;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7.029

〔Abstract〕 A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thics, values and humanistic spirit contain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ighlight the unique charm of TCM, and also reflec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CM to help the world, cure and save people.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alent team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alent stock, insufficient knowledge systematization, the need to strengthen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serious brain drain. In the post COVID-19 era, talents are the ke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of TCM.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train TCM talents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increase the stock of TCM talents; to strengthe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CM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CM talent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the work of TCM talents and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o train high-level talents, improve the talent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make substantive breakthrough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CM.

〔Keywords〕 COVID-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 development

2020年2月13日,中央在北京召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在疫情防控中要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药要深度介入新冠疫情诊疗的全过程。要加快药物临床试验,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抓紧向救治一线投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1]。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了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药也由此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机,但中医药人才不足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中医药,构建中医传染病救治的人才体系,打造一支中医应急队伍已经迫在眉睫。

1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担当与价值

1.1  大批中医药人才参与新冠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

在抗疫第一线,中医药人才成为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彰显中医药力量。在武汉抗疫现场,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6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5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等,他们临危受命,不辱使命,用自己的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体现了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中医医疗队的过程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及天津、吉林、上海、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陕西等省市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调集精锐力量,先后派出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近5 000人来自中医药系统,其中院士3人,数百名专家,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2]。此次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是前所未有的。

1.2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医药的及早介入干预对提高人的免疫力、控制病毒流行等作用明显。据《光明日报》2020年3月13日刊登了一组数据: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武昌区,1月28日疑似病例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了隔离点集中中医药干预,到2月6日,这个确诊率就下降到30%多,到3月5日,就只有3%了。这说明中医药在防控新冠疫情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救治效果[3]。

在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的五版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以及各省积极响应出台本省的诊疗方案中,不乏中医药的身影,其中口服中药制剂对于预防与控制疫情发展意义重大。临床数据显示,无论在武汉、湖北乃至全中国,还是在美国、加拿大、伊朗、韩国、巴西、匈牙利等国家,口服中药制剂都可以起到降低感染率,增强人体对新冠肺炎病毒的免疫力[4]。

1.3  中医药在新冠疫情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抗疫战争中,中医药医务工作人员广泛参与新冠肺炎防控,深入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认为[5],这得益于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即与西药单靶点的特点不同,中医和中药更多是多靶点,比如说对病毒的复制、对炎症和免疫的调节以及对之后的器官损伤、凝血等等这些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基于这些特点,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为例,其中共收治了564名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轻型和普通型的,无一例转为重型和危重型。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表现也不容小觑,中医药诊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烧、胃肠道等重症表现,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危重病人的病亡率。由于刚出院的患者身体机能往往较弱,中医积极提供康复方案,帮助更多的患者调理提升免疫力。湖北省中医院就率先开设了采用中医治疗手段新冠肺炎康复门诊,为康复出院的患者提供恢复期治疗与康复指导。据国务院新闻办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3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 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 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5]。

2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数千年来在防治人类疾病、促进民族繁衍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3年,在抗击非典疫情过程中,显示的防治效果得到了人民的公认。2020年,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再次发挥了积极作用。人们在关注中医药在疫情防控积极作用的同时,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中医药人才存量相对不足

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薄弱条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民国初年中医药人才仅80万人。截至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共386.7万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已达62.5万人,但也仅占整个医师群体的16.2%[6]。此外,中医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相关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不配套,中医人才进入渠道不畅,也是造成中医人才特别是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医药院士仅25位[6]。

2.2  基层中医药人才知识系统化不足,临床经验需要加强

基层中医药人才来源不一,有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科班出身的、有跟师学徒成长的、也有自学成才的,成分比较复杂。跟师学徒成长的,在师父的带领下,大部分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但往往缺乏系统正规化的中医理论学习,医疗技术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正规高等教育科班出身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扎实,但在培养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如中医药院校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还是相对滞后,学生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学习,难以学到过硬的临床本领。大多数学校将毕业实习放在最后一学年,实习期间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临床实践缺乏有效锻炼[7]。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连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好的文化知识沉淀,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没有严格的教育与实践,终究难以培养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2.3  中醫药人才收入普遍不高,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经济待遇是吸引、留住中医药人才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医疗系统中,大部分纯中医药人才难以拿到医院的平均收入。中医药素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然而,其价之“廉”却犹如一把双刃剑,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因素。中药价格相对西药较为低廉,使得医院对中药使用率较低。不少中医药从业者反映,多数中医院尤其县级中医院,已有不再姓“中”,改姓“西”的趋势,为此,中医药人才纷纷去到医药公司、药厂工作。目前,中医药院校的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中药类专业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中医药人才就业存在盲目追求“考研热”、基层观念薄弱、“慢就业”等特点,甚至有人转行去从事收入不菲的医药市场营销工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使得中医药在应对疫情上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在后疫情时代,要发挥好中医药在防治疫情方面的积极作用,培养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中医药人才是做好新冠疫情等疾病防控的关键之举。

3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8]。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多渠道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增加中医药人才存量

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离不开一支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过程,既是中医药知识技艺的学习过程,也是继承与传播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过程。培养中医药人才,一是要营造学习中医药的环境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9]。文件的出台,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立足发展规律和时代需要,从眼下抓起,从青少年抓起,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就有了深厚的社会根基。如举办让专业老师走进中小学和社区,开设第二课堂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活动,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夯实基础。但中医药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可度、百姓的参与度与投入度,科学有效地培养好中医药人才。二是要抓好高校中医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中医药高等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阵地,需要系统地给受教育者传播中医药的理论,开展临床学习与实践。新时代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着眼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中医药学生招生比例与规模,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储备更多人才[10]。

3.2  加强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中医药人才质量

围绕中医药人才的核心能力,服务人类健康的全生命周期,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做好、做足中医药人才的在校教育,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做好师承教育等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推进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如集中优势资源,开发推出适应中医药课程规律及人才需求的优秀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人才的培养上,除接受课程计划需完成的课程外,可更加注重实践,注重临床,聘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学校授课,指导学生,延长学生实习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实践中锻炼。同时,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康复养生专业或加强这些专业的社会化培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是要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加大中医药继续教育力度。明确中医药人才每年接受教育的课时数,把接受继续教育时长纳入年度考核与职称晋升条件,并对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员工予以鼓励支持。创新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受欢迎程度高、覆盖面广、传播便捷等优势,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模式,让更多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受益于优质的学习内容。发挥好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的优势,因地制宜,建立一批中医药研究基地、实训基地,既注重中医药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又培养一批发展全面、业务精湛的领军人才。着力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和在职在岗医药卫生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面向基层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和人才培养专项。

三是加强师承教育,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要逐步健全完善中医药人才师承教育相关制度,把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继续教育等有效结合,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从推进师承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专项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师承教育制度有效落地并顺利进行[11]。

3.3  推动中医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医药拔尖人才为目标,着眼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大力实施中医药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格局,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的人才评价体系。拓展多维评价体系,立足评价对象、主体、方法、指标、成果的多维性,建立开放包容的人才评价体系;开发一套分类评价标准体系,从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设定考核目标;探索团队评价体系,客观考量个人贡献,科学界定团队成果,将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有机结合,建立更加科学、有效、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

二是要尊重学科特色,形成开放包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思想道德为先导,坚持以矢志爱国为魂、以医德仁术为要,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作为人才评价首要标尺。以守正创新为根本,坚持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尺。以特色成果为依托,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吸收融合多学科多种类多形式的优秀成果,充分显现人才评价特色优势。以价值贡献为重点,注重将成果的社会贡献和应用价值作为人才评价指标。以多维评价为支撑,使人才评价体系更加全面立体、系统科学、开放包容。

三是要注重建章立制,制定高效联动的人才评价制度。制定科学考评方案,简政放权、重心下移,完善考评体系,鼓励优绩优酬,对在教学、科研、实务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果者给予奖励。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管理办法,分级别、分系列、分类型、分专业设置任职条件,体现学科差别和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必备条件和可选条件,并建立二者之间转换通道,鼓励中医药人才个性发展;设置青年中医药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晋升快速通道、绿色通道、直接聘任、破格申报四大通道,助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4  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领。要通过学科专科建设、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等,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支持组建一批高层次创新团队[12]。支持中医药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建立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制度,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制定中医师承教育管理办法。经国务院中醫药主管部门认可的师承教育继承人,符合条件者可按同等学力申请中医专业学位。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完善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办法,加大中医(专长)医师培训力度,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同时要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建立中医药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表彰,建立中医药行业表彰长效机制,注重发现和推介中青年骨干人才和传承人。以此激励更多人才关注中医药事业,投入中医药事业,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9]。

4 小结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在我国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中医药及中医药人才为抗击新冠病毒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疫情在较长时间内仍将存在,抗击疫情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任重道远。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对疫情防控有效的治疗方式。要提高中医药对疫情防控的有效性,让传统的中医药产生独特的治疗功效,关键还是人才。因此,培养一大批熟稔中医药知识的人才,攻坚克难,探讨更实用的配方,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法,是中医药有效抗疫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N].人民日报,2020-03-03(1).

[2]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EB/OL].(2020-3-17)[2020-11-20].http://www.gov.cn/xinwen/gwylflkjz60/.

[3] 陈新宇.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湖南中医的主动作为与思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0(3):259-262.

[4] 王  阶.中医药守卫疫情常态化下的全民健康[N].中国城市报,2021-03-01(2).

[5]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发挥了哪些作用?[EB/OL].(2020-3-23)[2020-11-20].http://www.xinhuanet.com/2020-03/23/c_1125757095.htm.

[6] 国家卫健委.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6-08)[2020-11-20].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7] 翟双庆,焦  楠,闫永红,等.疫情“大考”背景下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20(4):28-32.

[8] 习近平: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EB/OL].(2020-06-02)[2020-11-20].http://www.xinhuanet.com/2020-06/02/c_1126066582.htm.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2019-10-26)[2020-11-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26/c_1125156368.htm.

[10] 吳焕淦.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中医药发展启示[J].中国政协,2020(9):35-37.

[11] 刘  甦.师承教育贯穿中医药人才培养始终[N].中国中医药报,2017-08-07(1).

[12] 陈  芳.中医药法实施背景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7):26-28.

猜你喜欢

人才建设新冠疫情中医药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基层群文队伍人才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煤炭企业人才建设问题探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