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
2021-08-23上官绪明吴慧
上官绪明 吴慧
摘 要:“互联网+”作为数据化和智能化的新发展理念,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文章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践实训等视角讨论了“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其改革的机制,结合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从教育理念、培养体系、教学模式、资源管理及产教融合五个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8-0081-03
一、引言
新时代培育的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还要拥有数字化处理技能和互联网思维[1]。为了避免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的理论与现实需求脱节,培养经济社会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经济管理人才,应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须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2]。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本文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剖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究“互联网+”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及“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创新路径,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
二、“互联网+”赋能下的高校教育变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认知能力,还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方式。“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势必会引发和促进高校对教育模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反思和调整。未来教育发展的愿景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在2015年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跨越时空的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互联网+”新教育教学体系,进一步借助“互联网+”促进教育改革是未来人才培养改革的共同课题。“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日新月异,社会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必须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为了更好实现“互联网+”教育,国务院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是互联网技术,并为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互联网通过提供云、网、端一体化的教学服务,既能扩大教育规模,也能够提供个性化教育,有助于破解教育发展中规模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智能终端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认知和诊断等数据并形成数据库,通过整理、梳理及归类形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教育服务的“智慧云”[3]。教育服务的平台和工具借助“智慧云”创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创新了教与学的模式。“智慧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及智能化的推送服务,使传统教育发展中的个性化与规模的矛盾得以解决,实现了教育公平和效率兼顾的“互联网+”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最早开设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也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会计学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具有工商管理省级一流专业等众多科研平台与教学质量工程。工商管理专业立足于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能在各类经济实体、政府管理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经济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随著互联网的发展,地方高校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理念不能满足“互联网+”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理念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思维、发展方向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观念、认识、宗旨和原则等,是“互联网+”背景下引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理念是培养职业经理人,通过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而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注重对学生财务、营销、会计等经济管理单一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沟通、领导、创新及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4]。因此,传统教育理念下难以培养出具有全面的互联网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不能满足“互联网+”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教育目标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标准。明确教育目标才能确定“互联网+”背景需要什么样的工商管理人才,才能规划如何在培养目标下定位人才。“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5]。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在很多高校基本没有差别,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不明显。随着“互联网+”与生活、生产及服务的深入融合,学科优势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被纳入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中。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特色管理人才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教育实践不能满足“互联网+”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互联网+”促使企业发展道路和模式发生变迁,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经济与“互联网+”融合也越来越深。然而,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却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商科教育未能借助大数据挖掘区域经济在“互联网+”下的发展机制和路径。人才培养未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背后的动因,借助案例进行课题讨论,过多理论讲解,实践性不强[6]。传统案例教学多是采用西方公司成功的案例,欠缺本土特色研讨案例,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内容基本完全一样。因此,“互联网+”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须考虑人才未来定位、学校特色和地区经济特征,这样才能培养出承担商业领袖重任的新型管理人才。
四、“互联网+”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与挑战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从结构功能上看,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涵盖了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但未能满足“互联网+”下人们对教育的新需求[7]。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互联网+”要求的新人才。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主要是以培养财务、营销和会计等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某一技能为目标[8],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设置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单一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生产及消费等变革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我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借助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互联网+”高等教育打破了授课的时空限制。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诸多“互联网+”技术,将教学主体变为学生,将教学内容可及时、重复地跨时空扩展。教师在直播、微课和慕课等新的教学形式下,可借助终端智能设备监督和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互动讨论,实时查看各种测试结果,及时点评与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工商管理专业师资数字化素养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师资的数字化素养日益突出。目前,从“互联网+”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需求来看,不仅高等院校数字化水平偏低,而且教师的数字化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亟待提升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素质[9]。高校教师开展教学应该顺应新技术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虽然意识到借助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教学具有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缺乏“互联网+”教学的素养,很难跟上数字化的教学观念和思维。目前,在实践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没有积极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将PPT课件等同于数字化教学,这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不利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另外,高等院校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是资源库和在线课程,但受限于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素质,导致在线课程质量不高、数量偏低,且难以衔接企业现实情境[10]。因此,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地方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提升教师在教学教育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实践能力。
五、“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路径
(一)迭代“互联网+”背景下培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
“互联网+”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及云计算等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重组价值链等与传统业态深度融合。“互联网+”的理念是用户、开放、创新、共享和跨界,用户是“互联网+”理念的核心[4]。“互联网+”的思维是通过关注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感,满足“互联网+”下的新需求,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增值。
“互联网+”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也由学校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和用人单位本位,探索适应“互联网+”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能素质的新需求。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主体,将“互联网+”理念、思维和素质培养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能力和提高素质,让学生所学满足“互联网+”下用人企业的新需求。
(二)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的核心,它关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准确,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教学体系、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是“互联网+”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传统行业实现创新发展路径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是为各行业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管理人才,因此人才培养体系必须适应智能化、数字化及网络化的发展新趋势[11]。制定人才培养体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互联网+”下相关行业的理念、管理及服务,并据此创新修订、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根据“互联网+”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新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专业体系以及课程设置,以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素养与社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推行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源在上课之前就可以观看和学习,上课时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互动解答相关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借助“互联网+”在线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特征,为自主性学习开创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等新局面[1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将课程内容借助“互联网+”展现,借助短小的、在线的教学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互联网+”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个性化的选择,为教师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带来新鲜活力,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和模式,教师须学习传授知识的新技能及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多地采取参与式教学、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通过修订培养方案,鼓励和支持教师学习“互联网+”思维,提升自身数字化、智能化利用能力,实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职能和角色的转换。
(四)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培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资源管理模式
“互联网+”汇聚着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创新管理主要体现在:第一,构建自主学习空间,即通过整合学校内外工商管理专业精品课程、优秀师资等教育资源,有效扩展和开发平台资源,打造网络化、数字化的自主学习空间。第二,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资源平台,即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部署,校企共建,打造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平台。第三,借助互联网共享虚拟仿真平台、名师课程和实验实训等,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整合和推广,提高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共享的效益和效率,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五)创新“互联网+”背景下培育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产教学融合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产教学融合仍然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产教学融合路径是双向的,一方面,高校在制定和设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及时、深入地了解企业对具有互联网思维人才的新要求和新趋势,进而培养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应积极参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管理方式。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鼓励校企共同开发和制作慕课、教学内容及实验实训平台,改革与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了新时代工商管理人才培養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曹朝洪.“新商科”理念下的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J].高 教学刊,2020(9).
[2]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 高等教育,2020(6).
[3]王浩,唐蒙,王树恩.当代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网 络信息化模式——基于“互联网+高职教育”的融合机 制、时代变革与创新发展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9(6).
[4]宁宇新.基于“新商科”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 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8).
[5]易爱军,吴价宝,戴华江.“互联网+”背景下商科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
[6]上官绪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教育发展 研究,2017(12).
[7]董浩平.新商科专业教育实现途径[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0(2).
[8]李建忠.新商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智能实践教学平台的 建设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46).
[9]田娟娟.产业需求导向下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 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5).
[10]徐筱,唐赛军.基于ASP技术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 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7).
[11]肖安法.“新”之所在—新商科的内涵及建设路径探讨[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9(4).
[12]罗莹.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 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