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废纸材料在公共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2021-08-23赵亮川

西部皮革 2021年15期
关键词:废纸触觉质感

赵亮川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46)

绪论

公共艺术作品在运用的材料上虽然没有限制,但为了反映普遍的公共精神以及作品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材料的选用与主题有着紧密联系。随着当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广大社会人士、艺术家们的思考。而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起步时间非常的晚,在20 世纪90年代末才进入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对再生资源的利用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其中纸是废弃材料中回收与利用率占比较高的一种,且纸张的产生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有关,纸这一材料被广泛地运用在绘画、包装等领域,纸有着天然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将废弃纸材料应用于公共艺术作品中,现在也变得尤为重要。

1 纸材料的环保利用价值

环境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大众的关注点,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废弃物,废纸就是其中的一种。纸张一经使用,除去极少部分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或是书籍会保存下来,大多都会成为废弃物,混入城市垃圾之中。纸张的回收主要回收利用的是纸废弃材料中的纸纤维,这一举措可以大大节约资源。

纸材料的利用方式多样。如废弃的报纸,该类废弃材料可以用于再生产新闻类纸张,还可制造生活中常用的纸张如文化用纸、印刷品用纸;白报纸,高级废纸回收同废报纸类似;废杂志,需要去除其中少量的机械浆,经过一系列的脱墨处理,使得油墨从纸纤维上剥离下来。利用脱墨处理手段可以生产出良好的书写纸、卫生纸、有光纸等等;白边纸,属于工业后废纸,它可以代替纸浆制作高级纸张;废牛皮纸,回收后可生产再生条纹包装纸;废瓦楞纸箱,这一类的废纸回收量是最大的,能经过加工再次使用,因为瓦楞纸一般使用过程中破坏的部分较少,利用起来极为方便,同时用回收后制作出的竹浆还可生产挂面纸板;纸箱切边,回收制作纸板和纸箱;办公类的废纸,这一类废纸主要是混合类的,其中包括了传真纸、打印纸、静电复印纸等,纸张上的油墨和传统的油墨区别很大,需要用到中性脱墨的方法;特种废纸,它的类型特殊,也可回收;混合废纸,分选后剩余的废纸材料,可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利用。

废纸材料是一种生态材料,它能够带来优良的经济效益。根据调查显示收集的一吨废纸可以用来生产出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70 千克,3 立方米的木材可以被节约,煤炭使用量减少1.2 吨,还可以使600 度电不被浪费。废纸的利用还可以改善资源协调与环境整合的一系列问题[1]。废纸的回收利用对大气、水质等造成的环境污染相比于普通纸材料要低,所采用的主要是废纸中的纸纤维。

2 纸质材料具有独特的质感美

艺术的目的是让人感觉、感知到事物,让观者置身于艺术的世界里[2]。在公共艺术领域中,“触觉”与“视觉”相辅相成,观众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经验感受,利用废纸材料的质感显然是必要的。废纸材料是经过人的消耗与利用后产生,它依旧具备纸最基本的材料特性,具有容易造型,较轻便易携带的特征,回收利用后可以制作为轻薄的物品,也可采用堆叠、拼接的方法实现厚重的装置。不论是公共艺术领域中的装置还是雕塑、绘画作品都对材料质感与作品的形式美感有着极高的要求。例如在绘画中画家会根据纸张的厚薄、粗糙程度、透明度选用不用的纸质材料来绘制他想要的内容,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排列,色调的对比,以及绘制对象在纸上的明暗,从而产生所想要表现的真实对象的特殊质地。如人的皮肤有粗糙与柔软质地、玻璃的透明感、丝带的飘逸感等。雕塑上也有使用纸材料的一些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是通过视觉感官同时还动用了触觉感官与观者进行交互。纸材料经过工艺生产的加工,表面具备了人工质感,这样的质感可以带来不同于自然的触觉和视觉上的美。

2.1 纸材料的触觉质感

图1

触觉质感是需要人通过手以及皮肤对物体的接触从而感知物体的表面特征。感觉有很多种,触觉与嗅觉、味觉都属于初级的感觉,而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触觉感。废纸材料的触觉质感是由生理、心理、物理所构成的,生理构成中有纸质材料带给人的温觉、压觉、痛觉、位置觉、震颤觉等。心理上有给人快舒的也有厌恶的,给人舒适感受的有如细滑、柔软、光洁、湿润、凉爽以及娇嫩;厌恶的感受有刺、烫、麻、辣、粘、湿、粗、乱[3]。还有给人以短暂模糊的或是长久鲜明的体验。在物理上,纸质废弃材料通过物体表面的微元结构产生不同的触觉质感,因废纸材料的表面具有微元凹凸,当人以均匀的速度抚摸过时会产生舒适的触觉感受。而人接触大小不均等的微元凹凸以此便形成了混乱的刺激,这种不规则的体验使人产生了不快的触觉质感。如打包的纸板箱其使用的材料为硬纸板,其密度大,这样的纸质材料可以给人带来结实的感觉,与之相对的如报纸、复写纸,它们的密度与纸板箱相比较小,给人一种易破碎、轻薄的触感。同样的,废纸材料的硬度大小会带来张力的体验。带有湿度的纸张材料也能给人湿度大即柔软,湿度小即硬挺的印象[4]。

2.2 纸材料的视觉质感

废纸材料的种类繁多,视觉是间接获取印象的感官途径。人通过眼睛对外部的观察感知物体的表面特征,触觉感知到的部分还需要通过视觉进行补充。感观结构有多种,其中影响因素有纸张表面的光泽、颜色、纹理和透明度。如人看到牛皮纸质的包装时,会有一种经典、自然、原生态的感受;铜版纸表面光滑、洁白度高,让人体会到一种高级感,其也经常被运用到高级印刷品中;透明纸的通透性很高,这得益于它是由纤维素类纳米纤维所构成的,让人觉得极易破损且有一种轻盈感。人所产生的这些视觉感受上的判断往往是由触觉的体验上升为经验的,因此人们对已知熟悉的物体能够不再靠手或是皮肤来判断。这样废纸就可以利用视觉印象模仿其他的材料。例如为了模仿木头、布匹,会在纸材料上印出它们表面的纹样,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假象,让观者以为此材料的触觉质感是另外一种材料,这样的方法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3 纸材料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

3.1 废纸的直接利用

报纸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因此它具有很强的亲民性,被大众广泛接受,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许多的艺术作品中就出现了以报纸为材料的,这种做法很聪明,艺术家会用报纸来暗指在特定时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报纸上的新闻与社会息息相关,这使得作品中融入了社会属性,将艺术家表达的思想与之相结合。

在亚利桑那州,艺术家Nick Georgiou 经历了经融危机、印刷行业的萧条、政局的动荡。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在这艰难的时期,他选择了随处可见的废弃报纸作为自己创作的材料。在创作前他利用自己收集或者是别人捐来的废旧报纸,将这些报纸撕开并按照自己事先所设计的动物形象,将它们用缝线针串联组合或是将其卷成纸筒叠加起来,在最后观者们便看到了怪异的动物组合。

3.2 废纸的综合利用

关于废纸材料的利用,笔者与组员制作了《重塑》的装置,该装置放于楼梯平台上,利用了大量的废报纸、快递纸板纸盒、颜料等。作品的题目为《重塑》含义是给予事物新的形状,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雕塑。在现场,笔者与组员收集了身边的废弃报纸,堆弃在家中角落里的快递纸箱,散落在垃圾桶边破损的零件。“重塑”过程中将废弃报纸叠加张贴在墙壁上,报纸的四个角落并没有完全固定,利用报纸的轻便与可折叠性呈现自然叠加的状态,报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不仅是增添了装饰元素,还包含了对当下社会现象的隐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就如同废墟中的废物一样支离破碎。地面用报纸平铺并将收集的快递纸箱无序堆叠在墙角,形成如同建筑物的堆积,在无序之中又找寻到了有序。金属零部件混杂在废弃物之中,在角落中形成一个天然的“庇护所”。

3.3 废纸的回收再利用

再生纸材料是将回收来的废纸先通过分选再进行净化,将这些原料打成浆料最后进行干燥等工序而产生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的再生纸和一般的纸张一样,不但不影响人们的正常办公与学习,它还能够对视力起到保护作用。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的时刻,利用再生纸材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

在美国有一位艺术家主要就是探索材料中的触感与实质性,她叫Jaeko。她利用了废纸材料中的再生纸,将再生纸这种原料制作出具有强烈空间感与厚重感的雕塑作品。在作品的创造的过程中Joe 将再生纸平面材料制作成一系列的立体作品,将纸张卷成纸卷。有艺术评论如此评价Jae 的作品:Jae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就关注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就此展开了对自然艺术的探索。为了表现出作品中的自然感,她选择了在海岸边的沙滩里填埋上了再生纸材料,当海水完全浸泡并冲洗了所有的纸张后艺术家来到海岸边并收集剩余的材料。之后将这些再生纸卷堆叠就像是海面上的波浪一样。因此她的方式让雕塑作品有了一种新的表现形态,我们看到了大自然对再生纸材料的回应。纸材料的生命短暂,Jae 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在城市文化之中将这种自然有机的作品展现。

结语

由于废纸材料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表现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领域中艺术家们的青睐,但是如何选用适合的废纸材料,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对材料的另类填鸭式的使用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对于废纸材料的运用我们还是应该更加理性、科学地去认识并加以利用。目前纸材料的应用在公共艺术领域还不是主流,但时代也在不断地发展,人类不断探索材料的可能性,纸材料的表现也越来越好。在许多先进的国家中,废纸材料已可以被用于制作衣服鞋子甚至是建筑物,这在几百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因此废纸材料在未来的局限性会越来越小,它的利用价值前景不可估量。

猜你喜欢

废纸触觉质感
用我一世轮回 换你一生苍翠 废纸再利用 节能第一步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卖废纸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食的触觉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宁波口岸去年进口废纸200万吨相当于少砍3400万棵树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
针对视障者的触觉图形呈现及其设计实现研究