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非遗布艺品虎头帽的艺术特征
2021-08-23白金超
白金超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0)
虎,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象征符号,具有重要的社会关系意义与民俗文化意义,尤其在民间极为普及。因此,以虎塑造为型的服饰层出不穷,如虎头帽、虎头鞋、虎衣等,而这也正满足了民间儿童服饰的主要日常穿着的需要。虎头帽,是以老虎头部为主要形象,一般用丝绸或棉布做成,中国民间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
1 儿童虎头帽的习俗渊源
处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氏族部落,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人类在自然力和自然现象面前常常显得无能为力,并且其思维模式尚具有蒙昧性、混沌性和幻想性的特点,这样他们便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原始部落将虎作为本族的图腾符号,把虎的形象刻画在自身明显的部位上,或服饰、器具、房门上,并且以虎形象作为自己氏族的名称、特殊标志和神圣护符,甚至把虎视为整个群体共有的保护神而虔诚地顶礼膜拜,有的加以主观想象给虎添上双翅,使之成为“飞虎”神兽。而陕西宝鸡地区在史前时期崇虎的伏羲部落便在此活跃,这种图腾文化势必对当地的民间艺术产生深远影响[1]。
关于虎头帽的历史史料记载并不多,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曾出土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图1)。此陶俑头带虎头帽,身穿圆领衣,体裹襁褓,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婴儿服饰中的虎头帽和襁褓,此俑也是目前所见婴孩头带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宋元明清时期,关于儿童虎头帽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及实物流传均不多见,我们或可推测儿童虎头帽始于唐朝,但并未盛行。二十世纪初,恰逢清末民初,战争频发,社会动荡,儿童成活率低下,人们希望威猛的虎可以保佑孩子远离灾难,虎头帽这才一度盛行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服饰逐渐西方化,虎头帽告别了盛期,于城市里慢慢消失。当然在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儿童虎头帽的存在,由于不同地区风俗习惯和审美的不同,虎头帽的样式特点也不尽相同,其中陕西省宝鸡千阳虎头帽可以作为中原地区的代表性手工艺品。
图1 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
素有“宝鸡后花园”的千阳位于黄土高原区,其当地民俗文化以汉族农耕文化为主,同时又吸收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文化,在两种文化相互影响下,富裕与健康成为当地人民大众最直接朴素的价值追求。因此每当冬季到来,在陇县、千阳一带农村里小孩们都会头戴虎头帽,这一习俗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按照乡俗,尤其是在孩子“满月”“周天”的时候更要带上由长辈亲自精心缝制,周围绣上五毒图案的虎头帽。既可用来御寒,也寓意着孩子戴上这样的帽子能虎虎生威,辟除灾邪,平安成长。虎头帽不仅仅是作为虎图腾崇拜的载体,同时也蕴含着长辈对下一代的关爱祝福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而栩栩如生的帽子也陪伴孩子们度过最为天真美好的童年并留下长久的纪念。
2 千阳虎头帽的艺术特征
2.1 造型写意象征
千阳虎头帽就整个造型而言是取虎头形象,但不是如实地再现客观物象,其造型特征是“以意传神”(如图2、图3 所示),将虎头的五官及其主要特征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艺术表达程式,然后艺人在其中根据个人的艺术主张和想法稍加改动,反映出强烈自信的自我主观意识和对全面把握的客观存在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虎头帽的造型还采用对称的形式美法则,这是体现虎作为百兽之王的表现手段。这种造型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真实动物虎的凶猛可怕,使虎头帽作为童帽整体更加贴合孩童的性格特征。在象征寓意上,这充分表达了中国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祝福,贮满了平安幸福的期盼。所以,虎头帽的象征功能在于对孩子的关爱,保佑儿童健康成长。
图2 动物虎
图3 千阳虎头帽
千阳虎头帽的造型给人总体的感觉是匀称、规整、严谨,在形体细节的处理上张弛有度,没有过分的夸张,很注意对称性的处理。这种工艺上的造型观,应该与周秦文化在此地的积淀不无关联[2]。
2.2 图案丰富夸张
千阳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该地区有丰富的青铜器资源,而虎头帽上的主体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参考借鉴了青铜器中的兽面纹饰(如图4~图9 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尤其是在虎眼、虎鼻、虎嘴这三个部位图案中可以找到相似之处。民间艺人还会将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象征趋避灾害的图案缝制在帽身上,虎头帽的两侧、后面也通常绣上凌空飞翔的凤凰、喜鹊、水鸟、燕子、蝴蝶等动物图案,也可绣上争奇斗妍的梅花、荷花等花草纹饰,使整个虎头帽极具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2]。此外,非主题纹饰中的点状纹饰在千阳虎头帽中起到抽象意味的装饰作用,这与宝鸡地区发掘的青铜器上的乳钉纹相类似,只不过艺人在借助针线的特性,使点状装饰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鸟虫、花草等纹饰与主体图案的主观有机结合与排布,衍生出更为丰富的俗信观念。
图4 千阳虎头帽纹饰图案
图5 千阳虎头帽纹饰图案
图6 青铜器商卣
图7 青铜器兽面纹铙
图8 兽面纹
图9 兽面纹
2.3 色彩素净活泼
虎头帽的色彩,虽然没有绘画那样自由,但也是艺人选择搭配的结果。其色彩的选用不会也不可能忠于自然物象的颜色,但它与自然物象之间又不是毫无关联。相近的虎头帽在不同地区的颜色搭配会存在差异[2],如:山西的虎头帽以黄色居多,接近于真实虎的颜色,而千阳虎头帽则以黑色和红色为主(如图10、图11 所示),明显是集体色彩心理差异。在二色的基础上加以绿、蓝等色彩点缀,形成明显强烈的对比,素净中无喧闹之感,沉静中又稍显活泼。
图10 千阳虎头帽
图11 千阳虎头帽
千阳非遗布艺品在过去的色彩搭配以黑色为主色,红色次之,黑与红的搭配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百姓极为推崇的形式,黑色的肃穆与红色的热烈形成悦目的外观效果和心理平衡。这应与秦人尚黑的传统遗留不无关联[2]。而今天,所看到的包括虎头帽在内的千阳非遗布艺品中最常用的黑、白、红、黄、蓝、绿等颜色,是基于以当代主流文化色彩观作为参照的基础之上的。
3 结语
千阳虎头帽作为当地乃至整个陕西省的典型非遗布艺品之一,无论从造型设计、图案搭配,还是色彩选用,都体现出中国女性对传统审美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关中西府淳朴的民风民俗,并且承载着中国虎文化的悠久历史。民间艺人在虎头帽等布艺品上的一针一线犹如修行,是行走,是抵达,也是表达对自己所热爱的这片土地的敬意。因此,在面对像千阳虎头帽这样的传统民间艺术表达形式,更应要把握好其精神内核,注入时代审美观念,守正创新,使其在现代文创设计中得以更好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