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2021-08-23成建宇
成建宇
摘 要:研究生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智力支撑,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事关高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凸显。文章以Y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党建工作中的诸多难点,从提升组织管理的成效、完善联系群众的机制、深化党建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的党性修养,以期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实效性;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08-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内涵发展的不断深入,从高校层面到国家层面都越发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研究生党员作为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排头兵”,专业水平、科研能力是基本素养,思想境界、党性修养更是核心要求。加强和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提高研究生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实现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有力保障,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更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蓝图的有力支撑。
(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2015年至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从165万增长至290万,研究生的录取人数从57万增长到70万,报录比逐年增加。通过分析发现,经过2015年短暂的负增长后,自2016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尤其近两年来增速明显,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则首次突破300万达341万人。从党员的占比来看,仅以Y大学2020届研究生毕业生为例,党员人数就占全体毕业生的30.79%(含预备党员),可见群体占比较大。
(二)研究生生源结构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从“量”向“质”积极转变,生源构成比以往更多样、更复杂,但对培养质量的要求从未降低。以我国本科生教育为例,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显示79.6%的导师坚持研究生应是创新型人才的观点,且侧重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钻研意识等方面的考量,尽管近年来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显然教育的成效和范围没有惠及到更广泛的群体,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仍然有待提升[1]。
(三)研究生群体特征鲜明突出
研究生学习阶段是人生选择的又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生活的各种现实压力,虽大多数研究生思想较成熟,却也难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尤其近年来消极的价值观和不良风气有卷土重来之势,已经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从思想教育入手,不断加强重视和引导更是迫在眉睫,而如何让研究生党员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做好表率,当好先锋,更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2]。
二、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建设、高等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研究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科研水平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建为抓手,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糅合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每个环节中去。
(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由于研究生教育、教学本身在层次、内容、形式上与本科生差异较大,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特点突出,这个群体始终被认为整日忙于学术研究,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因此,相对本科生的党建工作,研究生党建似乎成了一个相对的“盲区”,甚至存在“有无必要”的讨论。从群体特征上看,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科研的自觉性确实较强,但由于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复杂多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离的现象时有发生,受不良思潮影响等各类复杂的情况客观存在,这已经影响了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实效必要且迫切。
(三)推进学科建设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坚决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现状,突破“五唯”带来的阻碍,为高等教育打开新的局面。研究生作为科研的后备军和中坚力量,在导师的带领下,为高校及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频发的学术不端事件,以论文为中心等不良思想正不断发酵,如何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如何以真才实学做出“真材实料”的科研成果,为学科建设作贡献?如何正确地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首要的是从思想上、价值观上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引导其梳理正确的科研观,以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学术的新领域。
三、Y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现状调查及分析
新时期,Y大学在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须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工作实效。本次研究以Y大学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Y大学的现状调查
1.问卷设计及简介。问卷包括学生用卷和教师用卷。为便于分析,基本信息部分设7题:研究生党员用卷包括所在学院、性别、年级、学科类型、政治面貌、入党动机及入党时间;教师用卷包括所在学院、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研究领域、是否为研究生导师及政治面貌。
2.调查范围及时间。本次调查面向Y大学的29个二级学院,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等12个学科门类,包含在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导师、党务工作者等,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具体比例见表1。
3.问卷回收及数据统计。发放问卷4 000份,回收3 714份,回收率为92.5%。有效问卷3 268,有效率为87.9%。对问卷进行初筛后,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84;其中多选题的Cronbachs Alpha系数达0.8以上。
(二)调查内容及相关统计数据
1.思想教育的调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79.1%的研究生党员对“政治素质是评价一个研究生党员合格与否、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表示认同。坚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的比例为100%。从整体上看,Y大学研究生党员队伍思想意识坚定。在对入党前后教育的衔接上出现了较为分散的数据,12%的研究生党员认为教育的组织性不够强且不够深入;14%的研究生党员认为对党史的学习上存在空缺;16.3%的研究生党员认为入党后的教育常态化不够到位,支部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参与度欠缺;在组织谈话、党员交流等问题上,“很多次”占比为73.6%,“较少”则占到了10.1%。
2.组织管理的调查情况。研究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刺激和释放了社会对研究生教育的内生性需求,使得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来源更加多元化[3]。研究生党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带来的新形势,如流动性党员就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9.1%的流动性研究生党员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每次都能参加支部活动;有2.3%的流动党员未能做到“因故不能参加支部活动应履行相关报告、请假手续”。
3.联系群众的调查情况。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入党动机的比例占70.2%;“就业时提高显示度、认可度”“父母的叮嘱等”“随大流”“其他”这四类动机的占比分别为25.3%、3%、1%、0.5%。对于研究生党员是否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研究生党员(图1)和党务工作者(图2)的看法相对接近,少部分起到作用,比例分别为10.7%和9.7%,说明在落实联系群众的过程中,先进性和带头示范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满意度欠缺。
4.队伍建设的调查情况。队伍建设机制是研究生党建工作成效的保证,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具备高党性修养的思政教师等都是组织运转能否高效的重要条件。党务工作者是与研究生党员接触和交流的最前线,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对研究生党员产生影响。整体上,Y大学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水平良好,党性修养很高、较高的比例分别为66%和18%,合计占比84%,其中“党性修养不足,有待提高”占比3%,如图3所示。对导师在研究生党建中发挥作用的看法调查中,32.1%的研究生党员认为“很好,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25.4%的研究生党员认为“较好,教育的效果一般”,39.5%的研究生党员认为“一般,参与不多”,3%的研究生党员认为“未起到很好的教育示范作用”,如图4。
(三)Y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分析
1.思想教育连贯性有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是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的线索,对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起着引领和护航的重要作用。在回答“通过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考量可以判断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问题上,女性和男性均全部认同此观点,无显著差异;硕、博士也全部赞成“共产主义终会到来”这一观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研究生学习阶段是否继续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身的学习、思想等情况”的问题上,否定回答的比例是14.4%,这说明研究生、本科生党建工作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缺位,接续的工作仍需加强。
2.组织管理的成效有待加强。根据调查,64.4%的硕士研究生党员在本科阶段已加入党组织,而博士研究生党员在本科阶段加入党组织的比例也高达67.6%。这说明党组织较早吸纳了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为后一阶段的教育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素质基础。然而,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非全日制教育,新问题也随之出现。就Y大学的数据来看,有55%的研究生流动党员不能够每次都参加党组织的各项组织生活;研究生党支部每隔一个月开展学习活动的比例为51.7%,每隔三个月比例为24.9%。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诸如外出实验、实习,挂职锻炼、培训,校际间、课题组间的交流等各类情况。因此,如何形成一套充分考虑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升管理效能的研究生黨支部组织管理体制,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4]。
3.联系群众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员无疑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是“先进性”的积极践行者。从整体上来看,绝大多数研究生党员能够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务工作者认为研究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基于良好的政治信仰和信念的比例为78.3%,说明党务工作者在与研究生党员日常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了研究生党员在学习、科研、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党员把入党仅当作一份荣誉、身份的象征,目的明显而先进性不够。调查显示,20.1%的研究生党员认为“入党是优秀、先进的标签,可以提高身份地位,可以更好地就业”,25.9%的导师及党务工作者也认同此观点,而从众心理达到了5%。入党动机的多样化,一方面由于生源本身的多样性,前期的学习教育并未形成较为一致的成效;另一方面,入学后是否有针对这一情况再调整、再教育,完善联系群众机制等,值得进一步探讨。
4.导师的引领作用仍有提升的空间。国家提出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导师要了解和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总框架,是导师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导师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品格、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6]。就Y大学调研的情况来看,导师的参与度仍有待加强,其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关心不够全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就回答“导师参与教育的程度”一题时,有39.5%的学生认为“一般,参与的次数不多”,还有3%的学生认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缺位的3%虽看似比例很小,却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在高校中的确不乏真正忙于科研,对学生学业、科研也非常关心却忽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教师,对于这个群体我们姑且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进一步改进,但也有极个别党性修养较低,思想觉悟不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漠不关心的教师,由于疏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终造成了较为消极的影响。因此,相对较低的占比不容忽视,要不断反思和加以重视。
导师参与教育的深度有待加强。很多导师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于一身,确实分身乏术,即使有良好的党务工作愿望,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产生失落感,减弱了对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激情。此外,在访谈中有不少研究生提到,导师的谈心谈话往往直接变成了科研探讨,比起对自身思想的引导,导师似乎更关心科研的情况、课题的进展情况等。
5.进一步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素质,更是研究生党务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内功”,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党务工作者应随身携带的“标尺”,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根据调查,有99.1%的研究生党员认为身边的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在学生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是师生学习的榜样。从总体上看,党务工作者群体已经起到了先进示范作用,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仍有0.9%的研究生对部分党务工作者持否定态度,在访谈中也有学生提到有个别教师、党务工作者在课堂、工作中言行举止不当,有失一名党员应有的素质和基本准则。即便比例达不到1%,也说明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存在问题,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间,Y大学应在提升党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和品质上下功夫,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党员的身份,为学生做好表率。
四、Y大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一)进一步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Y大学要充分认识到在不断创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过程中,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真正从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工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激发研究生勇争“一流”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在党建活动中的“获得感”。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研究生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学术团队的协同育人作用,加强与研究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沟通协调,落实思政课程的一系列新要求与新举措,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提升组织管理的实效性
优化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化、制度化建设。一是制定适合校情、院情的良性工作制度,形成长效工作体制机制,如尝试“青年学生党员之家”“导师之家”等创新形式,带动各要素积极发挥作用。二是遴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青年教师、骨干等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或者委员,把握研究生党建的“关键少数”,将教师群体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优化组织设置,积极提升传统组织形式的优势,提升班级党支部的工作实效,鼓励现有的研究生党员积极参与以及为辅助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尝试依托学科提升党建工作
Y大学应针对校情,尝试从“纵向”考虑问题,如在学科、专业、课题组建立党支部,探索形成以党建带动科研、科研助力党建的工作模式,使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相呼应,促进思政育人与科研育人相融通。此外,随着“交叉学科”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Y大学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设立了学科特区,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学科交叉的政策框架下鼓励不同学科开展共建,如校内教师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共建、校际间不同学科党支部共建等,抓住学科间不同研究思维和学習方法的显著差异,促进交流并催生新的思想火花。
(四)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
要想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首先就要提升教师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只有锻造出既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修养,又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再加上扎实的群众基础、较强的综合能力等诸多优良品质的党建队伍时,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实效。高校要将“全员育人”落实到位,把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弄通、弄透,整合校内包括党政领导、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和“双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服务队伍、关工委老同志、校友等众多群体和多方资源,形成联动机制,加强协同,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
五、结语
虽然Y大学致力于加强和推进学科建设,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但最终都要回归到“立德树人”,回归到人才培养。因此,重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必经之路。只有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双一流”建设不是大学的孤军奋战,是高等教育的整体推进,高校应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一流的党建培养一流的研究生,为提升和丰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刻内涵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泓,张大勇,李梅.导师视角下的硕士研究生选拔机制改 革——基于对百名导师观点调查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教育部官网.以研究生党建双创活动为抓手,着力培养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人[EB/OL].(2018-08-30) [2021-03-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 2082/zl_2018n/2018_zl58/201808/t20180831_346699. html.
[3]周文辉,曹镇玺.非全日研究生招生新形势、问题及对策 [J].中国高教研究,2018(1).
[4]蔡儿芳.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机制优化研究[D].广西大 学,2013.
[5]侯士兵,叶定剑,吕江英,等.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首要 责任落实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3).
[6]刘志,韩雪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需要突破的三重瓶颈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