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青年与新世界:两代90后,穿越百年对话长征

2021-08-23程华秋子

新财富 2021年8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

程华秋子

如果只是坐飛机到达成都,再沿着国道驾车经过夹金山,半路停车拍照发朋友圈,在民宿吹空调喝奶茶,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懂长征的艰辛。

86年前,面对破碎山河,作为“新青年”的红军战士为追求今天这样的新世界而舍生忘死。如今,作为复兴盛世的新一代青年,沉浸式重走长征路,串联历史和现实,把精神寄送回到最初的原点,才会发现一个关于信仰的新世界,“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才不再是心灵鸡汤。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犹如一条萦绕于山河间的红飘带,书写下中华民族的不朽传奇,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原点。

征途漫长、环境严酷,为何长征的队伍没有散?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围堵,失去根据地的红军怎样活了下来?长征的风险远超想象,却不停有新鲜血液加入其中,这支部队魅力何在?

带着这些疑问,新财富记者加入证券时报组建的融媒体“长征车队”,跨越江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广西、甘肃9个省市区,开启了一段为期34天的万里行程,期待重温历史精神,同时深度挖掘长征路上新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证券时报联合中国汽车报、全景网、新财富,发起“献礼建党百年·讲述长征路上新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组建融媒体“长征车队”,以红军长征路线为蓝本,重走长征路,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用车轮和脚步丈量英雄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探寻新的红色故事,并通过寻访沿线上市公司的成长历程,洞见区域产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历史进程中的经济脉搏。

穿越:极限挑战故地,追寻“新青年”精神内核

爬过山吗?恐怖生存游戏中hard模式那种。

上路吧,把登山鞋、冲锋衣、防晒霜、手机、手表、手电筒、帐篷、雨衣、卫生巾、防蚊喷雾、活络油、红景天、氧气罐、退烧药、辣条、压缩饼干、面包、牛奶、巧克力糖果……全都扔了。

戴顶草帽,穿个单衣,加个蓑衣、草鞋,再搭配寒冷、缺氧、冰雹、冻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以及山蚊、山蚂蝗等吸血动物……

翻过这座雪山,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时间只有6个小时。上路之后,通关之前,请做好准备,随时崩溃:不能睡觉,不能停下来,随时掩埋好战友的遗体继续上路。

86年前,在强渡大渡河之后,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中央红军走到了横亘在宝兴县和懋功(今小金)县之间、常年积雪的夹金山。

当时他们有三个选择。可以从大雪山西面,走川西北通往青海的交通要道阿坝,但是这条线路较远,海拔较高,而且一路上几乎都要在人口众多的藏族聚居区穿行。也可以走大雪山东面的路线,最终到达松潘,但这条路上可能会遭到国民党重兵袭击。毛泽东选择了最难走、最偏僻的第三条路线——直接从大雪山中央翻越。

避开了人,就要直面天地的考验。林彪曾在夹金山顶多次昏迷,毛泽东几次迈不开步子,周恩来下山后也生了一场大病。负重前行的炊事班战士很多都倒在了雪山上,许多伤病员再也没从担架上站起来,而女同志们大多过了雪山之后就没有了例假。还有很多战士患上了雪盲症,只能让别人领着下山。所谓雪盲症,是因为雪山环境对紫外线光的折射作用异常强烈引起,它的表现就是眼部疼痛感和异物灼烧感,看不清东西,不敢睁眼睛,甚至严重到会有头痛、抽搐、休克等全身症状。

86年后,证券时报融媒体车队来到夹金山垭子口。海拔同样是4114米,但因为气候变暖,如今的夹金山顶夏天己经没有积雪了。不变的是,山上依然云雾很重,空气稀薄。在弥散的雾气中翻越山顶,车外温度逐渐降低至零度。队员们在车外待上一小会儿,稍微跑快点或大声说话,就会感到呼吸困难。果然,下山的当晚便有人感冒、发烧、流鼻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如果我们只是坐飞机到达成都,再沿着国道驾车经过夹金山,半路停车拍照发朋友圈,在民宿吹空调喝奶茶,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懂长征的艰辛。当年,红军是在饥饿之中用脚一步步翻越雪山,而且是在已经远征数月,疲惫不堪的情况之下。迷雾、悬崖、孤寂与揪心,今天在山顶包围我们的,当年只会更甚。即使重走这段路途,我们仍然难以想象,他们如何完成长征的壮举。

更难以想象的是,等待红军的,还有另一个绝境。

翻过夹金山,证券时报融媒体车队驶过若尔盖草原,这里是红军当年过草地的地方。现在大多人来到若尔盖是为了美丽的草原湿地风光,经过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和排水系统建设,这里已经和当时的景观差别很大了。我们抵达时正是花开的季节,即使是路边一块再普通不过的小草坪也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儿,天空广阔,偶落小雨,牦牛群散落其间,一切都看起来甜美纯净。

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在3500米以上。行走在这个绝美的草场,大家无法将眼前的美景与80多年前可怕的杀人沼泽联系到一起。这片“最美湿地”,曾是红军长征非战役减员(万人以上)最多的地方。

“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红军过草地之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地。若不慎堕入泥潭,无人相救,会越陷越深,直到被吞没。草地气候恶劣,每年的5-9月为旱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地,会变成湖泽。红军正是这个时节通过草地的。

进入草地前,尽管已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一旦踏入这片杀人沼泽,生存难度指数式上升。被饥饿和疾病威胁的红军,途中只有野菜、草根、树皮、人尿、马尿充饥止渴,战士们不断倒下,尤其是三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付出惨痛代价……以至于后面的收容队已经不需要路标,因为循着同伴的遗体,就可以辨明路线。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回忆录中说: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最大,这七个昼夜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后,“我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

从夹金山到若尔盖草原,今天绝美的风景中,当年却藏匿着随时丧命的陷阱。而这只是红军长征途中,他们与大自然的无差别威胁抗争、与自身极限搏斗的一段经历而已。

时间再次拨回到86年前,红军从江西出发穿越湘黔滇川甘陕,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毛泽东带领这支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青年大军,冲破重重围困,翻越千山万水。他们见识过最广阔的湿地沼泽,爬过大渡河上最寒冷的铁索,翻越过巍峨的雪山,泡过仁化的温泉,也攻克过最险的天下雄关腊子口。他们喝过贵州茅台,吃过云南火腿,尝过藏民捐赠的大牦牛,也煮过“老回回”骑兵的马肉。

这种画面中的长征红军,比摩西率领以色列人穿过红海更热血,比美利坚开国生死战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更壮烈。

这样一支队伍的成员,在那个多数人从出生至死亡都没离开过家乡的年代,无疑是最先锋、最有现代社会意识的年轻人。统计数据显示,红军战士平均年龄 22岁;干部中,军级平均年龄29岁,师团级平均年龄25岁。也就是说,这群一百年前的90后、00后乃至10后,構成了未来新中国的中流砥柱。

陈树湘,湘江战役中担任后卫的红三十四师师长,著名的“断肠英雄”。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后,陷入重重包围。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腿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援绝,陈树湘被俘。在被押送途中,他扭断自己的肠子,慷慨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担任过副总理的余秋里、开国上将贺炳炎,都在长征中被打断胳膊。贺炳炎当时因流血过多昏厥过去,为了保住性命,更为了还能够打仗,他让人把自己绑在凳子上,用锯条生生地把胳膊锯了下来,而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麻药可用。当时,他只有22岁。

而红军长征以来的首胜——娄山关大捷,诞生了“独腿将军”。红三军团12团政委钟赤兵,在战斗中小腿中弹,腿骨被扭碎,因为没有麻药,条件简陋,伤口反复感染,15天内三度手术,最后只能截肢。幸运的是,第三次手术后伤口没有再感染,钟赤兵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当时他只有21岁。

强攻天险腊子口时,红四团多次正面突击未能攻下隘口。一筹莫展时,苗族小战士“云贵川”自告奋勇,以一根带铁钩的竹竿,勾住悬崖缝隙爬上峭壁,再用接好的绑腿将后来的战士全部拉上去。爬上悬崖后,红军战士向下面的敌军投掷手榴弹,拿下阵地。这位攻克腊子口的功臣,时年仅17岁。

而更多的,是寂静地消失在长征路上的无名红军战士。他们身上有真正的英雄主义,他们给时代、民族赋予的精神支点,值得铭刻在每一代人心上。86年后回看,他们作为“新青年”的光芒依旧璀璨,尤其是相对一些不无矫情的流量明星或“小鲜肉”;即使漫威、DC虚构的超级英雄,在这些真正有生命力与时代穿透力的英雄主义面前,也显得黯淡。

我们“长征车队”的参与者,一半也是90后。重走长征路,相当于今天的90后“对话”一百年前中国最先锋的90后军队。站在长征这个时间点,往前追溯红军“新青年”精神的“原型”,是1920年在《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中号召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组织的李大钊;是1921年在济南全力推动工人运动的邓恩铭、王尽美……而当下的“新青年”,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节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信念来呼应和回答前人埋下的种子。

86年前,这支队伍的“新”不仅是年龄上的,更体现在红军是一支新型的军队,是一支由先进政党领导的军队。

彼时,红军队伍的组成呈现出“两极”的特点,在历史上绝无仅有。一极是留洋的政治精英,他们学贯中西,其中不少人曾在欧洲留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另一极是普通的穷苦农民,有着朴素的翻身做主人的愿望。这两极却牢牢地焊接在一起,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平等、自由、美好的共和国,并为这个目标去奋斗。

重走长征路,让“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不再是心灵鸡汤。红军在被围追堵截当中走了这么远的路,历史上没有先例。令人震撼的并非只是路程远,而是红军历经苦难、转战万里,却爝火不熄。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讲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民主、平等:摧毁旧世界前,已建立新世界

所以,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散,究竟是什么让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下来?又是什么让爝火最终燎原?

还是请当事人来回答。

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一点。长征前,井冈山时期,由于敌人长期封锁,根据地的生活物资十分匮乏。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向中央反映: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

吃穿不行,伤病更是为难: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医生药品均缺。现在医院中共有八百多人。湖南省委答应办药,至今不见送到。仍祈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西医和一些碘片来。

那时他们怎么坚持下来的?毛委员认为首先是党的作用。他写到: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党的作用外,还有一个空前绝后的重要“武器“——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政治民主,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军事民主,要发挥集思广益地充分讨论,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经济民主,士兵参与管理,管理伙食,经济上要定期公布账目。另外,当时经过精打细算,伙食上有了结余,按照官兵平等的原则平均分配给大家零用,前面提到的“五分大洋”,就是当时红军官兵每人每天的5分钱伙食费,也被称作“伙食尾子”。

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娄山关到腊子口,“伙食尾子”制度一直坚持着,见证了长征前后红军这支人民军队的历史足印。

朱德总司令和夫人康克清在长征途中也得到了伙食尾子。1935年初,红军过乌江后,部队结算了1934年12月伙食情况还有点结余,就给每个人发了五角钱的伙食尾子;遵义会议以后,又给每个人发了五角钱的伙食尾子;1935年6月,部队又发了五毛钱的伙食尾子,这样每个人就是一块五毛钱,朱德和康克清两个人加一块就是三块钱。朱德和康克清一直保存这三块钱伙食尾子,珍藏多年后捐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种民主主义直接破坏了封建雇佣军队的根基,创建了一支新型队伍。“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到。

红军和中国历史上历次革命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在摧毁旧世界之前,已在着手建立一个新世界。红军战士们为了这个近在眼前,甚至已经实实在在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新世界,当然有足够理由舍生忘死地去战斗。瑞士籍英国传教士薄复礼在《神灵之手》中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

而这种追求早已演化成创富机遇、社会福利、人格、教育、民族等不同维度的平等,如今已渐渐在960万平方千米的华夏大地上如水银泻地般渗入每个角落。

新农村侧写:电商、直播新业态助力脱贫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翻越雪山、穿过草地,中央红军历经万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即将结束,胜利在望的喜悦之情尽展现。

突破天险腊子口之后,我们的融媒体车队继续前行,进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宕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在前一天的路途中,我们还能看到雪山、峡谷,到达70公里外的哈达铺时,这里风和日丽、呼吸顺畅,像是换了一个世界,此前的四肢发软、头昏脑胀等症状立马缓解。

据《彭德怀自述》记载:“就在红军往哈达铺走的行军途中,就在已经闻到了阵阵麦香的时候,有同志无缘无故倒地死了。”到达哈达铺时,部队人困马乏已至极限。

哈达铺自古就是有名的商埠,被称作“旱码头”。元朝以后,“哈达”成了西番藏民族十分重要的礼仪用品,也是需求量很大的特殊商品,因其为丝帛制品,仅产于南方汉族地区,也盛产于蜀地。哈达铺毗邻甘南藏区,地处藏汉结合部,也就最适合大批量经营哈达这种商品,这是哈达铺得名的原因。

86年前,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时,这里已经是川甘交界最著名的商贸重镇,仅各种商号已达23家之多,商铺就有800多家。相比于前期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哈达铺简直就像是“天堂”,长期在荒山野岭跋涉、忍饥挨饿受冻的红军,终于可以在这座繁华的“大城市”里吃饱饭了。

哈达铺镇子不算太大,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6万亩,但农、药产品产量高,质量好。农作物以洋芋、小麦、蚕豆为主,盛产黄芪、红芪、大黄、当归、柴胡等60多种中药材,尤以“岷归”享誉国内外,支柱产业主要有中药材加工、畜牧养殖、淀粉加工等。

虽然是“长征路上的加油站”,但因为甘肃处于劣势区位、社会特征复杂多样,建国后哈达铺所处的宕昌在2021年之前一直是深度贫困县。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甘肃共有75个贫困县,其中58个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17个是省定插花型贫困县。不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正式宣布,陇南市宕昌县、定西市通渭县等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甘肃全省全部脱贫。

虽然四周山脉环绕,但6月份的陇南依然炎热难耐。在等待同事拍摄视频素材的时候,我们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外面买冰棍吃,跟小卖部的老板娘聊起天来。

老板娘40来岁,是宕昌县本地人,脸上有那种藏区特有的强日照导致的黑中透红和川字形沟壑。当然,她是汉族人,说着一口西北口音浓重的普通话。

“这几年,政府把之前深山中的村民集中搬迁出来安置了,配套了住房、教育、医疗,还有‘扶贫车间。”……“变化很大。我小时候,也就是30年前,我家还种地,现在虽然花销大,但挣钱的渠道也多,年轻人可以去车间工厂,像我这种有店铺的可以做个体户,总体很好”。

还有“扶贫车间”?见我们很好奇,老板娘就兴致高涨地拉我们在店门口的圆桌坐下,还抓了几把蚕豆让我们尝特产。

“就是安置点周边的手套、服装加工车间,和香菇种植大棚、食用菌菌棒加工车间。这样离家不远,活儿也不累,还方便大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老板娘接着讲。

确实如她所讲,人们的经济来源变多了。如今的哈达铺,早已不再只卖哈达,而是大西北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市场之一。黄芪、红芪、党参、当归还被称为“宕昌四宝”。目前,宕昌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48.5%以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如今宕昌的发展,正是依托中药材产业,在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的助力下快马加鞭。

2021年以来,宕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截至目前,宕昌县共开办网店410家,实现销售收入923.5万元(其中线上交易、线下支付413.6万元)。宕昌县大学生村官也积极加入,共开办网店76家,其中有27家实现了盈利,总交易额达260万元。此外,宕昌的几位副县长也纷纷化身主播,参与直播带货,卖起了黄芪、当归、党参、枸杞等养生保健食药同源中药材热。

教育平等:从放牛娃到九年义务教育

“但我觉得,搬到城里,更多还是让后辈们能有更多机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我的小孩就是受益者。我小女儿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我基本上没怎么操心。10年前小孩读书的学费就开始免了,还有早餐补贴,一天4块钱”。

我们问老板娘:她自己对如今发展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她提到的是教育。

教育资源稀缺,造成了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产业经济发展缺少人才,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的恶性循环。而具有扶贫性质的财政教育支出,是提升贫困人口人力资本,实现彻底脱贫和预防返贫的根本途径。

近年,甘肃省的教育经费总投入一直在增长,2019年该项支出为799.87亿元,比上年的740.49亿元增长8.02%。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721.2亿元,比上年的666.24亿元增长8.25%。

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而且被视为识字的20%的人当中,已经包括了那些只认识几百个中国汉字,在今天只能列为半文盲的人。

早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就指出:“从80%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中要求,从1950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场全民教育事业的开端。

1949-2010年,全国人口从5.4亿增长到13.4亿,文盲人口从4.32亿减少到0.55亿,累计扫除约2.73亿文盲,使文盲率从80%以上降到4.08%,减少了大约76 %。

旧中国遍地的放牛娃,并非袁枚诗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悠然自得,而只是勉力生活。当今天的白衣少年们每天无忧无虑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时,他们可能不知道那已经是旧时长工人家孩子苦苦期盼而不得的白馒头;当今天的鸡娃们叹息着眼前学海无涯苦作舟时,他们可能不知道此苦已是彼苦的天堂。

86年前,外国人笔下的长征视角,已经展现了共产党对教育公平的追寻和实践。

《西行漫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了要有一个更快地在群众中间扫除文盲的手段,共产党开始在有限范围内使用汉语拉丁化拼音。他们用二十八个字母,据说可以发出几乎所有的汉语语音,并且编了一本袖珍小字典,把最常见的汉语辞句译成多音节的容易认读的辞汇。《红色中华》有一部分篇幅是用拉丁化拼音出版的,老徐在保安挑选了一个班学生在进行试验。”

还有一个小故事。一位60多岁的马夫,一字不识,加入红军后竟也开始了文化学习。《西行漫记》的作者斯诺曾对一个小孩说:“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小孩子不理他,李克农却告诉斯诺,要尊重小孩子,可以叫他们红小鬼或者同志,都是少先队员,自愿来革命的。只有地主家的佣人才“喂”。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重视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消除了中国2000 多年封建社会歧视女性受教育的陋习。“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妇女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60万人增加到1977年的2036万人,这使得中国可用人力资源得到大幅度扩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通过中印对比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好于印度,中国重视教育事业以及重视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主因。

女性地位:從2600名女红军到“妇女能顶半边天”

埃德加·斯诺的前妻,《续西行漫记》的作者海伦·斯诺,就在书中做了一个不同视角下女红军战士的观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非常尊重妇女的价值。这不是出于怜爱,而是她们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在红星照耀之下赢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女红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勤保障视角下长征中女红军战士的作用研究》中提到,红军三个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的有近2600名女战士,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幸存者仅有350余人!

长征伊始,面对日益严峻和恶劣的局势,这些女红军提出了一句口号: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当时部队有条纪律,如果有红军在途中跟不上队伍,就会被“寄”在老百姓家里,组织上留下八块钱作为生活费。“寄”,在当时是一个最可怕的字眼。女战士们不怕险山恶水,不怕饥寒疲劳,就怕一个“寄”字。

其中,不少女性担任要职。鄧颖超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蔡畅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刘群先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金维映是中革军委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陈慧清是中共闽粤省委书记,贺子珍是中革军委机要秘书。

在筹款筹粮、制造被服,尽力维护部队行军的补给供应方面,女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的筹粮方式以购而筹,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向群众购买粮食及军用物资。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经过藏族居住区时,为筹集必要的粮食物资,派出从事政治工作的女干部张琴秋等与当地喇嘛们谈判,通过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用真诚和信任,打消了对方的顾虑,“达成了成交牦牛1000 头,羊3万只,青稞麦和炒面45万斤的协议”。这为红军顺利走出草地,筹集了必要的物资装备,也以实际行动争取教育了少数民族群众,扩大了共产党员和红军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张琴秋是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将领。她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也担任过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这样的职位高度,当时在红军中仅此一人而已。

作为中央红军中最年轻的长征女战士,钟月林曾经这样描述女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从事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为红军征收新兵。另一项任务就是动员劳工帮助我们运输物资,并对老百姓进行宣传工作。”

民族团结下,少数民族政策探源

哈达铺属回、藏、汉、羌多民族聚居区。不同于甘南草原、峡谷、湿地的高原风光,这里没有了蓝得不像话的天,稀释了随处红色僧人、五彩经幡的浓厚藏味儿。我们的融媒体车队进入镇子后,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汉回交杂带来的烟火气息,建筑、树木、狗子身上打结的毛都带点红军服特有的灰,早点的面窝、油条、茶叶蛋格外亲切。

86年前,由于得到了给养和休整,红军在哈达铺顺利完成了整编,党中央在这里作出了把北上抗日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历史性决策。考虑到往北走回民越来越多,中革军委颁布了《回民地区守则》,规定红军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不得任意借用回民器皿,不得在回民家里杀猪、吃猪肉等。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回族的民族政策。

在长征路上,红军陆续经过了12个省的1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彝、苗、瑶、壮、布依、土家、侗、纳西、白、傈僳、藏、羌、回、蒙古等民族群众直接交往。这些交往经验加深了共产党对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的了解,提高了对民族众多、民族社会制度不同现状的认识,为此后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打下了基础。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基本形成就是在红军长征时期。

早在我们的融媒体车队渡过金沙江,途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时,就已经感受到共产党对“民族平等”一如既往的追求。

当年红军取道彝区,留下了一段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的佳话。同年,红军提出了“尊重回番夷民众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并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郑重承诺“尊重彝人风俗”。同时又强调“一切少数民族人民都有很深的宗教迷信与风俗习惯”,故此主张“信仰宗教自由”,强调“不伤害他们的风俗习惯与宗教感情”。

并且,红军总政治部颁发系列文件(如《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强调每一个战争都要不打折扣地尊重各民族习俗。为此,红军还出台了“十条政治纪律”,并将其写进教材,让每个战士都接受民族政策教育,做到尊重彝人、番人、苗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如今,在我们途径的西昌市礼州县,当地干部介绍说,这些年针对彝族群众的支持政策非常完备,大到扶贫异地搬迁,小到“板凳革命”,引导群众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从整个凉山州来看,也呈现岀生态文明的新风貌。整洁的村落、茁壮生长的鲜花水果等经济作物,还有家家户户新建的小楼,处处都透露着这里的彝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论是教育平等、性别平等,还是民族平等的政策,其实都是扶贫大框架的一个侧面。而扶贫的本质还是指向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无论是以前的长征,还是现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底色,始终如一。

资本市场的“新长征”

红军走过的地区,当年都是偏远山区、经济落后之地。经过数十年发展,如今长征沿途的城市经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征车队”一路上还驶入了长征沿线的一些上市公司,包含孚能科技(688567)、贵州茅台(600519)、泸州老窖(000568)、深冷股份(300540)等,并深入采访了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重庆长安两家汽车企业,多视角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其中,首站探访的赣州上市公司孚能科技,于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其以技术优势居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市占率第一,作为赣州独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长征车队”途经的9个省市区已有1249家A股上市公司

數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红军坳
智珠二则
智珠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十送红军
继续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