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感:叶勇的物象视角
2021-08-23冀枞
冀枞
“‘脾性通感是沉浸在日常生活中的玄妙愉悦,是基于现实的清晰表达,是躯体中流动的态势,是对生命的呼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物质之间架构的链接……回归到叶勇的图式,在其之内所隐藏的刹那脾性的通感便是他生命中不同元素片段的血液平衡……”
和叶勇相识已有8年,在这8年里觉察到了他对于现实的独特观感,亦觉察到其对于生命和自我塑造的追求。“艺术”对于叶勇来说,从来不是一件被附加距离感的事物,反而是可以令其疯狂的一件事。在其视觉图式的呈现中,可以观察到叶勇试图打破不同形式、想法、媒介、题材之间的微妙平衡,亦可以觉察到其对于个体完整感觉和视觉韵律的发觉与累积。他善于观察生活并运用其中的元素信息,无论是社交网站、新闻事件、亲身经历、他者言说或是任何一件生活中可能会被忽略的微小事件,都拥有令叶勇产生灵感的可能性。如果说媒介的出现促使信息传播速率开始变得迅捷、技术的出现促使视觉创作者发掘到运用新技术表达个体或群体需求的可能性,那么叶勇则是在这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不断转型、艺术审美区间承袭开环状态,文化多元、媒介多样的信息全球化的现实生态建构中,专注推进个体思考,制定了自身创作核心主题的归属——“生命性”。而无论是早期他对于现实物质的具象勾画,还是在流动时间的体验里重新建构的一种抽象秩序,其所建构的这种独特的生命秩序则贯穿叶勇视觉创作的始终。
如果说从哲思理论中获取的创作启发是巨大的,那么从经历的事件、完成的画作所引发的后续灵感、时而出现的梦境维度、阅读的书籍、观看过的展览、对于现实的独特感触中所获得的创作灵感的能量则是震撼且奇妙的。这种基于现实因素的即时通感将叶勇的个体需求、生存空间和自我视觉实践三点元素巧妙结合。此时艺术与现实、艺术与技术、美学与当代、美学与科学之间便被建构了一条互为悖论的视觉规律,而叶勇视觉图式创新的含义维度亦得到了一种戏剧化或是疯狂诗人表述般的扩充。纵观叶勇的创作脉络,首先,早期其视觉表达还未脱离学院派传统对于现实或个体需求的刻画,在整体创作的视觉呈现上依旧被覆盖了传统的视觉审美规律,未脱离原有框架的需求表达。虽具备立意的个性,但却并不具备明显的视觉冲击感。其次,由于当今人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藝术逐渐脱离单一秩序,走向多元,视觉创作也逐渐从二维到三维、架上到架下、单向度到多向度交互、平面到立体、具象到抽象等。而叶勇在后来这种社会文化制度转型、艺术视觉方式革新、图像革命策略出现的时间节点开始寻找自身新的视觉规律和个性表达,他开始赋予其个体图式一种时代新构式的存在本质。在这种新构式的本质表达中,叶勇将当下境遇中的历史和文化、思想基因和生命通感、时代痛觉和当代精神不断叠映混搭,在增强自身创作的批判性、普世性的同时,亦赋予自身物象视角一种即时性的问题意识、立场意识、价值认同和批判精神。第三,在观览其创作脉络时若是对叶勇的创作特征归纳,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延续了马塞尔·杜尚引发的“挪用现成品”艺术概念的具象创作;一类是突破技法界限的、对于现实进行实验性尝试的抽象表达。以他的三幅作品《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日常》和《20·N064》为例。
首先谈叶勇的具象创作。在全球化兴起,商业社会、消费文化成为大众文化市场主导,资本现实促使公众重新建构了个体需求秩序。而大数据建构的数字时代与多元技术所形成的新受众的格局,在促使媒介隐喻增强、信息传播速率迅捷的同时,一种由物欲横流的现实所引发的对于当下时代境遇里文化困境的思考跃然于叶勇的视觉表达中。着眼于新事物、新形态的个性化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将其视觉生命外延,一种对于视觉图景界限的哲学性思考赋予了其具象表达特殊的符号寓意性,叶勇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应运而生。这是一件集挪用现成品和行为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创作。在这件作品的最终呈现中,作为艺术家也作为创作视觉中心的叶勇被压在一个巨大的红色充气球的下方;他的面孔被涂上了具备明显分割性的蓝白色彩,手中握着紫色的魔法棒,头顶一个黑色帽子。人物外观似小丑、似巫师,情感既怪诞又奇妙。在这里,叶勇对于现成品艺术化的呈现已不仅得益于科学技术,或是机械数字时代的零件式现成物品,或是随处可见的商业货品,而且是将“现成概念”外延至个体躯体。当躯体、商业货品、机械零件三者被集为一体时,一种不同性质的具象对话便被叶勇以戏剧化的视觉风格呈现在观者眼前。一种对抗性的阐述完善了艺术家所希望表达的视觉丰盈感,讲述了一种思维方式和创作体式质感特质的转变。
而另一件作品《日常》则源于疫情期间对于生命感知的启示。当外部世界的残酷缩短了个人与生活的距离,当赖以生存的生活习惯存在的必要性被探讨,当生命力的视知觉质感被增强,一种杂乱却又具备活力的“感性”成了叶勇在特殊时期的创作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被整齐摆放,比如卫生纸、有机纯牛奶、乐事薯片、奥利奥、挂面、金龙鱼油等。视觉上的整齐契合感似乎在传达着一种独属于叶勇的社会思维方式,特殊环境、特殊时间赋予了《日常》系列特殊的意义。当习以为常的寻常物成了稀有物,当随处可购的物品变得难以购买,一种有限的物质材料便在特殊阶段成了现实的内在阻滞,此时的商业货品便被赋予了“灵性生命”。
在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日常》为例的具象创作中,可以推导出一种叶勇个体的视觉规律——如何赋予物质实感?如何透析生命性所带来的启示?当被全球资本逻辑充斥的社会发展现实促使艺术表达方式变得愈加丰富之后,对于“感受”的正确判断、对于观念的个性布局、对于思维的艺术化、对于形式和材料的跨界运用便在叶勇的具象创作中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对于生命痛感的探究和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突破成功呈现了作为当下创作者的叶勇面对现实问题的态度——接纳、判断与采用。也许全神贯注对于观念形成和媒介表达的不断尝试、对于问题的不逃避和积极判断,便是其即便是在具象创作或是沿用“挪用现成品”概念的表达中仍具有相当丰富的个体情绪和对于生命实感的创新表达的来源。
再看叶勇对于即时通感流动性呈现的、由60斤颜料构成的作品《20·N064》。在和他的几次交谈中得知,由于工作室的空间限制,导致该作品无法放在画架上创作,只能被他平铺在工作室地面上完成。但也正是这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促使叶勇一次次具备实感地进入到画面中,又一次次从画面中走出,而真正从视觉中脱离的那一刻就是在最终完成《20·N064》的瞬间。红色是极具视觉冲击感的颜色,叶勇在色彩存在的基础上又附加了颜料的厚重度,一种突破平面、二维的有质感的立体形态便脱颖而出。对于材料物性的捕捉、对于平凡之物有质感的搭建、对于唯美的流动性呈现、对于边界的选择性模糊……在此刻、在叶勇的玄妙想象力的视觉维度空间中得到了治愈性呈现。在整幅红色的质感创作中,能觉察到的不仅是作为艺术家的叶勇对于物质形态的思考,还有对于生命脆弱性和脱离母体所产生的不安感的实质表达。在流动的笔触纹路中,除了具备浪漫诗人般的艺术化捕捉和再现,亦拥有着对于灵魂和躯体的禁锢性边界的探讨。一种由素材和现实、生命片段和社会历程、个体性和他者性、生命和毁灭等一系列纠葛关系建构的困惑和焦虑,印刻在叶勇不断对通感和即时脾性捕捉的符号背后。
叶勇的个体艺术是一种被作为视觉创作者的他所制作的独特关系,是一种对于个体语言的延伸,是一种对于自我价值的转换。在其流动的图式符号背后,亦是一种对于所居世界现实和潜意识连贯性的探讨,一种对于理性回归的审视,一种对于钟爱之事的疯狂,一种对于物象形式的突破……在这些轨迹架构所形成的叶勇的视觉图式中,被其捕获的“生命根本性”和“物质象征性”将不断淡化具象外壳,转而以一种“无实质”的呈现方式潜存于叶勇的躯体与行为方式背后,形成其创作可把持的、极具力量感的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