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教材低段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2021-08-23曾月艾

黑河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游戏化教学设计

曾月艾

[摘 要]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引入游戏,学生的反馈更为主动,教学互动效果也会更突出。教师要为学生筛选适合的游戏,创新游戏形式,找准游戏的时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设计游戏时要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意识,通过游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生为本;游戏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展开设计。特别是低段语文教学,需要面对更小年龄段学生群体,教师要对其学习关注、学习兴趣、学习悟性等制约因素有全面的了解,适时引入游戏,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开展语文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筛选游戏资源,强化生本意识

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将文本和学生的情况相联系,筛选适合的游戏资源。

1.依据教情设计

筛选游戏为语文课堂教学所用,对教师来说并不是难题,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游戏的契合性,如何体现生本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情,做好教学设计。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性阅读,对游戏的可能性展开研究,特别是要对教法设计仔细研究,为引入游戏提供理论支持。其次是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展开调查,游戏进入语文课堂需要借助一些客观条件,教师要对这些客观因素合理整合,以提升游戏的效果。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诵读,然后让学生观看插图,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最后是为学生设置游戏性学习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很动听的故事,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先用画笔画出不同生长期的小蝌蚪,然后用剪刀剪下图画,作为小面具,按照老师讲故事的内容,大家根据情节变化,及时变换这些面具。学生对游戏充满期待,自然有浓厚的参与热情,开始制作这些小蝌蚪面具。游戏正式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然后讲述故事,学生配合教师更换面具,课堂学习氛围生动有趣。

2.根据学情调度

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游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对学生展开学情调查,使游戏更好地为教学助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有选择性,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比较发达,教师不妨给学生准备一些活泼性、互动性较强的游戏。

例如,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哑剧表演的小游戏:先阅读文本内容,梳理具体情节,然后利用哑剧形式展示这个故事。学生听说要表演哑剧,都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对游戏的细节作具体要求,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表演,学生做好分工。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出指导和建议,从表情设计到动作展示,从情节展开到情感抒发,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表演状态,在角色演绎中对文本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游戏的表现情况进行归纳和评价,肯定学生的良好表现。

二、创新游戏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游戏形式众多,教师在具体筛选应用时,要对游戏进行适当的改进和整合处理,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支持。例如,教师对游戏规则、游戏程序、游戏组织等进行适当调整,创新游戏形式,为语文教学服务。

1.改变规则创新

游戏有自己的操作要领和具体的规则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不妨对游戏形式进行创新改进,以提升游戏的效果。语文教学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游戏展开必要的改进,对游戏规则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游戏中更多地渗透语文味道和语文要素,以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坐井观天》是一則成语典故,具有深刻的哲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设置游戏,并对游戏规则进行个性化设计:关于青蛙,有太多的儿歌和谜语设计,我们今天做一个游戏,不是来猜青蛙谜语,而是自行设计青蛙谜语或者儿歌,看谁设计得更有创意性。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很快就有作品问世了。如“我是蛙泳发明家,说起话来呱呱呱,从小没有尾巴没有腿,长大有腿没尾巴”“小时穿黑衣,长大穿绿袍”教师对学生设计的谜语情况进行点评,课堂学习气氛和谐。

2.调整程序升级

语文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上的触动,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游戏有特别的喜爱,自然会在游戏中好好表现。为进一步提升游戏的效果,教师要对游戏的组织、程序、打开方式等内容展开研究,适时对相关游戏进行必要的修改和优化,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

学生喜欢游戏,也能够创编游戏,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展开设计。例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组“葫芦娃”动画片中的图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对这个种葫芦的人讲明道理,需要运用角色语气来进行操作。学生听说要模仿“葫芦娃”的角色语气来讲述道理,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再次为学生播放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对各个角色有一定的了解。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展示,学生踊跃发言,学习气氛活跃。教师利用动画片做文章,让学生自行创编游戏,这个设计非常有创意性,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三、切准游戏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教师在融入游戏时要把握好时机,让游戏发挥重要的助学作用。

1.在阅读环节设置游戏

语文教学中,游戏的引入时机非常重要。课堂导入阶段、重点难点突破阶段、课堂互动活动阶段、教学训练设计阶段,都应该是游戏切入的良机,教师要对多种制约因素有统筹考虑,为学生及时设置游戏内容,促使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游戏环节,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喜欢课堂演绎活动,不管是上台演出,还是作为普通观众,都会有更多的参与热情。例如,在教学《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文本阅读的环节,给学生设置了游戏:大禹是治水英雄,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同桌两个人,一个充当大禹,一个充当水怪,两个人要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大禹战胜了水怪,成功治住水患。为给学生更多的形象启迪,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图画,正是大禹与水怪搏斗的场面。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始了合作表演训练,课堂立刻成为表演的舞台,大家都能够行动起来,展开多种形式的角色表演。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给学生设置游戏,确保学生顺利进入语文学习。

2.在训练环节引入游戏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引入游戏内容,能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完成阅读训练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表现出很强的直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及悟性特点,利用游戏展开训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例如,在学《难忘的泼水节》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傣族的泼水节早有耳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泼水节的热烈气氛。然后,为学生设计游戏训练活动:我们用课本做道具,展开一次“泼水节”狂欢活动。在这个游戏当中,我们要模拟泼水,大家需要配合,制造出热烈的气氛。学生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为游戏活动制作背景画面和音乐,确保游戏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将游戏巧妙融入到训练环节,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获得的心理体验更为深刻。

游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具体设计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其合理性。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有更高的认同感,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合理选择游戏的内容,创新游戏形式,抓住游戏切入的时机,以此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颖.游戏,以儿童方式打开语文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8,(01).

[2]郑杰.基于游戏精神视野探寻语文教学的原则[J].语文天地,2019,(06).

[3]官秀平.高度融通,别让游戏成为语文课堂的形式外衣[J].教书育人,2019,(1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游戏化教学设计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